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俄罗斯原油超1亿吨,两国双边贸易额高达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如今的中国,完全是凭一己之力抬起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但迄今为止,俄罗斯却依然扣押了中国26架飞机未曾归还。
8月11日山河智能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曾与俄罗斯签订三架飞机租赁合同,但经过多次交涉召回,却仍无法成功回收相关飞机。在俄罗斯的强势扣押下,中企召回飞机已是无望,可我们难道要吃下这份哑巴亏吗?
答案当然不是,因为有美国作为保险方为我们兜底。短短两天后,山河智能便收到了美方1.64亿的保险赔付款。俄罗斯扣押,美国赔钱,这听起来确实诡谲离奇,可俄罗斯为何要扣押中国飞机?中俄关系是否如同表面看起来如此亲密?
山河智能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AVMAX,主营业务为飞机租赁、销售和售后维修等等。2012年和2019年,AVMAX曾与俄罗斯的客户签订了三份飞机租赁合同,型号为DCH-8系列的涡桨飞机。按照合同协议约定,其中两架飞机合同在2024年6月底就已经到期,另一架则于2027年到期。
合同生效后,没想到2022年俄乌突然爆发地缘政治冲突,航空业也遭受了美西方的严厉制裁。山河智能按照合同条例,紧急召回在俄罗斯的三架飞机,但最终均无功而返。
过去两年间,山河智能派人前往俄罗斯谈判,并尝试通过官司方式讨回公道,期间单律师费就高达4300万元。要知道山河智能2024的全年净利润也只有7300万,相当于拿出净利润的60%用来打官司,目的就是不挣馒头争口气。
但俄方在飞机归还问题上态度强势,彻底浇灭了山河智能仅存的一点希望。无奈之下,山河智能选择对三架飞机提出全额计提资产减值,也就是彻底放弃这三架飞机。所幸山河智能在当初投保时留了一手,无论是战争险还是政治风险险全都一应俱全,既然飞机无法收回,那作为保险方的美国公司自然要为本次风险买单。
8月12日,山河智能与美国保险公司就赔付金额意见达成一致。山河智能所获得的保险赔付额全款是2900万美元,扣除603万美元律师费用后,实际到手额是2296.5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4亿。
1.64亿的赔偿金,看似覆盖了山河智能的成本损失,但若是加上公司股票的隐形影响和成本消耗,这次事件为山河智能造成的负面冲击是要远远大于1.64亿这个数字的。在获取赔偿后,山河智能第一时间宣布将斥资5625万美元,再购入16架DHC-8300型号飞机,以巩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美国公司的赔付为当下市场及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因为目前被俄罗斯扣押飞机的中国企业不止一家,浙江日发精机也是受害者之一。
日发精机与俄罗斯签署了6份B757-200货机租赁协议,在美西方宣布对俄制裁后,日发精机立刻与俄罗斯客户终止合作,并提出俄方按照要求归还飞机。俄方对此不予回应,并拒绝后续的正面沟通。迄今为止,这六架飞机仅回收了一架,而其余5架的计提减值预计高达7.41亿元,这也导致日发精机2022年的前三季度一度亏损超11亿。
现如今,日发精机因未能就飞机赔付方案与保险公司意见达成一致,选择正式向新西兰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该案件目前已经被正式受理。再比如国企中银航空租赁,现有9架飞机被俄罗斯扣押,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退一步来说,即便俄罗斯后续归还了飞机,具体使用价值还剩余多少仍然是个未知数。因为俄罗斯自从被美西方制裁后,根本没有渠道获得飞机原装配件,维修保养过程是能省就省,零部件的具体来源也是无从追溯。这相当于新车爆改成二手散装车,市场价值自然直线暴跌。
2024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进口来源国,我们的商品为正处困难时期的俄罗斯提供了莫大助力,承担起了过渡作用,可为何俄罗斯没有对中国选择网开一面呢?其实这背后主要源于两个原因,第一是飞机过于稀缺,第二是俄罗斯实际上属于被动还手。
俄罗斯民航客机总数为991架,其中600架都来自于欧美的空客、波音。在制裁风波后,俄罗斯民航客机的关键零部件全部陷入断供窘境中。
新飞机不予售卖、旧飞机难以维护,于是俄罗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将外国飞机全部征收,归为国有。中国属于是被俄罗斯的无差别乱拳给误伤了。
有人提出质疑,俄罗斯的粗暴行径难道不会违反国际法吗?答案是还真的不会,因为归根结底是欧美先行动手,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俄罗斯作为还击,这才冻结了西方股权、厂房、设备等一系列资源。至于中国被俄罗斯扣押的客机,其实从法律上来说并不归属于中国,而是中国收购的海外子公司。
比如中银航空对外租赁的飞机,注册地就在新加坡。日发精机飞机的注册地是在新西兰,山河智能的飞机注册地则是在加拿大。尽管公司是中资企业,但飞机注册地在俄罗斯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非友好国家。
那么又有人问了,明明是中国飞机,为何选择在国外注册呢?其实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快速的打入国际市场。毕竟获得国际客户信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控股并购海外公司,直接对接欧美国际航空认证体系。
总体来说,这次事件提醒了所有面向国际的中企。如今的全球化经营,是一场涉及地缘政治、金融、技术的综合性博弈,企业要提前构建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地区的政治风险纳入到常态化考量。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毕竟不是每一次的风险都能由保险公司买单。
其实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扣押中国设备和资源了,去年10月俄罗斯政府突然发令,所有中国出口,途径俄罗斯的货物毕竟要经过俄方全面检查。俄罗斯名义上宣称,是为了查扣涉及军事用途的物品。但实际上无论是大型机械设备还是普通衣帽,只要涉及到特殊用途,都会被俄方毫不留情的全部扣押。
这直接造成中欧班列的大量商品滞留俄罗斯海关,许多国内企业顿时面临着巨额罚款和滞港费。比如隆基绿能,原本计划将光伏产品出口欧洲,但由于滞留过久,被迫缴纳380万美元违约金,华为大疆也面临着相同困境。
可俄罗斯为何要突施冷箭呢?原因有两点,第一是通过罚款和滞港费创收,以填补俄乌冲突中巨大的军费缺口。第二是俄罗斯打算以中欧班列为筹码或要挟,来维护自身在中欧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这个事件将俄罗斯奉行利益至上的核心原则暴露无疑,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合作关系时,不能仅看一时的利益 ,各国的决策往往带有多重目的。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之上,随时都可能掀起巨大波涛。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3架飞机在俄罗斯被扣,多次尝试无法收回,中企收到1.6亿元保险赔款
观察者网:从法律视角解析俄罗斯扣押中国浙江公司飞机事件
中华网:中国企业飞机被扣俄罗斯 意外之财背后的警钟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