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谁能想到,一个靠轮椅度日、说话都得靠助听器的人,居然成了中东最让以色列头疼的“精神旗帜”?他既不是统帅军队的将军,也不是操控政权的总统,却成了以色列几十年安保预算里,专属“头号目标”。
他叫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哈马斯的创始人,一个四肢瘫痪、双目失明,却靠嘴皮子搅动半个中东局势的人。他活着时让以色列如坐针毡,死后更成了加沙密布火药味的符号象征。一个被炸成碎片的轮椅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政治风暴?
表面看,亚辛不过是个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他16岁就因摔伤脊柱导致瘫痪,晚年更是双目失明、耳朵几乎失聪。但就是这么一个“动不了”的人,靠清真寺布道、靠录音磁带传话、靠一句句宗教语言,把巴勒斯坦的抵抗情绪点燃到了极致。
他不是一个人在说话。他的每一次“布道”,都像是战场前线的动员令。他把“殉道”包装成“胜利”,把“牺牲”升华为“荣耀”,在贫穷封锁的加沙,这些语言比炸弹还管用。
亚辛用宗教话语,把无数普通人变成了信仰驱动的战士。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烈士”,也有人骂他是“鼓动自杀袭击的教父”。但无论怎么看,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残疾的身体变成精神的堡垒。
相比之下,阿拉法特靠的是民族主义世俗情怀,而亚辛,彻底走的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路线。他不搞谈判、不信联合国,信的就是“信仰加烈士”这套组合拳。这也让他成为哈马斯从一群宗教学生变成游击军团的关键推手——他是话语的统帅,更是意识形态的工程师。
亚辛不是天生的军头,他一开始打的牌面,是“慈善家”。1973年,他创办了“伊斯兰中心”,提供教育、医疗、救济,甚至免费早餐。他把哈马斯的种子藏在这些“清真食堂”里,靠着提供实打实的生活支持,让加沙穷人把宗教和生存绑在了一起。
讽刺的是,当时以色列并没有意识到这位坐轮椅的人在干嘛,甚至在1970年代默许他发展,想用他来对冲法塔赫。结果,这颗看似温和的种子,长成了一棵带刺的仙人掌。1987年,第一波起义(又称“第一次起义”)爆发,亚辛借势宣布哈马斯成立,一脚把“伊斯兰抵抗”踢进了军事战场。
从那以后,哈马斯的战术几乎年年升级。自杀式袭击制度化,他是最早提出“人肉炸弹”战术的策划者之一;地道战成型,加沙地下成了“蜂巢战网”;国际输血也没断过,伊朗、卡塔尔、甚至还有通过慈善组织的隐蔽捐赠。
到了2023年,“阿克萨洪水”行动更是让外界目瞪口呆:哈马斯把“地上突袭+地道伏击+无人机打击”玩出了组合拳。一支靠慈善起家的组织,最后却成了以色列眼中的“地下国家”,这条路,亚辛从第一天就铺好了。
亚辛的“危险”,不只是他活着时能动员多少人,更在于他坐牢都能“遥控作战”。1989年,他被以色列判终身监禁。但这段时间里,他居然在监狱里靠秘密通信下达攻击命令。1997年,以色列特工在约旦失败暗杀哈马斯二号人物被抓,结果以色列只能低头,用交换间谍的方式把亚辛放出。
出狱后的亚辛身体已极度恶化,但“烈士感”却更强。他的轮椅成了宣传画,他的眼盲耳聋成了加沙街头小孩口中的“圣战象征”。这让以色列下定决心,要“彻底清除这个灵魂”。
2003年,F-16战机空袭没炸中他,只炸伤肩膀,反倒让他“神化”更上一层楼。2004年,清晨晨祷结束后,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向他发射三枚导弹,当场炸死他和八名随从。这个“斩首行动”被以色列称为“精准打击”,但引发的后果却远超预期。
据《纽约时报》报道,亚辛被杀后,哈马斯的全球支持者暴增,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迅速连线,形成所谓“抵抗之弧”。以色列杀掉了亚辛的肉体,却激活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地区联动机制。
亚辛死了,但哈马斯没有灭。相反,它变得更加技术化、组织化,甚至还“品牌化”了。他的继任者兰提西在两个月内也被以色列炸死,哈尼亚接棒后转向海外遥控,哈马斯的指挥系统从地上搬到了“云端”。
他们甚至以亚辛为名,开发了“亚辛-105”型火箭弹,还把他画进了加沙的街头壁画。每年的“烈士纪念日”,亚辛的影子都在被强化。一个人死后还能“指挥作战”,这就是亚辛的“符号化遗产”。
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那套逻辑——“信仰可以动员一切”——至今仍是哈马斯动员体系的核心。2025年,全球已有超过7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实体,但加沙依旧被围困、战火不断,亚辛的“精神遗产”仍在战场上回响。
对巴勒斯坦人来说,亚辛是“肉体上的残疾人,精神上的巨人”。他象征着在绝望中抵抗的勇气,也代表着一种“不依附、不妥协”的生存哲学。但站在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角度,他就是一个鼓吹暴力、激化冲突的“恐怖主义教父”。
根据联合国数据,1994至2004年间,仅哈马斯组织的各类袭击就造成超过500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在国际人道法的定义下,亚辛的策略触碰了红线。但这也没改变他在加沙的“神格化”地位——一个残疾老人,成了政治、宗教、军事三合一的象征。
从他开始,以色列的“精准清除”战略越打越深,却也越陷越深。每杀一个哈马斯高层,就冒出更多“亚辛式”的继任者。这不是个人的战争,而是一场宗教、地缘、政治、历史纠缠在一起的复合型冲突。
亚辛用行动证明:身体残缺可以被摧毁,但话语的力量可以穿墙破网。他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发动机,也是以色列“安全焦虑”的制造者。他留下的,不只是火箭弹和隧道战术,更是一种“被围困者的信仰战争”。
今天的中东,仍在为他的遗产买单。一个坐轮椅的盲人,能让以色列国防军整整追杀十年,说明中东的战斗,从来就不只在枪炮之间,更在信仰与认知之间。亚辛死了,但他的幽灵,还在加沙的废墟上空盘旋。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