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赛,正在成为桂城乃至佛山制造业拥抱人工智能的关键转折点。
10月28日,桂城总部企业AI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在同日正式启用的金赋科技大厦举行。一批桂城总部企业与国内头部AI服务商结成“创新伙伴”。通过“以赛促融”的方式,将算力、算法与佛山庞大的制造业场景深度融合,打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桂城总部企业AI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
从当日的“结对”签约,到接下来为期数月的深度赋能,再到2026年3月的成果发布与资源对接,桂城正在构建一个从技术到市场的完整闭环。桂城希望,通过赛事引导AI产业生态集聚,打响“桂城AI合伙人”品牌,提升南海在AI产业领域的全国影响力,力争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为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提出,希望桂城街道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映月湖“小巨人”总部基地配套功能,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新高地,不断壮大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服务业集群。同时,精心办好本次AI创新应用大赛,努力打造成为“企业需求+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让AI创新真正贴近产业、服务产业。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发言。
AI大赛破题技术落地
人工智能的竞争,本质上是应用落地的竞争。
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元年。日前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调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均印发了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行动方案。这股强劲的“政策东风”,迅速吹向了制造业大市佛山及其核心区域南海与桂城。
南海区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主动抢抓机遇,早在2023年便制定了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和扶持办法。随后,佛山市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启动建设,科大讯飞佛山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落户和南海AI万元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上线,月度举办的桂城合伙人计划系列沙龙活动吸引了包括顺丰、里工机器人等区内外企业参加……一系列举措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活动现场。南海融媒记者张鹏摄
“通过持续的AI沙龙活动和企业走访交流发现,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AI应用能力薄弱、转型路径不清晰、投入产出预期不明的痛点,而AI服务商则存在真实场景触达不足、技术落地难的困境。”桂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白耀辉直言。
这一供需之间的鸿沟,正是制约AI赋能制造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为此,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与赋能下,桂城精准策划了本次总部企业AI创新应用大赛。
大赛的参赛要求直击痛点。参赛项目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场景,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优化、品牌营销、客户服务等进行应用开发。桂城的总部企业开放的真实业务场景及数据,由AI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双方以“结对”形式参赛,要求参赛项目产生1份技术咨询报告、开展不少于1次复合型AI人才培训、挖掘不少于3个应用场景、落地不少于1个AI应用。
现场,海天集团、瀚蓝环境、景兴健康、昭信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与北电数智,科大讯飞、金赋科技头部AI服务商成功“配对”,结成18对“创新伙伴”。合作方向涵盖智能排产、材料研发、智能裁切、供应链优化等多元化场景,充分体现了桂城企业对AI赋能的迫切需求与产业潜力。
总部引领构建创新生态
选择从总部企业切入,是桂城立足自身优势的精准战略,更是其“人文桂城”发展战略在“人文强产”维度的深度践行。
作为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当前,桂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头部引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桂城映月湖“小巨人”总部基地的天波大厦、柯内特数字大厦、金赋科技大厦等高标准数字产业总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放大了桂城在数字经济赛道的集聚效应,为完善区域数字产业生态、赋能本土制造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桂城的规划中,要将人文力量作为牵引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总部+AI”的模式,不仅能发挥龙头企业的“灯塔效应”,更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一个能增强人的价值感、能让人才找到归属感的“创新生态”。
为此,大赛构建了“成果奖励+资源支持+人才培育”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比赛期间,参赛项目可免费使用桂城100P智算中心算力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比赛更为后续项目应用推广提供市场资源及技术支持。获奖项目将推荐省、市级的应用案例申报,并链接北电数智、华为云、科大讯飞和百度飞桨等大厂资源,为企业提供交流、学习机会。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余辉表示,作为中心城区,桂城正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不管是已启用的智算中心,还是今天启动的AI创新应用大赛,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构建AI创新生态,让AI这个最强大脑赋能千行百业。”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余辉讲话。
生态雨林结出产业硕果
回望桂城的AI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一条从宏观生态构建到微观场景突破的演进路径。本次大赛,正是这条逻辑链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
一切始于2024年9月的那次“官宣”。桂城率先在全市镇街中发布AI赋能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剑指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业”高地。随后,“桂城速度”令人瞩目:1亿元人工智能投资基金的设立、全国首个镇街自主建设的100P智算中心启用、“八个一”工作方案的系统推进……
白耀辉曾用“热带雨林”的比喻来描绘其愿景:“我们要构建的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生态。”

桂城总部企业AI创新应用大赛介绍。
这片“热带雨林”的土壤,是桂城“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阳光雨露,是背靠佛山超3万亿工业总产值、两个超万亿产业集群所提供的海量应用场景。而“人文桂城”的建设,则为这片“雨林”注入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让人才和创新能够茁壮成长。
然而,再好的生态,最终价值需要通过具体应用来体现。人工智能的工业场景应用落地是本次大赛的关键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赛设计了紧密的“陪跑”机制:在3至4个月的服务周期内,AI服务商将深入企业,结合真实的业务场景与数据,联合企业团队共同构建专属AI应用。并在未来持续支持产品优化、共同打造AI赋能工业化应用的标杆案例,推动人工智能从简单的搜索问答走向新型工业应用。

桂城的“黄金十字路口”。南海融媒记者梁卫展摄
这些从大赛中诞生的标杆案例,未来将成为《AI创新应用示范场景白皮书》中的鲜活教材,为佛山庞大的制造业军团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型范式。
不难看出,凭借“总部+头部”的存量优势,“敢饮头啖汤”的桂城在“十五五”规划中已具备先行一步的坚实基础,必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当算法走进工厂,当企业敞开怀抱,这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赛事“发令枪”已经打响。这场始于桂城的大赛,其成果或将深刻影响佛山制造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进程。
统筹/南海融媒记者 曾蓉
文/南海融媒记者 何燕慧
部分图/南海融媒记者 张鹏 梁卫展
通讯员 张兵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