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巨头火拼!影石大疆互相“抄家”,中国智造改写全球规则

最近,全球智能影像圈在深圳南山上演了一场大战。

大疆和影石这两个圈内大佬,竟然开始互相“串门”了。

一个是无人机,一个是全景相机,这两家怎么就杠上了呢?

在今年的9月8日,柏林IFA展会上,两家同时出战。

做无人机的大疆,突然推出了首款全景运动相机Osmo360;

而靠全景相机火遍全球的影石,直接官宣了全新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

顺便还通知了这款无人机启动了公测。

这两家的新品,可以说是互相直指对方的核心。

巧合的是,在展位上,两家离的并不远。

有记者采访影石的工作人员,对方就表示,他们两家是友商,希望可以一起把创作和记录的蛋糕做大。

别觉得这是巧合,其实是行业发展到这一步的必然。

无人机和全景相机本来就沾亲带故。

无人机要拍好空中画面,得靠高质量的影像系统;

全景相机想拓展用途,空中拍摄肯定是重要方向。

对影石来说,它在全景相机市场占的份额还挺不错。

不是能不能再涨的问题,而是该往哪涨。

有数据说,到2027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也就70多亿元,还不到无人机市场的1/6。

影石也有跨界的底气,2022到2024年,它的营收从20.41亿元涨到55.74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65.25%,有钱又有技术。

它在全景影像算法、图像拼接这些本事,直接就能用在无人机上,所以影石的无人机更像“会飞的全景相机”。

避开了和大疆在飞控、避障这些硬功夫上硬碰硬。

再看大疆,它占了全球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

看似稳了,其实也有烦恼。

现在无人机硬件更新慢了,想提高产品价值,影像系统就是关键。

而且因为特朗普的相关政策,导致它在美国市场日子不好过。

运动相机新品没法铺货,好多产品还缺货。

甚至可能面临营收受到影响而减少的情况。

这种时候,与其等着影石来抢无人机影像配件的生意。

不如自己主动做全景相机,把影像生态补全。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影石还是大疆,都是在创新发展。

对它们来说,横向扩张找新赛道,比在老赛道死磕更划算。

而对方的地盘刚好就是最好的新目标。

跨界大战难分胜负

影石宣布做无人机的时候,资本市场一开始特别疯狂。

8月14日“影翎Antigravity”启动公测,影石股价一路涨。

不到15个交易日快翻倍了,市值一度破1400亿元。

但没热多久,9月11日影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现在行业技术更新快、竞争也激烈。

公司主动多花钱搞研发、拓市场、做上游配套,费用涨了,短期内业绩会有压力。

这话其实点出了跨界的难处,花钱比想象中多。

影石做无人机,得在飞控、动力、避障这些新领域搞技术壁垒,不是有专利就行。

虽然从2020年开始,影石就注册了不少“无人机”“全景无人机”专利。

但有专利和做出成熟产品,还有一段距离。

还有个现实问题,就是卖货和让消费者认账。

大疆做无人机快20年了,线下渠道铺得广,消费者买无人机第一反应就是大疆。

影石虽然挖来了大疆前国内销售负责人,还把门店开在大疆旁边。

想贴身竞争,但能不能成,真得看后续。

毕竟改变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得砸不少营销钱。

价格战也打得厉害,大疆推出2999元的全景相机,影石马上把Insta360 X5降价500元;

影石云台卖900元,大疆就压到700元;

影石运动相机卖450美元,大疆直接砍到300美元。

这反应速度,能看出两家都想抢市场。

但价格战是把双刃剑,短期能拉来用户,长期会让利润变少。

大疆和影石这场跨界战,其实是中国智能硬件企业在全球争话语权的缩影。

它们都不满足于只在一个赛道当老大,而是想建完整的智能影像生态。

这种想法和格局,说明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从“靠一个点突破”变成“靠整个系统竞争”,这是好事。

而且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么激烈的竞争肯定会让技术更新更快,产品价格更低。

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数码   深圳   中国   巨头   规则   全球   无人机   全景   相机   影像   市场   赛道   消费者   竞争   专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