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才是最贵的?共享单车成“涨价刺客”,8年涨4倍,何时到头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韩错

编辑I韩错

前言

出门骑车时你有没有发现:曾经随处可见的“小绿”“小红”越来越少,共享单车却悄悄涨了价?

“免费自行车”导致亏损严重

这两年,公共自行车停运潮和共享单车涨价潮同时上演,引起网友们的不满。

先看“消”的一方,这两年多地公共自行车陆续走到尽头:潍坊滨海开发区运营12年的公共自行车,去年9月官宣停运;苏州明确2025年起启动3年退坡计划,2027年底彻底停摆;常熟、安徽马鞍山和县也在去年6月、5月先后停服。

理由基本都是“设备老旧、维护扛不住”。其实早几年,武汉(2017年)、广州(2018年)、北京(2021年3月)就已停过,呼和浩特、扬州也在列。

社交平台

为啥撑不下去?核心是“亏”。

央视财经调查显示,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率高,看似惠民,却让运营成了“无底洞”,除每车800元采购成本,租赁点设备、仓储、调度、维修都要花钱。

以宁波为例,2018-2020年公共自行车亏损补贴5454.98万元,单车维护成本是购车价的两倍,3年亏超5000万,宁波尚且能扛,中西部地市根本顶不住。

就连靠政府订单的永安行,去年坏账计提1亿,2021年应收账款7.38亿,去年9月仍有5.13亿未收回,压力可见一斑。

不少人舍不得,毕竟10年前交通没这么多元,公共自行车是“刚需”——老年人凭卡骑,年轻人扫码用,很多地方“首小时免费”,几乎等于白用。

可后来骑的人少了,关键是网点跟不上城市扩张:新建小区人口密却没借车点,早年网点跟着公交站设,如今公交客流下滑,最后“借车难、还车更难”,谁还愿意用?

共享单车

这边公共自行车退场,那边共享单车就“补位”涨价。去年不少人吐槽,工作日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改成“前10分钟1.5元”,超10分钟后每15分钟1元,1小时费用从4.5元涨到5.5元。

当然也有地方降价、发券,这是竞争带来的差异,2024年报告显示,32个主要城市中,7个只有共享单车,12个只有共享电单车,13个两者皆有,不同城市治理目标不同,竞争程度也不一样——竞争激烈的地方企业“萝卜蹲”式调价,垄断或势均力敌的地方就默契涨价。

价格

狂欢的“后遗症”

其实共享单车也曾“烧钱狂欢”,10年前小黄车、摩拜、哈罗背后资本砸钱,半小时5毛钱都算贵,可外卖、网约车后来都跑通盈利模式,唯独共享单车还在亏。

钛媒体测算,哈罗、美团、青桔单车投放量分别为1000万、520万、600-700万辆,每车年运维成本大约300-600元,三巨头一年运维费最高达约64亿、33.3亿、44.8亿,哈罗2018-2020年亏48.47亿。

短短几年间,涨价翻倍,更多应当是“亏怕了”。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直接冲击,但更深层的是其他出行方式的“围剿”: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3.8亿辆,网约车持证司机就有大约大几百万,地铁10年里程翻倍增长,这些才是主因,共享单车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停掉公共自行车是“止损,地铁能带动发展必须投,公交能搞副业可补,唯独公共自行车常年亏还没人用,止损是必然。

不过杭州是例外,“小红车”日租用量一直保持的比较乐观,近年实现收支平衡,关键是盘活资源:亭棚改售卖亭、加外卖柜、设广告位,新楼盘非机动车位由开发商配建,这模式虽难复制,但给了思路。

至于共享单车涨价,解决办法还是靠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打破区域壁垒,国家发改委已通报30多起违规案例,河南洛阳引入多家企业后价格就稳了,说到底,城市出行不需要“免费的午餐”,而是“合理的价格、方便的服务”,这才是最终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刺客   单车   自行车   哈罗   去年   城市   地方   翻倍   宁波   公交   竞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