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引航向,初心照征程——重走长征路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叩响青春信仰之门

视频加载中...

宝塔山,见证峥嵘岁月;延河水,奔涌红色血脉。10月19日下午,参加第二届新时代青年“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来自长征沿线十五省(区、市)的各界青年代表齐聚革命圣地延安,登宝塔山、访革命纪念馆,在触摸历史中砥砺初心,在赓续精神中汲取力量。

宝塔之巅:仰望精神航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道出无数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在宝塔山,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拾级而上,在摩崖石刻前品读历史印记,于塔顶俯瞰延安新城与黄土高原交织的壮阔画卷。延安宝塔,这座始建于唐代、高耸于延安全城的九层古塔,早已超越建筑本身,成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这是我第一次站在宝塔山下,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无数的青年会追寻到这里,然后,也理解了为何它是一座(光明的)航标。”青海广播电视台记者张逵感慨地说道。

当年,宝塔山如灯塔吸引革命志士奔赴延安;今天,宝塔山仍以巍峨之姿指引新时代青年坚定信仰。

延安宝塔山

仰望延安宝塔山

延安宝塔山下听讲解员讲解

纪念馆内:沉浸红色史诗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延安革命纪念馆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犹如阅读一部厚重的红色史诗。声光电技术、三万六千件文物、万余张照片,共同描绘出那段峥嵘岁月。大家在毛泽东撰写《沁园春·雪》的炕桌前驻足,仿佛还能感受到先辈在艰苦中挥毫的豪情;《论持久战》展区里,红色电波穿越时空,传递战略思想的磅礴力量;南泥湾大生产的复原场景与实物展示,诉说着自力更生的奋斗故事。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业务科长古越在织布机前伫立良久,感慨道:“这架织布机,还有毛主席写作时用的小方桌,让我真切触摸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倾听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讲解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青春回响:以实干续写华章

延安宝塔山下,革命纪念馆内,青年们聆听讲解,重温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而由此催生的激情更是在大家心中回荡。

一次次凝视,一遍遍聆听,红色基因如延河水般奔涌进青年心田。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唐屹阳说:“重走长征路,让我触摸到课本之外鲜活的历史,感受到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宣教部部长陈婧将延安比作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宝塔山是封面,延安精神是底色。她提醒我们不忘来路,在新时代砥砺前行。”

湖北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刘星邑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要用新技术、新理念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胡锦雄说:“长征精神是我面对挫折时的动力。我将用镜头和文字,把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陈林濛坚定地表示:“这将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不负韶华,为新时代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宝塔巍巍,延河滔滔。这次青春与信仰的对话,已在青年心中埋下红色种子。他们将以实干为笔,续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记者:王晔军 张博

摄影:贺桐

审核:史宝军 康乐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旅游   延安   初心   宝塔   征程   青年   青春   纪念馆   精神   延河   红色   历史博物馆   圣地   织布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