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北京揭晓
其中有哪些另一个时空的水利踪影?
一起来一趟考古之旅吧
四川省资阳市濛溪河遗址群
独特饱水埋藏环境保护的罕见时代遗存
2021年9月,因洪水冲垮资阳和乐至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河岸,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因此被发现。此后考古人员展开发掘和调查,确认了包含86个遗址点的濛溪河文化类型的遗址群,广泛分布在沱江和涪江流域的浅丘。
濛溪河遗址(濛溪河遗址群第1地点)位置图与地貌远景 图片源自四川观察
遗址群距今8万~6万年,处于早期现代人演化的关键阶段,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与动植物遗存的“百科全书”式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发现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埋藏一系列国内最早阶段的行为现代性证据。由于地势低洼、洪水频发,整个濛溪河遗址都被埋在深深的淤泥中,但独特的饱水埋藏环境隔绝了氧气和微生物,才极为罕见地保存了绝大多数旧石器时代遗存。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
中国早期农业村落的重要样本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遗址坐落在灵江上游一处盆地中央的自然台地上,高出周边农田1~2米,东西临水,南距灵江约2公里。下汤遗址揭示了距今9000年前后,上山文化中晚期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环壕的三重聚落结构及其动态发展过程。
遗址平面示意图 图片源自国家文物局
遗迹丰富,类型齐备,有环壕、人工土台、房址、器物坑、灰坑、墓葬、食物加工场、红烧土“广场”遗迹、沟渠、沟槽、道路等遗迹,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聚落结构。下汤遗址历经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纵贯新石器时代的始终,确立和完善了本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是我国南方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对一万年文化史、一万年文明起步的重要实证,为研究早期农业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样本。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夏商时期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北郊,地处江汉平原东北缘,南邻长江的支流府河,东距长江干流仅10余千米。盘龙城遗址发现于1954年,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展开过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由此揭示出遗址为商代早期的一处大型城市聚落。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不仅实证黄河、长江文明的统一性发展,也表明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盘龙城遗址2013—2024发掘区位置图 图片源自国家文物局
盘龙城遗址为夏商时期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聚落,是探索长江流域早期文明进程的关键遗址。新发现极大扩展了以往对城市聚落布局的认识,揭示了城市聚落的阶段性变迁,并由此展现出中原王朝向南的经略历程;探索遗址景观环境的变迁,首次从考古学证据明确夏商时期长江中游水位变化趋势;首次发现长江流域夏商时期石构遗迹,进一步表明盘龙城城市聚落的复杂性和突出规格。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河网密布的聚落生态
河泊所遗址地处滇池盆地最肥沃的东南湖滨冲积平原,东靠关岭,西临滇池,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约3平方公里,东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仅700米,是云南高原已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商周至汉晋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河泊所遗址的发掘及其收获,是云贵高原地区考古的重大突破,是先秦及秦汉时期边远地区考古的最新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珍贵实证。
建筑区遗迹分布图 图片源自国家文物局
通过大面积考古调查、普探及重点钻探,发现河泊所遗址地理位置优越,选址考究。因水资源丰富,河泊所遗址被庞大的水系分割成多个面积、形状不一的台地,台地被河道分隔、联通,形成了独特的河网交织、台地错落的聚落文化景观。益州郡城址连续叠压的三期城墙、大型木结构遗迹和水井等发现,既与遗址河网密布的聚落生态密切相关,也反映了滇中地区古代先民因地制宜的城市营建理念,是研究云南高原古代人地关系等问题的重要考古材料。
期待越来越多的遗存
会以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的形态
与公众见面
可以近距离地感受
多年前的水利文明
中国水事综合新华社、国家文物局、文博中国、四川日报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孟京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孟京
校对 | 王子月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