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越南北部一座矿山的命运牵动了全球目光。
在现代工业的骨骼与国防安全的盾牌中,有一种金属的价值正超越稀土,它熔点高达3422℃,硬度仅次于钻石,从穿甲弹的致命锋芒到半导体芯片的精密脉络,都离不开它的支撑。
这就是被称为“工业牙齿”和“战争金属之王”的钨,一种比稀土更难替代的战略资源。
越南万海集团突然宣布出售全球第三大钨矿诺坡矿,而两个中国企业的身影赫然出现在了竞标名单上。
恰恰是有关这座年采3400公吨钨矿、配套年产能6500公吨精炼厂的矿山的交易,却让华盛顿如坐针毡,这到底是何原因呢?
在越南北部太原省的群山之下,诺坡钨矿的5250万吨矿石层蕴藏着改变全球供应链的力量。
这座全球第三大钨矿,以9.5万吨的WO₃总量和0.21%的平均品位,支撑着越南成为2023年全球第二大钨生产国。
每年3400公吨的开采量,几乎占据越南钨矿总产量的全部,与之配套的精炼厂年产能达6500公吨,能生产氧化钨、仲钨酸铵等关键产品,构成了除中国外全球最完整的钨矿采炼体系之一。
钨的熔点高达3422℃,硬度仅次于钻石,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无可替代,从穿甲弹的弹芯到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从半导体切割刀具到核聚变装置的偏滤器,处处都需要钨的支撑。
中国早已看清其战略价值,目前掌控着全球52%的钨储量和83%的产量,更垄断了90%的钨精矿加工能力。
2024年2月中国实施钨出口管制后,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西方企业的采购成本应声上涨10-20%。
诺坡钨矿的战略地位在此时更加凸显,对美国而言,这座矿山是其“去中国化”供应链的重要支点。
数据显示,美国95%的钨需求依赖进口,在2019-2022年期间,中国曾满足其27%的进口需求,越南则提供了8%的份额。
随着中国管制加强和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出口受限,越南成为美国最关键的替代来源,而诺坡矿正是这一供应体系的关键。
但越南万海集团的出售决定背后,是资源开发的沉重负担。
尽管诺坡钨矿品质优良,但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升级。
万海集团曾与日本三菱材料合作,投入9000万美元试图提升加工能力,却仍面临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中国企业的竞标优势显而易见,中钨高新、厦门钨业等龙头企业已构建起从采矿到高端刀具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中钨高新托管的五座矿山年产能达2.5万吨,技术实力覆盖钨矿开采的全流程。
中国企业不仅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报价,更能解决越南在环保处理、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这种“资金+技术”的打包方案,正是越南急需的合作模式。
相比之下,美国的合作诚意显得不足,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未达成最终协议就对越南商品加征20%关税,甚至拒绝与越南最高领导人会面。
更具争议的是,美国在稀土合作中要求越南以“成本价”供应资源,却拒绝转让关键分离技术,这种不平等合作让越南心存戒备。
越南国会紧急修订《外国投资法》,要求敏感领域外资持股不得超过49%,从法律层面防范不公平交易。
矿权的时间窗口也加剧了越南的紧迫感,诺坡钨矿的采矿许可证将在2028年到期,若不能在技术和环保上达到新标准,续期可能面临阻碍。
中国企业提出的技术升级方案,恰好能帮助越南满足许可证续签的要求,这成为打动越南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利益与资源安全的权衡中,中国企业似乎成了越南的唯一选择。
而诺坡钨矿可能落入中企之手的消息,让美国不得不陷入战略焦虑。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钨储量仅占全球4.2%,自2015年起就停止了商业开采,形成“买而不采”的资源依赖模式。
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急忙寻找替代来源,2024年8月曾派研究人员考察韩国桑东钨矿,却发现该矿的原料仍需运到中国加工才能达标。
在这种前提下美国的干预动作迅速展开,近几个月来,美欧官员频繁造访诺坡矿区,试图通过政治压力阻止交易。
有消息称,美国正考虑以经济援助和贸易协定为诱饵,劝说越南放弃与中企合作,同时计划在国际舆论上渲染“资源安全威胁”。
但这些手段面临现实制约,美越关系因关税问题持续恶化,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大棒”已让越南对美国失去信任。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美国自身的产业链断层,国防部曾向本土企业MPMaterials注资35亿美元建设磁材厂,却因缺乏核心萃取技术,生产成本比中国高5倍。
在钨加工领域,美国企业同样面临技术代差,无法生产高端应用所需的高纯度产品,这种技术劣势让美国的“去中国化”计划屡屡碰壁,不得不依赖中国的加工能力。
企业层面的矛盾更凸显美国的无奈,苹果公司提前支付2亿美元预订磁体,特斯拉寻求与中国企业直接谈判民用稀土供应,这种“政冷经热”的现象,暴露了美国产业链对中国资源的深度依赖。
若中企成功收购诺坡钨矿,美国将失去最后一个重要替代来源,其军工和高端制造领域将面临更严峻的原料短缺,F-35战机生产因稀土短缺停摆的困境可能在钨资源领域重演。
诺坡钨矿的交易远非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全球战略资源权力转移的缩影。
中国正在从“资源大国”升级为“技术规则制定者”,美国主导的资源秩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围绕钨矿的博弈证明,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资源控制权不仅取决于储量多少,更在于产业链的技术掌控力。
从稀土到钨矿,关键矿产的争夺正在重塑国际关系格局,东南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美合作的天平,更多国家倾向于与中国在资源领域建立稳定合作。
美国的焦虑恰恰说明,在资源博弈中,单纯的政治施压难以弥补产业链的结构性缺陷。
越南北部的这座矿山,最终将成为谁的战略资产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全球资源竞争已进入了“技术+规则”的新阶段。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