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约基奇东契奇喝可乐吃汉堡没人说,杨瀚森下馆子却被指责?



我翻开关于杨瀚森的评论区一查,这答案虽不尽相同,却板板正正的每页上都写着“竞技体育,菜是原罪”八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四个字是“不够努力”!

因为约基奇和东契奇两人实力足够强,不要说喝一瓶可乐、吃一顿汉堡包没人指责,就算天天喝、顿顿吃,时间久了都会被人夸成接地气;因为杨瀚森现阶段没打出匹配期待的实力,不要说被拍到和女友下馆子,估计就是偶然间对着包子拍一张照片,不吃,都会被人喷成翔。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答案,又或者说,这是大多数人心中最标准的答案,在试卷纸上可以得到满分的答案。

因为时代如此。

有钱、有地位的人,随便放个臭屁都能让人产生周围空气都是花香四溢的幻觉。而没钱、没地位的,人们只会觉得他的话一出口便污染了空气,纷纷避而远之。

换到约基奇、东契奇和杨瀚森,便是八个字: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

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竞技体育、菜是原罪”这八个字可以为杨瀚森遭受的讽刺与调侃开脱,但又有哪八个字可以为杨瀚森的“菜”做出诡辩呢?凭什么他约基奇不菜?东契奇不菜?就你杨瀚森菜?

不用八个字,四个字足矣,

不够努力!


我说杨瀚森不够努力这话,也许有些他的支持者不愿意听,甚至还要搬出开拓者教练组和队友对他的夸赞来反驳我。

开拓者前任主教练比卢普斯说:“杨瀚森的球商非常高,打球方式正确,并且是一位优秀的队友,能够为队友而战并提升他们的表现。”

队友西索科说:“他虽然英语不太好,但非常懂球,球商很高。”

吕佩尔也补充:“杨瀚森非常聪明,传球能力出色,与他配合非常轻松。”

但我要说的是,前任主教练和队友的夸赞听听就好了,可千万不要当真——毕竟联盟里的“场面话”从来不少,威少还说过“中国男篮很有观赏性”呢?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你用善意的恭维去验证“努力的假象”,得到的一定是自欺欺人。

再换一种说法,既然说杨瀚森努力,那么他努力的结果在哪呢?好吧,我就知道!又有人要用“开拓者不给杨瀚森机会(出场时间)”来反驳我了。

机会?开拓者不是没给杨瀚森机会,可是他没把握住。

新赛季常规赛开赛至今,开拓者共计打了4场比赛,杨瀚森全部在球队正常轮换阶段获得出场时间,场均6.3分钟——对于20岁的新秀中锋,这是教练组试探性给予的信任窗口。可他交出的数据是什么?场均1.8分、1篮板,命中率仅12.5%,正负值-2.8,甚至在对阵湖人的比赛里,8分钟内3投全失,两次篮下进攻因力量不足动作变形,还出现1次失误。

赛后被问及表现时,杨瀚森虽没像当年周琦那样说出“我还没准备好”般贻笑大方的话来,却也透露出对比赛节奏的不适应,“NBA的强度比想象中更大,我还在找感觉。”

可“找感觉”要找多久?坐在开拓者替补席让你当观众来了?好家伙,你倒知道给自己弄个免费的雅座。球迷期待的是你抓住每一分钟证明自己,不是让你在替补席上“适应氛围”。你当常规赛是夏季联赛还是季前赛?教练只为你一个人制定“成长时间表”,场场都给你20分钟以上出场时间和战术地位么?

开玩笑!

不过也确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应替补席氛围对于杨瀚森来说好像是一件相当大的难事。当场上队友打出精彩表现时,场下一众队友很快站起,欢呼的欢呼,呐喊的呐喊,唯有杨瀚森慢半拍,相信但凡有一人不站起,他都会坐在那儿稳如泰山,岿然不动。


话说回来,夏季联赛确实给足了杨瀚森表演舞台,4场比赛场均24.8分钟,可他又是什么表现?场均10.8分5篮板的同时,伴随着3.8次失误,助失比一比一,面对鹈鹕时上半场被奎因8投4中打爆,若不是下半场勉强调整,那场比赛几乎成了“背景板”。

乍一看“夏季联赛场均10+5”不算差,可如果大家仔细看过比赛细节,而不是只看数据集锦的话就会发现,杨瀚森的表现始终在“波动”——体能撑不过3分钟就开始大喘气,篮板卡位积极却抢不到球(弹跳和二次弹速不足),面对对抗时上肢力量明显吃亏,三分除了一场6中3外,其余三场仅6中1,还大多是空位机会。

讲真的,当初看杨瀚森打夏季联赛,球迷有两个期待,一是看他能不能展现适配NBA的潜力,二是看他能不能接过“中国内线接班人”的大旗——毕竟易建联退役后,中国男篮内线太需要一个能站出来的人了。

说实话,在杨瀚森登陆NBA之前,我一直对他抱有很大希望,想着他有2米16的身高、2米24的臂展,还有不错的传球视野,就算成不了全明星,至少能在NBA站稳脚跟,成为轮换球员。可目前来看,他连“合格新秀”的门槛都还没摸到。

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其他行业或许有“过程重于结果”的说法,但对于NBA球员来说、对于杨瀚森来说,没有“有效输出”的努力就是假努力,也叫没努力。

所以,外人有“鼓励的情商”,我们也要有“清醒的智商”。我们不能只喜闻乐见教练队友的恭维(糖衣炮弹),却对他暴露的问题充耳不闻:

前NBA球员帕金斯说:“杨瀚森球商很高,但他需要变得更强壮,才能适应NBA的对抗。”

球探报告直接指出:“他的力量、移动速度和投射稳定性,是登陆NBA的三大障碍。”

训练师也坦言:“杨瀚森的体能储备和核心力量,还没达到NBA常规赛的要求。”


“天才就是1%的天赋+99%的汗水”。学生时代,爱因斯坦的上半句话经常被老师们装裱起来激励学生,大部分人深以为然。可总有少部分人会拿下半句“没有那1%的天赋,汗水只是汗水”来为“不努力”找借口,现在这话也被用到了杨瀚森身上——“他天赋就这样,再努力也没用”,想以此来反证“他已经努力了”。

可如果我说杨瀚森的静态天赋不逊色当年姚明太多呢?(两人参加选秀时数据对比)

杨瀚森在前,姚明在后。

赤脚身高:2.16米/2.23

穿鞋身高:2.19米/2.26

臂展:2.24米/2.25

站立摸高:2.85米/2.92

体重:114.5公斤/134

体脂率:12.3%/7%

手长:25厘米/25.4

原地垂直弹跳:66厘米/54

助跑垂直弹跳:76.2厘米/68

底线折返跑:11.79秒/15

横向折返跑:3.38秒/4.9

3/4冲刺:3.01秒/5.84


肉眼可见,除了体重和体脂率外(这两项对内线对抗至关重要),杨瀚森的身高臂展比姚明均衡,跑跳能力比姚明出色——换句话说,他的“可塑性”比当年的姚明更强。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姚明初入NBA时,前5场场均2.6分3.6篮板,可他通过训练迅速增重、提升力量,第二个赛季就交出场均17.5分9篮板的答卷,并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全明星,入选最佳阵容,最终进入篮球名人堂。而杨瀚森呢?选秀前卧推仅95公斤,就算现在增重到122公斤,其肌肉质量和核心力量仍没转化为“实战对抗力”,面对NBA级别的内线,还是会被轻易顶开。

什么原因?天赋分为静态天赋和动态天赋,静态天赋杨瀚森占优,动态天赋(对抗能力、技术稳定性、比赛判断力)却差了姚明一大截。

而动态天赋来自哪里?来自后天的努力。

初入NBA时姚明的处境并不比杨瀚森容易——被巴克利嘲讽“姚明这赛季如果有一场拿到19分,我就亲你(肯尼·史密斯)的屁股。”,面对奥尼尔、邓肯等顶级内线时屡屡吃瘪。可姚明怎么做的?每天提前两小时到训练场练力量、打磨低位脚步,休赛期泡在训练馆增重,短短两年内胳膊和大腿粗了一圈,从“怕对抗”变成“能在篮下顶开对手得分”。

不夸张地说,但凡杨瀚森有姚明一半的“努力强度”,他也不至于在NBA赛场如此挣扎。别的不说,就“体能和力量”这两项,姚明能通过科学训练快速补强,杨瀚森为什么不行?夏季联赛就暴露体能不足,到了常规赛还是“3分钟就大喘气”,篮下一碰就飞扛不住对抗——这说明“训练成果”没真正转化为“比赛能力”,要么是训练方法不对,要么是训练强度不够。


当然,可能有人觉得杨瀚森“飘在外线投三分”是开拓者刻意安排的——毕竟身处小球时代,球队需要空间型中锋。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小球时代从没有哪支球队“强行要求传统中锋投三分”,所谓“中锋投三分”,大多是“大前锋客串中锋”(即空间型四号位),而非纯正五号位。

以金州勇士为例,“死亡五小”里的格林,本质是大前锋,他投三分是战术需要。可如果换成纯正中锋帕楚里亚,你见过他频繁投三分吗?现在的恩比德、约基奇,哪个不是以“内线进攻”为核心,三分只是辅助手段?

当年的火箭也一样,“五小阵容”里的卡佩拉是纯正中锋,他的任务是护框、吃饼,从不是飘在外线投三分。开拓者现在的战术体系,也没要求杨瀚森必须投三分,而是希望他能先做好“护框、抢篮板、挡拆”这些基础工作——可他连这些都没做好,反而因为“想投三分”暴露了投射不稳定的问题。

所以说,开拓者没给杨瀚森“错位任务”,本意是让他先做好内线基本功,利用身高臂展守护禁区,通过挡拆为队友创造机会,偶尔尝试篮下进攻。但没想到他在篮下不敢对抗,面对防守时要么动作变形,要么选择外线出手,完全没发挥出身高优势。

小结一下

约基奇喝可乐、东契奇吃汉堡包没人指责,杨瀚森下馆子被大书特书,人们用“竞技体育,菜是原罪”解释缘由,其实看清的只是表面。更深一层次来说,“杨瀚森现阶段努力不够”才是真因——哀其“有天赋却没兑现”,怒其“没抓住机会证明自己”。明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体能、力量和技术稳定性,却没在休赛期和训练中快速补强,这是他现阶段的“困境”,也让中国球迷的期待落了空。

准备好,接下来,我要针砭时弊了——《以杨瀚森等人为例,论中国篮球现今存在的各项弊端》


一、球员对自我认识不清

第一,球员对自我能力认识不清。关于这一点,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曾说过一段话,放在杨瀚森身上同样适用,

“在联赛(CBA)里,当你打出一场出色表现的时候,请所有的球迷、媒体包括运动员自己,不要以为你们多了不起,在联赛里可能很了不起,但你在世界杯,一些关键的比赛里,可能一个球都得不了,可能你一分都得不了。你在世界舞台上并没有那样的水平,跟我刚才说到的那些名字相比,中国篮球历史上那些辉煌人物相比,你们还差的远,希望这些能成为你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顺便说一句,杨瀚森现阶段的挣扎,很多人将原因归为“NBA节奏太快”“教练不给机会”,但很少有人提“他自己没做好准备”。就像当年中国男篮世界杯失利,有人怪教练战术,却不愿承认“球员实力不够”——再好的教练,也没法让“没准备好”的球员突然爆发,国足请来了里皮,不也没出成绩么?

第二,球员对自我定位认识不清。我不敢说全部,但不少中国球员(包括现在的杨瀚森),似乎把“登陆NBA”当成了“终点”,而不是“新起点”。他们没意识到,NBA的每一分钟出场时间,都是靠“碾压式的努力”挣来的——姚明当年要和卡托抢位置,易建联要和维拉纽瓦竞争,就连现在的约基奇,刚进联盟时也坐过冷板凳。可有些球员,刚拿到NBA合同就觉得“成功了”,没把“提升能力、站稳脚跟”当成首要目标,反而在意“外界关注度”,这就是定位偏差。

第三,球员“有效努力”不够。说实话,我们黄种人在篮球天赋上,相比黑人和白人可能有先天差异,没人强求杨瀚森一定要成为全明星,但若连“基础短板”都不着急补,就说不过去了。杨瀚森的体能、力量、投射稳定性,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姚明能从“体能不足”练到扛住82场常规赛,易建联能从“对抗吃亏”练到在篮网打首发,为什么杨瀚森不能?关键在于“努力的效率”,是每天加练200次投篮、1小时力量,还是只完成球队规定的基础训练?体测数据不会说谎,比赛表现更不会说谎,“没进步”就是“努力不够”的直接证明。


二、CBA的培养模式与人才选拔弊端

中国篮球发展至今,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摆在眼前:姚明之后有王治郅,王治郅之后有易建联,易建联之后勉强有个周琦,周琦之后呢?杨瀚森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一个,但他的成长速度,比同期姚明、易建联慢了不少。当球员的“迭代速度”跟不上篮球的发展节奏,那一定是“培养源头”出了问题。

对于球员的选拔,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要知道NBA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球员都出身贫民窟,包括詹姆斯和杜兰特,他们从小就知道,只要我肯努力,就一定可以去NBA打球。CBA呢……话不多说,点到为止。

至于裁判嘛。我觉得CBA是时候培养一批专业的裁判了,不能临场拉来两三个大学老师就吆五喝六,总是搞出杨鸣作为球队主教练都不能说话的闹剧。当然,这些教练要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时时提醒,时时监管,吹罚比赛讲究的是公平正义,不是人情世故。

还有CBA的训练质量,更是一言难尽。杨瀚森在CBA时场均能抢10.8个篮板,到了NBA却场均1个——不是他“不会抢篮板”,而是CBA的对抗强度没逼他练“弹跳、弹速、卡位判断”。就像当年周琦在CBA能轻松盖帽,到了NBA却护不住框,根源在于“CBA的训练没模拟过NBA级别的对抗”。如果球员在CBA时就没接受过“高强度训练”,到了更高水平的赛场,自然会水土不服。


三、篮协与相关部门的“保障与引导”缺失

先来说三个故事吧,

第一、郭艾伦曾在输掉CBA总决赛后马不停蹄地去参加了一场综艺节目录制。

第二、苏炳添在一档综艺中拉着上面坐着何炅的面包车跑百米。

第三、张继科满身伤病去参加恋爱节目。

我没有将这三人都归为篮球一类,只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反应的问题都是切实相同的——运动员的“生存保障”和“职业规划”,没人替他们做好长远布局,所以才放到一起作为例子。

运动员参加综艺节目好不好?

不好。但没办法,他们要放松,他们也要赚钱养家糊口,他们更要为退役后的生活做打算。

这无可厚非。

毕竟全红婵直到获得奥运冠军才有钱给母亲治病,荣获20块奥运金牌的举重天才邹春兰在退役后沦为搓澡工……

可如果篮协能为球员提供更好的“退役保障”“医疗保障”,是不是能让他们更专注于训练和比赛?杨瀚森现在要担心“能不能留在NBA”,还要考虑“商业价值”,这种压力下,他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补短板”中。

另外,篮协对“年轻球员留洋”的引导也不够。当年姚明去NBA,有专门的团队帮他对接训练、康复、媒体沟通。可杨瀚森登陆NBA,更多是靠球队的新秀培养体系,国内缺乏“针对性支持”——比如帮他找专业的力量教练、英语老师,或者提供“心理疏导”以应对新秀压力。这种“放养式”留洋,让年轻球员走了很多弯路。


结语

通过2024年巴黎奥运会,以及NBA赛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字母哥、约基奇、恩比德、东契奇),甚至八村塁这样的日本球员都能在NBA站稳脚跟,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篮球都在进步,只有中国篮球还在“原地踏步”。

当然,我说这话可能会有一点犯忌,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但我仍要说,中国篮球越来越差,一年不如一年。同时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丢人的,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很难么?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变得比别人更优秀。承认“不如别人”很难吗?不难,难的是我们“知道差距后如何追赶”。

八个字送给杨瀚森,也送给中国篮球健儿们:我们努力,我们争气!杨瀚森有天赋,有机会,可如果抓不住现阶段的时间补强短板,再过两年,“新秀红利期”一过,他可能真的要被NBA退货。中国篮球等不起,球迷的期待也等不起——希望他能明白,NBA从不相信“潜力”,只相信“实力”,而实力,只能靠“拼了命的努力”换来。

至于杨瀚森女友一节,我本不该多说什么,毕竟这是人家的私事,但听闻杨瀚森去客场打球还要带着女友,顿觉惊诧万分。倘若真的如此,于情于理,其行为实在太过。惟望杨瀚森勿要以私废公,因小失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体育   馆子   可乐   球员   努力   开拓者   天赋   力量   队友   篮板   内线   中锋   体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