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半小时暴涨百分之四百!俄罗斯朋友们的搜索框突然被中国城市占领了。
9月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了一条对中俄关系有着巨大推动力的消息:中方将对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政策,最长可在华停留30天。
消息一出,俄罗斯游客的出行热情瞬间被点燃,在线旅游平台上来自莫斯科的机票搜索量在短短半小时内就冲高到了平时的4倍,周同比涨幅接近一倍。
热度飙升的背后,俄罗斯游客青睐的十大目的地榜单也新鲜出炉!
从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一直处于高速恢复期。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口岸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增长15.3%,其中外国人入境921.5万人次,同比大增40.2%,而且近六成的外国游客选择跨区域旅游,这直接带动了黄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外国游客数量增长超过两成。
俄罗斯作为我国的北方邻邦,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两国老百姓之间的直接往来其实并不算特别频繁。
除了边境贸易和部分留学交流,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遥远的东方大国”这个层面,反过来也一样。
而这次的免签试行,给了俄罗斯朋友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并与之交流的机会。
俄罗斯朋友尤其青睐三亚、哈尔滨这样的目的地,因其本身与俄罗斯在地理和文化上联系紧密,前者的热带海滨度假与俄罗斯游客冬季出行的需求高度匹配,后者则有天然的寒地冰雪优势。
不过事实上,俄罗斯游客对中国部分城市的情感连接,要追溯到更早年份。
比如哈洽会等经贸活动,让哈尔滨在俄罗斯人心中不仅是旅游点,更是长期合作的平台;黑海沿岸冬天的寒冷,让许多人每到寒季都向往三亚的阳光沙滩。
这一批目的地的入选,并不是单纯的地理距离近,而是在饮食、气候、交通便利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吸引力。
要看到的是,这个免签政策利好的背后,是今年中国旅游业整体走强的大背景。
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预测,2025年中国旅游业总价值将达到13.7万亿元,创造超过83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国际游客支出将比2019年高出13%。
在这样的趋势下,俄罗斯市场的增长潜力是重要组成部分。
从俄罗斯这边的情况看,出境旅游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5年预计出境人次可达1300万。
这意味着只要有政策和交通条件的助推,俄罗斯游客来华的数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安全系数高、又有免签政策加持的目的地,吸引力自然会大幅上升。
在俄罗斯人的搜索名单中,我国十个城市赫然在前,北京、上海、三亚、广州、哈尔滨、深圳、西安、张家界、成都、杭州,这十个城市瞬间成了热搜目的地。
北京的长城故宫、上海的外滩夜景、三亚的阳光海滩、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还有西安的历史遗迹、成都的美食、杭州的西湖……这些景点不仅在国人眼里口碑不错,在国际上同样享有盛誉。
再加上中俄两国在支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上的衔接越来越顺畅,比如银联卡在俄罗斯的普及、中俄间航班数量的增加,都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
免签的推行,会让更多俄罗斯游客在行程设计上尝试跨区域深度游,这是一个对中国中西部旅游城市也非常有潜力的机会。
比方说俄罗斯游客原本可能只集中在北京、三亚这样的国际知名点,现在免签和更多航班直连,会促使他们把西安、张家界等地加入行程单,这能带动整个旅游链条的收益,不只局限在机票和酒店,还包括餐饮、购物、演艺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免签试行是在当前中俄高层互动频繁、双边关系处于高位的背景下公布的,今年9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称双方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种政治上的高互信,为旅游、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稳定外部环境。
试行一年期的免签政策,可以被视为一次双向验证,中国方面观察俄罗斯游客在这一政策下的出行趋势和消费结构变化,俄罗斯方面则能通过实际体验评估中国旅游环境的吸引力。
如果效果理想,这类优惠措施在未来不排除会延长甚至常态化。
这类政策的长远意义,不仅是吸引更多游客,更重要的是促进双边人文交流。
旅游的链路很长,涉及航班、地面交通、酒店、景区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环节,对入境游客来说,签证便利只是第一步,顺畅的支付方式、语言服务、景区体验等,都会直接影响口碑传播。
未来几个月,随着免签政策的落地和秋冬季旅游旺季到来,可以预见俄罗斯游客将密集出现在中国各地景点和商圈。
南方的海岛和北方的冰雪城市会迎来两极化的旺季热度,北京、上海作为国际中转枢纽,会是很多俄罗斯跨区域旅行的起点或终点。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这是一轮十分值得抓住的机遇窗口,尤其是针对俄语导游资源的储备、俄语标识设施的完善、跨境支付系统的优化,都要迅速跟进了。
如果这次试点效果良好,很可能还会扩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正在用这种稳健而务实的方式,一步步打开国门,迎接世界,而世界也在用搜索和脚步投下信任票。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中俄边境看到更多双向奔赴的画面,这不是单方面的热情,而是两个大国、两个文明之间在新时代的又一次相互靠近。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