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上海的高端沙拉馆一颗生菜卖到188元却还是关门了;
那家推出大象粪便甜品、提前三个月预约的网红餐厅也被查停业整顿;人均近万元的北欧风餐厅更是说关就关。

大象粪便甜品
看似高不可攀的高端餐饮,正在迎来一波倒闭潮。
据《餐饮老板内参》统计,2022年5月前,中国内地千元餐厅数量已比三年前缩水一半,像上海、北京、深圳这样的核心城市,高端餐饮关门率甚至超过四成。
去年4月,顶着“黑珍珠”光环的Opera倒闭;10月号称“世界十大美食”的鼎泰丰,北京、天津、青岛十几家门店陆续关张。
今年3月底,魔都人均7000元、每天只接待10位食客、预约排队3个月的Ultra,也宣布无限期停业。

Opera
高端餐饮,为啥活不下去了?中国的消费风向到底变了啥?又影响了哪些行业?
首先明码标价的“高”。
人均500元以上算起步,1000元+是常态,像上海东平路的北欧餐厅,吃一顿要近万元,还得提前三个月预约,哪怕在上海都属于“天花板”级别。
其次是“形式感”拉满。
分子料理、沉浸体验、奇葩组合层出不穷,明明是小笼包却像蛋黄,明明是洗洁精泡沫其实是汤,明明是馒头其实是面包。
有家店主打“吃树叶、舔冰块、品大象粪便甜品”,人均3888元,体验堪称“反精致”。最后,这家店因食品安全被查,迅速偃旗息鼓。

还有就是身份稀缺、名厨背书。头顶米其林、黑珍珠,主厨动辄“九位数年薪”,每天限量接客,打造一种“有钱买不到”的稀缺感。
可惜,大多数高端餐厅的主厨“名气在外,精力在外”,更多是挂名而非真正在场。
说到底,高端餐饮玩的就是稀缺和地位认同,让顾客“花钱买尊贵”。
但市场用脚投票:消费者并不怎么买账。2020到2025年,全国高端餐厅倒闭200多家,倒闭率高达50%。
求生欲让高端餐饮们纷纷放下身段。比如新荣记,原来两三千元的人均,现在推出288元、398元的“穷鬼套餐”,竟然还能被称为“普惠”。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500元以下的餐厅环比增长19%;而500-1000元餐厅减少12%,1000-2000元减少29%。高价餐饮正被真实需求“按在地上摩擦”。
消费更务实,面子消费退潮
以前请客讲究排场,去贵的地方才有面子。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性价比,你让他花188元吃颗生菜,八成会觉得“割韭菜”。
中国青年报2024年消费趋势调查显示,超六成年轻人购物时反复比价,近四成更倾向选择低价产品。
体验不值、价格虚高,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

大牌光环褪色,权威不再灵
“米其林”“黑珍珠”曾经代表着信仰和品质,现在信息爆炸,分子料理、北欧风情的神秘感一拆解,发现并无技术壁垒,甚至口味不如街边小馆子。
2022年智能咨询数据表明,超六成消费者看重产品真实价值与科学功效,“洋气标签”魅力不再。
当下年轻人更青睐“平替”,只要质量上乘,又何必迷信大牌呢?
餐饮行业不是个例。
家电行业曾是“高端收割机”典型,比如戴森,早些年吹风机卖到四五千元还供不应求,2015-2019年中国市场年销售额超百亿,连年复合增长40%,吸尘器一度市占率第一。

但最近戴森遇冷。高速吹风机市场份额一年从30%滑到7%,吸尘器从2013年11月的56%跌到2015年4月的27.4%。
新版“铅笔吸尘器”售价3999元,创始人亲自下场站台,却没能掀起水花,反而被用户吐槽:续航短、清洁弱、容量小、配件少,“高价低体验”成槽点。
戴森V16新品七千多,还是老问题一堆:尘杯倒灰、滚刷缠绕、续航短、收纳不便。用户的痛点没解决,只靠品牌溢价,很快被精打细算的中产们抛弃。
高端餐饮和大牌家电的批量失灵,本质上是“靠logo收割”的时代终结。
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信息透明、比价方便,技术创新和实用体验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餐饮还是家电,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需求、让技术普惠,才能穿越周期。高端餐饮“下凡”,国产家电“上位”,都是务实消费崛起的缩影。
未来,谁能听懂用户,谁就能活得更久。
参考来源:从排队两小时,到关店跑路:集体阵亡的米其林餐厅,被“穷鬼套餐”打趴了——蓝鲸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