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字是如何被破译出来的?甘肃武威:从大云寺到西夏博物馆

西夏在历史上是个存在感很低的朝代。我对西夏感兴趣始于21年去宁夏旅游,游览了西夏王陵并第一次见到西夏文,立马被其吸引。回来后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个颇有分量的朝代,它历经十帝,立国189年,地域“东尽黄河, 西界玉门, 南接萧关, 北控大漠”。西夏的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南宋鼎足峙立。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个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竟然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甘肃武威有一座大云寺。该寺最早为前凉时期张轨的宫殿,前凉升平七年(公元363年) 宫殿改为寺庙,取名宏藏寺。唐武则天时期更名为大云寺,西夏时期称为护国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在此发现的。

这是目前的大云寺,非常安静,鲜有人至。

我之所以到大云寺还是想来看看西夏碑的出土处。

门票5元,还不如不收。

这是大云寺内赫赫有名的大云寺塔,高六十多米。

沿着旁边的阶梯可以登塔

塔上悬挂着一口唐代古钟,通高2.4米,下口径1.45米,厚12厘米,重约6吨。凉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晓钟”指的就是这口钟。1927年4月23日武威发生8级地震,大云寺遭到严重损坏,这口古钟却毫发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站在塔上可以俯瞰周边城景

如今的大云寺就只剩这座钟楼了,其它的建筑都已损毁。

钟楼下方有两座建筑,一座是明代的火庙大殿,一座是清代的原山西会馆,都是从异地搬迁过来的。

清代大云寺曾出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 -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也称为“西夏碑”。

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金石学家张澍同友人到凉州大云寺游览,在寺中无意发现一座被砖封闭了好几百年的古亭。打开碑亭后,发现一件立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正是因为这座石碑的发现,世人才知晓原来西夏有自己的文字。通过石碑上的汉文和西夏文对照,最终破译了天书般的西夏文。

目前这块石碑就保存在武威西夏博物馆内,为此我专程去那里看了这块碑。

西夏博物馆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座西夏专题博物馆之一,馆内珍藏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了不起。

西夏博物馆不大,为二层仿古式建筑。

馆藏了武威出土的西夏金银器、铜器、瓷器、石刻造像、唐卡、木板画、钱币、丝织品、西夏文和藏文文献等各类文物 1000 多件。

馆藏文物中最珍贵的当属这块《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1087至1193年是西夏历史上的中兴盛世,皇帝和皇太后发愿修建了凉州大云寺,并将大云寺更名为护国寺。凉州护国寺成为西夏的皇家寺院,完工后举行了盛大的佛事活动并立碑记录,这就是碑的来源。

西夏碑一面为汉文

另外一面为西夏文。正是因为这块石碑的发现,神秘的西夏文字才得以破译,尘封千年的西夏文明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石碑记载的内容大致如下:

早在西周时,印度阿育王于普天下造塔八万四千安置舍利,在我国仅有一十六座,武威郡塔即其一。 自周至晋已有一千余年,中间兴废,史书莫记。前凉张轨修官殿,正当此塔遗址之上。传到张天锡时,官中“灵瑞”数起,天锡很诧异,有人告诉他:“今之宫乃塔之故基”。天锡遂舍宫置寺,复建其塔。直到西夏占领凉州,这座塔已倾斜,正要加以修缮,当夜风雨大作,周围的人听到有刀斧劈凿之声,第二天一看,宝塔已经直立如初。

西夏惠宗时期(1009-1086),西羌来攻凉州,这天夜里,也是雷声大作,在昏暗中塔上现出神灯,羌人一见,非常惊骇,慌忙退兵。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冬天,凉州大地震,又把塔震倾斜,当地守臣行文上奏崇宗,下令修缮,还未动工,塔又自行恢复原状。崇宗及梁太后一向信奉佛教,认为这是一座护国宝塔,于是在乾顺天祐民安四年(1093),由皇帝、皇太后发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修了感通塔及寺庙。第二年完工后立碑赞庆,立碑名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

这是1910年的武威大云寺旧照

神秘的西夏文字,乍看很眼熟,仔细看一个字都不认识。

西夏时期建造的108塔

下图为21年5月我在宁夏青铜峡市拍摄的西夏108塔实景。

西夏木版画

雕塑

看过宁夏的西夏王陵,回头再看武威大云寺和西夏博物馆,对西夏文明终于有一点点了解。银子没有白花,旅游确实长见识,哈哈。

部分文字介绍摘自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历史   西夏   甘肃   博物馆   文字   武威   石碑   碑铭   钟楼   发现   宁夏   朝代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