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认证”或“3C认证”,是我国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环保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截至目前CCC产品目录增至17大类106种产品(比如移动电源)。
近年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锂离子电池及移动电源(充电宝)提出了新的强制认证要求。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10号公告,决定对锂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具体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启动CCC认证,自2024年8月1日起,任何未获得CCC认证证书或未标注3C认证标志的产品均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也就是说,目前在售的充电宝均要求通过3C强制执行认证,否则违法。
移动电源被列入强制认证目录后,每个厂商都要按照国家标准(GB 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GB 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要求》等)进行认证。因此,充电宝CCC认证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必然要求。
另外,近期工信部已经公开征集1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就包含了专为移动电源制定的强制性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将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的安全质量。同时,该标准在审查通过后,或将取代原GB 31241—2022和GB 4943.1—2022两项强制标准,成为移动电源安全认证监管的新规定。
充电宝本质上是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其化学性质决定了安全隐患较高。市场监管总局抽查发现,手机锂电池合格率不到90%,移动电源合格率仅60%~80%。如果充电宝生产工艺、结构或材料不达标,或者在运输使用过程中遭遇高低温、剧烈碰撞、过充过放等极端情况,很容易发生热失控,导致电池鼓胀、起火、爆炸、过热或漏液等严重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危及财产安全,更直接威胁人身健康。
因此,国家推行CCC强制认证,要求充电宝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测试要求,才能保证上市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
指定实施机构即指从事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CCC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实验室,由国家认监委指定。指定认证机构、实验室名录及联系方式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从业机构”查询。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查到,目前CNCA-C091-01 信息技术设备(移动电源所属类目)指定的认证机构有10家,指定的认证实验室有46家。
识别充电宝是否获得CCC认证,可从以下方式入手:
1、查询官方认证信息:所有通过3C认证的产品,其证书信息都可以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www.cqc.com.cn)“CCC证书查询”,或者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cx.cnca.cn)“强制性产品认证”模块中查到。消费者可输入证书编号、厂商名称、产品类型进行核验。因为移动电源CCC认证的指定机构、实验室有多家,因此部分可能无法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查询到,可以从另一个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2、查看移动电源机身上是否有CCC认证标识。以这款绿联67W自带线快充移动电源为例,在机身会有一处印有各种参数信息的区域,其中往往就会包含CCC认证标识。
通过以上步骤可判断充电宝是否获得了合法的CCC认证。如有疑问,也可联系商家直接查询。
充电宝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出行安全。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25年6月26日紧急通知,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未贴3C认证标识、3C标志不清晰、或属于已被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各大机场迅速响应新规,安检部门在旅客进站口和安检环节加强检查。
由于移动电源CCC认证的正式实施的时间(2024年8月1日)距今不到一年,CCC认证规定发布(2023年8月1日)时间距今也不到两年,因此不少充电宝在早期并非来得及做CCC认证,部分充电宝早期的批次也没有在机身印有CCC认证标识,加上充电宝的淘汰年限比较长,因此目前上面市面上仍旧有不少充电宝因为机身没有CCC认证标识而无法登机。
目前不少消费者的充电宝因为购买时间较早,机身没有CCC认证标识而无法登机,部分人会选择粘贴网购的所谓“CCC”标识试图通过安检,或自行在充电宝上镭刻“CCC”标识,这些都存在严重的法律和安全风险。
消费者使用假贴纸属“欺骗手段规避监管”,充电宝在登机安检时将会被没收;若在飞机上引发事故,或面临承担民事赔偿。商家伪造认证标志:依《认证认可条例》罚款2万-10万元。消费者需主动核查设备合规性,拒绝侥幸心理。
机身没有CCC认证标识、或者没有获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的充电宝,限制仅出现在航空旅行领域(国内航班),并非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目前,乘坐火车、高铁对于充电宝的规定相对宽松,核心要求聚焦于产品标识清晰可辨(需标注额定能量和容量) 且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约27600mAh)。只要满足这两点,即使没有CCC认证,通常也能顺利带上火车使用。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非旅行场景下,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品牌可靠、且不在官方召回名单内的充电宝,即使缺乏CCC认证,其基础功能和安全使用性通常仍有保障,可以继续为手机等设备供电。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CCC认证的新规,部分主流充电宝品牌积极推出了用户关怀措施。如果你手头有该品牌生产的、因无CCC认证而无法登机的旧充电宝,不妨留意官方信息,部分品牌提供了“打折换购”服务,可以以优惠价购买到带有CCC认证标识的新产品。
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环保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2023年8月起,市场监管总局将移动电源(充电宝)纳入CCC强制认证目录,要求自2024年8月1日起,所有充电宝必须通过认证并标注3C标志方可销售。此举源于充电宝的锂离子电池存在较高安全隐患,需符合GB 31241等国家标准以保障安全。近期工信部还计划制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
消费者可通过机身3C标识或官方平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认证信息。民航局新规(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无3C标识的充电宝登机,导致部分早期产品无法通行。私自伪造标识将面临法律风险,但此类充电宝在火车(需明确标注容量且≤100Wh)及日常场景仍可使用。部分品牌提供"打折换购"服务,协助用户更换合规产品。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