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最近几天里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反制动作。对手出手又急又猛。美国这边的回应也十分激烈。局势紧张,市场敏感。
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表了强硬回应,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提出要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并把“非常高的追加关税”写进了政策表述里。消息迅速传播。白宫方面没有用审慎的语气给市场安抚。特朗普的表述以施压与报复为主轴,明确把中国近期在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的行动作为理由,从他的表述来看,似乎是有点破防了,但该声明很快成为推动美股“黑色星期五”的直接诱因。
华尔街立刻做出反应。主要股指出现急跌。道琼斯、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都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纳斯达克当日下跌幅度尤为显著,创下自四月以来的最差单日表现之一。交易员在短时间内把风险资产抛售,资金涌向债券和黄金等避险品种,连此前表现最好的美元也出现下行。
科技板块承压最重。市场统计显示,硅谷科技公司七巨头的合计市值在一日内蒸发约7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万亿元。那是产业价值的瞬间缩水,对产业链和投资者信心都有实打实的冲击。
中国在日前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及相关精炼、制造技术,宣布了新的出口管控措施。这轮管控把几个重要稀土元素和一批加工设备列入了更严格的审批范围。官方把口径放在国家安全和关键技术控制上。这个动作改变了全球一些关键上游供应链的风险分布。
这说明两点。第一,稀土与相关材料直接关乎高端制造和国防应用。中国在该领域占据极高比重。第二,核心资源与加工能力是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把这些筹码亮出来,既是防守也是策略性施压。对方拿这些筹码很难置若罔闻。
特朗普方面的“破防”,有外在也有内在的原因。外在是稀土管控触及到了美国敏感的供应链利益。内在则与其政治与选情逻辑相关。对外强硬,能在短期内满足部分选民的期待,并塑造政策主导的形象。这种双重动因,使威胁措辞极为激烈,导致市场把概率押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景里。
理论上,特朗普什么话都可以说,但实际操作很复杂。要把关税提升到百分之百,并非总统一句话就能完全实现。首先,法律程序、国会审查、执行细节、行业豁免、以及对盟友和供应链的连锁影响,都构成重重障碍。行政命令可以迅速制造短期冲击,但要维持长期效果,需要更细致的法规支撑与协调。
其次,关税不是单向的武器。把关税提高到极端水平,会把进口商品价格直接推升到终端市场,伤害美国本土消费者与依赖廉价中间品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层面会以搬迁生产线、调整供应链或转嫁成本等方式自保。资本市场会把这些连锁反应提前计入价格,从而形成短时的市场剧烈波动和长期的产业再洗牌。
再有,国际配套和盟友态度也关键。若美国单方面大幅加税,供应链外迁与第三方替代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短期内,美国企业和军工体系都将感受到原料与设备获取的压力。长期来看,各方也有动力通过多边渠道寻找替代方案或通过技术创新减轻依赖。因此,贸易战是否会“死灰复燃”,要看各方的博弈耐心与成本承受能力。当前迹象是:短期内冲突风险上升,但长期演变高度依赖策略与执行细节。
贸易摩擦不是只靠意志和口号就能赢的战争。现实中,产业链深度嵌套,各国分工精细。美国把关税打到极端,会伤及自己制造业的成本结构,也会让全球企业重新架构供应链,以规避新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玩“孤注一掷”的保护主义,短期能收割政治红利,长期会丢掉产业主动权和盟友信任。
对中国来说,有把握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上游资源和部分关键加工能力。把这些做成规则性、制度性的管控,会把博弈从纯市场层面转移到制度层面。这个过程并非零和游戏里的简单对撞。实际效果要看策略运用的精细度与国际合作应对的速度。但就当前格局而言,贸然升级、把关税打到极端的美国,承担的风险与成本更高。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