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杆哥这篇评论,主要来分析地域茶饮反常识扩张!小众品牌直扑一线,打破深耕魔咒!
过去,地域茶饮品牌遵循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路线:
茶颜悦色在湖南深耕六年才跨省出征,霸王茶姬在云南蛰伏三年才走向全国,阿嬷手作同样在广西积蓄力量后才试水深圳上海。

如今,新一代地域茶饮品牌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藏式茶饮柳皓方在成都太古里开出首店后,迅速亮相北京合生汇;
南京诞生的山下奶市凭借藏地风情,不到两个月就闯入南京饮品热门榜,随后快速布局杭州、合肥,并计划进军深圳、苏州;

云南特色纯茶品牌上山喝茶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开出20余家门店后,今年1月果断走出云南,相继在上海、广州、深圳开设首店。
更令人惊讶的是茶芭蕾,这个以新疆本土奶源和鲜果为主打的品牌,从新疆直接开到了苏州、无锡、西安、义乌、福州等城市,全国门店已近50家。

这些品牌多则五十家门店,少则十余家,就敢于直接进军一线市场,打破了传统认知中需要“区域深耕”的扩张逻辑。

与传统地域茶饮品牌不同,新一代玩家不是简单地将地域特色作为产品线的补充,而是构建完整的地域风味体系。
柳皓方的产品矩阵从基底到小料深度绑定藏地食材:
岩盐、藏红花、金花藏茶等藏地风物原料构成了“盐系”茶拿铁、“花系”鲜乳茶等四大系列。

上山喝茶则坚持使用古树生普、高黎贡乌龙等云南茶底,连果茶和特调都使用酸角、话梅、牛肝菌等云南特色食材。
茶芭蕾主打益菌酸奶系列,搭配阿克苏红苹果、库尔勒香梨等新疆特色水果,形成了独特的产品辨识度。

这些品牌通过将地域风味与文化深度绑定,创造了难以复制的产品壁垒。
与此同时,它们通过门店空间场景强化地域标签。
柳皓方使用石、木等天然材质,以黑色为主色调,融入经幡、唐卡、壁画等藏式元素,店内不间断播放西藏纪录片。
茶芭蕾则融入艾德莱斯纹样、克孜尔石窟壁画等西域美学元素,营造浓郁的地域氛围。

这种“跳过区域积累,直攻高线市场”的反常扩张,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根本性变化。
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茶饮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3547亿元,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超过42万家。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越小众的地域文化、越稀缺的本地食材,反而越能勾起年轻人的消费热情。
新一代消费者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体验和社交价值。
当主流茶饮品牌陷入产品同质化困境时,地域特色成为突破重围的利器。
消费者通过品尝一杯藏式茶饮或新疆风味奶茶,获得的是一种文化探索的满足感,这正好契合了年轻人“怀旧+猎奇”的双重心理。

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成熟为地域品牌快速扩张提供了基础。
随着茶饮产业链的完善,从茶叶、水果到乳制品的供应链已高度专业化,使得小众食材能够相对顺畅地进入主流市场。

然而,这股地域茶饮热潮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
一方面,地域食材的稀缺性可能成为规模扩张的瓶颈。
随着品牌快速扩张,如何保证岩盐、藏红花、古树茶等特色原料的稳定供应,将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新鲜感消退后的用户留存是更大挑战。
当小众文化不再小众,地域特色从新奇变为平常,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更深层的用户连接。
历史上不乏昙花一现的网红饮品,依靠猎奇概念迅速走红,却又因缺乏复购基础而快速衰退。
更重要的是,随着行业竞争进入“供应链决赛圈”,头部品牌已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护城河。
蜜雪冰城拥有4.38万家门店的规模优势,古茗通过自建冷链实现“一日一配”的高效物流,这些都是新兴地域品牌难以企及的。


地域茶饮品牌反常识扩张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新茶饮未来走向的试验。
它们用实践证明,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地域特色可以成为打破格局的尖刀。

但奇袭之后,将是更为艰难的持久战。
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稳定供应,如何在热度退去后留住用户,如何在规模扩张中保持品质,都将决定这批地域新势力能否从“现象级”走向“经典级”。
这场地域茶饮的北上广深之旅,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