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这座英雄城市
不仅孕育了陈嘉庚的诚毅精神
还尘封着许许多多吴石这样
隐于惊涛的伟大灵魂
他们的故事值得
我们去挖掘、去铭记、去诉说

“《沉默的荣耀》热播,不少观众知道剧中很多场景都是在鼓浪屿取景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实中的吴石将军早年曾赴鼓浪屿参加革命,而且吴石将军与厦门还有另一段缘分,就是他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私交甚笃。”
▽▽▽
厦门市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
陈燕茹
出版了《鼓浪屿红色记忆》
《碰撞与交融——鼓浪屿1903—1941》
等专著

今年是吴石将军牺牲75周年
近日,陈燕茹查阅大量资料后
发现吴石将军与厦门有着不解之缘
01
潜入鼓浪屿
参加“驱李”行动
陈燕茹介绍
据《福建英烈传略》记载:
1918年,23岁的吴石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毕业,怀揣“以其所学贡献国家”的抱负,奉命回闽参加地方部队工作。但当时盘踞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根本不许福建地方部队发展,也不放心安排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在其部队任职。吴石一筹莫展、心情郁闷。
他在回忆录里痛陈:“其时闽督李厚基以北洋军阀作袁氏爪牙盘踞一方,作妄威福,而粤省亦为滇军把持,情形混乱。”他还写道,“于是革命志士,奋起闽南,展开‘驱李’运动,余亦离福州赴鼓浪屿参与其事,惜以组织欠健全,为李(厚基)所破获,乃仓卒偕二三青年,避地汕头……”

《沉默的荣耀》剧照。
结合吴石将军的自传等资料
陈燕茹为记者进一步梳理了
青年时期吴石赴鼓浪屿
参加革命的历史脉络
1916年,“护法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北洋军阀福建督军李厚基为袁世凯的爪牙,为八闽革命志士所痛恨。
1917年7月,孙中山从上海南下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出任海陆军大元帅。福建革命志士中,吴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友张贞(该校第二期炮兵科毕业)被委任为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定居在鼓浪屿的革命志士林祖密参加大元帅府工作,1918年1月6日被委任为闽南军司令。

林祖密故居——鼓浪屿宫保第遗址。 陈燕茹 供图
闽南军决定将司令部设在厦门鼓浪屿,谋划“驱李”行动。吴石应张贞之邀,积极投身其中。在福州接到闽南军司令部林祖密秘召后,吴石乘船潜入鼓浪屿,参加“驱李”行动。林祖密的寓所——鼓浪屿宫保第为中华革命党的秘密机关。

林祖密故居内景。陈燕茹 供图
1918年4月2日,李厚基部厦门镇守使唐国漠派出大批人马登岛围捕革命志士。宫保第被包围,组织遭到破坏,来不及逃走的林祖密被逮捕,经鼓浪屿工部局调解后才得救。接到通知后,吴石仓促搭乘小舢板离开危险之地。这是吴石第一次与厦门结缘。
闽南军牵制了大量北洋军,援闽粤军陈炯明得以顺利进军长汀、漳州等地,建立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李厚基部腹背受敌,被迫退出福建。
陈燕茹说:

“尽管此次起义因组织欠密而失败,吴石被迫‘避地汕头’,但从这段经历,我们足以看到青年时期吴石对革命、对理想的追求。”
02
抗战时期
与陈嘉庚私交甚笃
抗战爆发后
吴石与华侨领袖陈嘉庚的交往
亦是吴石生平事迹中
不能忽视的一段往事
1940年,柳州会战后,吴石调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1940年8月,陈嘉庚率南侨慰劳团赴柳州,受到吴石热情接待。
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里写道:“八月十七日早,离贵阳来广西……午后至柳州,寓于旅舍。第四战区参谋长吴石来见,系闽人,云张司令长官往桂林。余拟待到桂林往见,定越晚搭火车前往。越日吴君来告,张将军来电本晚坐火车回柳,嘱余留待,并告此间同乡多人,官商均有,约来此会见,并报告闽省苦况,余应承之……”这次,吴石特意组织茶会,邀集20余位闽籍同乡与陈嘉庚会谈。陈嘉庚在书中写道:“吴君才干出众,同乡皆称道其忧国恤民之情。”

毓德女学校旧址。
陈燕茹告诉记者
吴石与陈嘉庚的交往
也见于吴石长子吴韶成的回忆文章
吴韶成写道:“他(吴石)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私交甚笃。陈先生率南侨慰劳团回国路经桂林时,曾在我们家与父亲畅谈。父亲同他谈论了抗战形势,并一再请求他更多地联系闽侨,发动他们为乡梓建设、为培养闽籍学子、为抗日救亡出钱出力。”对此,陈燕茹评价:“吴石与陈嘉庚的交往,是军民统战的典范。他既善用军事谋略,更懂得以文化认同凝聚人心。”
吴韶成在《50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挥泪忆和父亲走过的岁月》中回忆,吴石在桂林,除了军务,还热心公益事业。“他组织福建旅桂同乡会,通过白崇禧军训部长的关系,特去福建招募3000名闽人子弟入军校参加抗日。他创建黄花岗纪念学校,延聘福州名士林素园先生当校长,免费招录闽籍子弟。父亲说:‘闽人多志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一半是闽人。’”吴韶成写道。
03
用生命践行
“信仰高于生命”
陈燕茹告诉记者
吴石的抗日生涯充满艰险
1939年,他主持草拟长沙第三次会战计划,并指导昆仑关战役,助杜聿明部取得大捷。1944年桂柳会战时,面对日军八师团压境,吴石“亲临怀远前线拒敌七日”,却因当局增援不力而功败垂成。更悲壮的是,撤退途中幼子病逝、毕生藏书散失,他本人亦在六寨遭盟军误炸,几近殉国。陈燕茹告诉记者,吴石从柳州退往贵阳途中珍贵书籍遗失、因缺医少药痛失爱子的经历,在《沉默的荣耀》中均有体现。

《沉默的荣耀》剧照。
即便身处逆境
吴石仍坚守人道主义精神
吴韶成回忆,1944年柳州大撤退时,父亲擅自下令在军列加挂车厢疏散难民,何康(后任农业部长)等大批学生因此获救。这种“违令救民”的壮举,与《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冒险传递情报的情节一脉相承。
吴石早年甘冒斧钺之险前往鼓浪屿投身革命,中年与共产党人密切交往,最终在台湾隐蔽战线慷慨赴死——这条人生主线,在《沉默的荣耀》中得到艺术升华。

《沉默的荣耀》剧中,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用闽南话唱起《走三关》。
陈燕茹强调:
“剧中吴石面对审讯时那句
‘信仰高于生命’
正是他这荡气回肠
心怀苍生的精准写照。”

鼓浪涛声依旧
英雄精神长存
吴石将军在琴岛留下的革命足迹
历经革命烽火淬炼
终成照耀民族复兴之路的星辰

※ 编辑:胡婧 ※ 校对:张铭革
※ 审核:易福进 雷妤
※ 来源:海西晨报记者 林爱玲
点

点关注最新资讯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