一、项目概述
昌九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昌九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港(台)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北起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站,南至昌赣高铁何家村线路所,正线全长137.7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高达82%,设车站5座、桥梁58座、隧道21座。作为江西省首条全线按350公里时速设计的高铁,其建设标志着江西从“市市通高铁”迈向“市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新阶段,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建设历程与关键节点
1. 规划与前期阶段
2014年,江西省铁路办启动预可研方案研究,提出打造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构想。
2019年10月,项目完成首次环评公示,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022年11月21日,昌九高铁全线开工,总投资超312亿元,计划工期4.5年,预计2027年3月具备开通条件。
2. 工程重大进展
桥梁与隧道攻坚:
天祥大道隧道:国内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长6.37公里,采用“英雄号”盾构机掘进,成功穿越瑶湖分支等78处风险源。
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斜拉桥,主跨240米,集高铁、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于一体,创造“公路车道最多”“竖琴形索面斜拉桥”等多项世界纪录。
里程碑节点:
2024年7月18日,跨赣江南支主桥主塔封顶,标志全线土建进入高潮。
2024年10月27日,接触网“第一杆”组立,强电工程全面启动。
2025年1月9日,赣江中支主桥合龙,精度达毫米级。
三、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1. 智能建造与绿色施工
在扬子洲大桥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全自动数控钢筋加工等技术,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减少碳排放。
天祥大道隧道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预警盾构掘进风险,确保安全穿越复杂地质。
2.结构设计突破
扬子洲大桥:
首创“大挑臂公铁混层钢桁梁断面”,解决城市空间与交通功能叠加难题。
斜拉索直径达21.1厘米,采用竖琴状平行布置,增强结构稳定性。
独塔斜拉桥方案:主跨240米的设计通过优化受力体系,降低结构高度并提升行车平稳性,工后徐变控制低于15毫米,适配无砟轨道需求。
3. 生态保护与工程协调
针对鄱阳湖区域生态敏感特点,采用汛期前抢工、24小时轮班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
四、经济与社会效益
1. 区域交通格局重构
时空距离压缩:昌九高铁开通后,南昌至九江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南昌至深圳最快3小时直达,形成“环鄱阳湖1小时经济圈”。
路网衔接优化:与既有沪昆、昌赣、杭昌等高铁互联,打通京港高铁南北大动脉,实现北京至香港双通道选择。
2. 产业与旅游赋能
物流效率提升:释放昌九城际铁路货运能力,预计年增货物运输量超千万吨。
旅游经济激活:九江市2023年旅游接待人数达9400万人次,高铁开通将助力庐山、鄱阳湖等景区客流增长。
3. 城市群协同发展
推动南昌、九江“双核”联动,加速人才、技术跨区域流动,助力江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
昌九高铁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其建成将强化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器”的功能,为内陆省份开放发展提供新范式。随着2027年全线通车临近,江西“高铁强省”的蓝图正加速照进现实。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