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注意中暑

近期,北半球多地进入夏季,持续热浪侵袭带来多重健康风险,可能引发脱水、中暑、肾损伤,还会加剧心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疾病的危害。如何科学防护?世界卫生组织结合热射病诊疗指南,给出了详细建议。

一、远离高温,筑牢第一道防线

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同时减少剧烈体力活动。尤其需警惕密闭空间的高温风险:切勿将儿童或动物留在停放的车辆内,车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飙升至危险水平;婴儿车可覆盖湿薄布并定时润湿,必要时搭配便携式风扇降温,避免车内闷热。

二、调节室内环境,营造凉爽空间

白天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时,关闭窗户并拉上窗帘、百叶窗,阻挡阳光直射;夜间室外温度较低时,开窗通风散热。需注意,当温度超过 40 摄氏度,风扇可能加剧热感,此时若使用空调,建议设置为 27 摄氏度左右,配合电扇提升凉爽感并节约用电。此外,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和电器,减少室内热源,既能降低室温,也能减轻电网压力。

三、科学降温补水,防范身体失衡

定时饮水,少量多次,避免等口渴时才喝;远离酒精、过量咖啡因及高糖饮品,以防加重脱水。饮食上建议少食多餐,减少身体代谢产热。穿着选择轻薄、宽松的透气衣物,外出时佩戴帽子和太阳镜防晒。同时,谨防溺水,游泳需有人陪同。

结合热射病预防要点,还需注意:高温环境下若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不适,即使未达到中暑程度,也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降温补水。部分药物需冷藏或置于 25 摄氏度以下环境保存,避免高温影响药效。

四、中暑应对:区分轻重,精准处置

世卫组织强调,中暑(尤其是热射病)是危及生命的急症,需根据症状分级处理:

  1. 优先拨打急救电话,明确告知 “疑似热射病”,以便医护人员携带专用设备赶来。
  1. 快速降温(这是热射病救治的核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或空调环境,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有条件时将患者浸入 20-25 摄氏度的冷水浴中(注意保护呼吸道),或用冰袋裹毛巾置于上述大血管处,同时用电扇加速散热,目标是在 30 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 38.5 摄氏度以下。
  1. 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呕吐,需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若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五、重点人群关怀与应急准备

人们应主动关注独处的家人、朋友和邻居,尤其是患有心血管、肺、肾脏疾病的老年人,他们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参加急救课程,熟练掌握中暑(含热射病)的识别与初步处置流程。

世卫组织再次提醒,高温天气下,预防永远胜于救治。密切关注官方高温预警,做好环境降温与自身防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热浪带来的健康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养生   热浪   摄氏度   高温   温度   凉爽   建议   环境   电扇   患者   阴凉   呼吸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