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一个富裕的地主家族,为何会选择毁家纾难?当国破家亡的时刻来临,血脉传承与民族大义之间,到底哪个更重要?
戴万龄家族用50多条生命给出了答案,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发生在白山黑水间的悲壮史诗。
1931年9月18日夜,枪声划破沈阳的夜空,消息传到吉林敦化时,戴万龄正在自家大院里查看刚收购的一批枪支。
这个60岁的山东汉子,祖籍莱州府掖县。4岁时跟着爷爷闯关东,一家人筚路蓝缕,硬是在黑土地上扎下了根。
几十年过去,戴家已经拥有400多垧土地,60多口人的大家族,成了沙河沿一带的首富。
戴万龄不是普通的地主,他崇拜岳飞、杨家将,给六个儿子取名都有讲究:老大"克勤",老二"克俭",寓意勤俭兴家;老四"克志",希望儿子有志向;老五"克选",盼望金榜题名;老六"克政",要走正道。
九一八事变前,他就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日本人修吉敦铁路时,戴万龄暗中资助过反对活动。他陆续变卖城里的商铺,花重金买了100多杆枪,还请了个东北军退役军医坐诊。
邻居们都说他多虑了,一个卖粮食、开烧锅的商人,要这么多枪干什么?
戴万龄没有解释,只是让家里的男丁都学会打枪,连儿媳妇们也不例外,他立下规矩,想做戴家媳妇,必须会开枪。
1932年2月,答案揭晓了。
东北军旧部营长王德林在延吉举旗抗日,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这个绿林出身的汉子,曾经救过戴万龄一命,两人是山东老乡,早就叩头结拜为兄弟。
王德林来到戴家大院,开门见山:"大哥,日本鬼子欺负到家门口了,这回我跟小日本干到底!你也参加我的队伍吧!"
戴万龄握着王德林的手,一字一句地说:"我早有此意!如贤弟不嫌弃,我愿抛家舍业,共同抗日报国!"
话音刚落,戴万龄的四个兄弟、五个儿子、三个女婿全部站了起来。
戴万龄说干就干,他以戴家子弟和长工为基础,又动员了沙河沿周围200多个猎户,组成了300人的队伍。
1932年2月20日拂晓,戴家军跟随救国军第一次攻打敦化县城。激战一天,竟然占领了县城,日军从吉林调来增援,还派了飞机助阵,救国军不得不撤退。
戴万龄当机立断,派人给家里送信立即转移!
戴家老少60多口人,30多辆大车,几十张爬犁,装着枪支弹药、钱款布匹,跟着救国军一起撤退,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日伪军追到沙河沿,杀死了留守的戴万生,一把火烧光了戴家大院,80多间房屋,几代人的心血,化为灰烬。
这更坚定了戴家满门抗日的决心。
戴万龄治军有一套,他把全营分为三个连,每连设一个连长、三个副连长。规定在战场上连长牺牲了,副连长按顺序自动接任指挥。
他还创造了独特的战术,一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五六个人。前排三人,中间是神枪手,专门开枪;左边的人负责递子弹,右边的人负责接空枪。
这样的配合,让戴家军在几次突围战中弹无虚发。
1933年1月,救国军陷入日军重兵包围,王德林决定撤往苏联,临别时劝戴万龄一起走。
戴万龄摇头:"我活着做中国人,死了做中国鬼!"
这一别,竟是永诀。
留下的戴万龄率部突围,一连打冲锋,二连居中,三连断后。戴克政率5人小组殿后,他弹无虚发,追上来的一小队日本兵全被撂倒。
突围成功了,代价惨重,戴营伤亡200多人。
1935年,戴家军加入了周保中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从此走上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道路。
戴万龄的小儿子戴克政,成了家族中最出色的战士,这个从16岁就跟着父亲打仗的孩子,双手都会开枪,200米内弹无虚发。
1933年的一个黄昏,戴克政在练习手枪时不慎走火,子弹击中了地下党员胡泽民的腹部。胡泽民临终前却说:"戴克政作战勇敢,是个少年英才,不要为此处死他。"
这件事改变了戴克政的一生,他更加奋勉,很快从排长升到连长,1938年6月当上了团长。
那年8月,22岁的戴克政在小团山子执行任务时,被200多敌人包围,激战3个多小时,弹尽援绝,与9名战友壮烈牺牲。
周保中在日记中写道:"戴克政年仅23岁,每战身先士卒,凡游击所到之处,对于抗日救国之言辞娓娓动人。少壮将星遽告殒折,为民族国家牺牲光荣,堪同日月齐光。"
戴克政牺牲时,戴万龄还在为部队筹粮,1937年深秋,这个67岁的老人亲自带着三儿子戴克吉等30多人,潜回老家筹集粮食。
汉奸告了密。
戴万龄被捕时,把两把手枪藏在灶坑里,主动走出房屋,敌人用铁丝捆住他的大拇指,押着他在几个村子游街示众。
戴克吉为救父亲,率领十几个战士在马鞍山伏击敌人,战斗中,戴克吉和十来个战士全部牺牲。
在敦化日本宪兵队,鬼子对戴万龄严刑拷打,逼问抗联部队的去向,这个老英雄宁死不招,骂声不绝。
初冬第一场雪来临时,日寇用两块钢板把戴万龄夹在中间,浇上汽油点火焚烧。钢板烧红了,戴万龄疼得满地打滚,仍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扔进了狼狗圈。
67岁的戴万龄,壮烈牺牲。
戴家的女人们也不含糊,戴克俭的妻子寇氏,能双手开枪,骑在马上一手打枪、一手压子弹。她被戴万龄任命为救护队长,负责后勤。
戴家有个规矩,,想做戴家媳妇,必须会打枪,寇氏在所有女眷中枪法最好,除了丈夫牺牲时哭过一次,很少掉眼泪。
戴万龄一家四代人参加抗日,前后牺牲了50多人,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活下来的只有年过七旬的戴广禄、几个寡妇和几个孩子。
戴广禄是戴万龄的七叔,只比戴万龄大3岁,他在部队里当卫生员,有一次抢救伤员时被炮弹片击中,弹片没能取出,几年后因伤病复发去世。
戴万龄的长子戴克勤,1935年在东宁突围战中身上三处受伤,辗转回家养伤时被汉奸出卖。
在日寇酷刑下,他的十个手指甲全部脱落,仍坚强不屈。1945年3月,他成了戴家最后牺牲的青壮男丁。
五儿子戴克选,是唯一没有直接参军的,他按照地下党的建议,打入敌人内部做情报员。1939年,他在为抗联购买500发子弹时被同事怀疑,搏斗中头部重伤,4天后不治身亡。
戴万龄的4个儿子、4个弟弟、1个女婿战死沙场,另外两个儿子也因抗日而牺牲,1个儿媳、1个孙子在转战途中病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年过七旬的戴广禄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双手掩面蹲下痛哭,他的嗓子早已嘶哑,竟发不出一点声音。
历史最终还了戴家公道,1995年,民政部追认戴克政为烈士。2022年11月,吉林省政府追认戴万龄等戴家7人为革命烈士。
在敦化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榜"上,镌刻着戴家8位烈士的名字:戴万龄、戴万春、戴万珠、戴万发、戴克俭、戴克吉、戴克志、戴克政。
古有杨家将,近有戴家军,这个英雄家族用50多条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他们没有选择逃跑,没有选择投降,没有选择沉默,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血战到底。
参考资料: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11月3日报道《抗日英雄戴万龄和他的"戴家军"》
百度百科词条"戴万龄"、"戴克政"相关内容
吉林省敦化市历史博物馆馆藏资料及戴家抗日事迹展陈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