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稀土新规 10 约落地才半个月,西方产业链就炸了锅。
德国大众柏林工厂的工程师急得跳脚,缺了中国重稀土的电机,新下线的电动车只能当 “摆设”。
美国高通的芯片实验室里,测试员拿着含中国稀土的磁体叹气,再找不到替代料,5G 芯片产能得砍半。
就在西方车企、芯片厂焦头烂额时,两条来自蒙古的消息悄悄刷屏:英国力拓砸 1.385 亿美元 “买断” 一场官司?
这俩动作凑一块儿,让人忍不住琢磨:西方是不是真在蒙古找到稀土战的 “后门” 了?
先看力拓这波 “破财消灾”,怎么看都透着反常。
这场从 2018 年缠到现在的诉讼,说白了就是投资者嫌力拓隐瞒了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的超支,原计划花 50 亿美元,结果砸了块 70 亿还没满产。
要是普通矿场,早该拉锯着讨价还价,可力拓这次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掏钱了结。
要知道这铜矿可是西方在蒙古的 “根”,花这么多钱清理麻烦,真就为了挖铜?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特洛伊公司的操作,他们要在蒙古搞的 “二氧化硅项目”,听着跟稀土八竿子打不着,可圈内人一看就懂。
当年想进非洲稀土市场,就是先靠铁矿、铝矿摸清当地政策,等站稳脚再转做稀土。
再查下蒙古的家底,美国地质调查局早标明白了:稀土储量 3100 万吨,全球排第二,就藏在铜矿、硅矿这些 “伴生矿” 里。
西方盯着蒙古,说到底是被中国稀土管制造的 “急病” 逼的。
这次中方新规把含 0.1% 中国重稀土的境外磁体都划进管控,别说是车企、芯片厂,连阿斯麦的光刻机都受影响,里面的精密电机少了重稀土,精度直接掉档。
可西方也没辙,谁让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加工技术都攥在中国手里?
蒙古的处境其实挺尴尬,夹在中俄之间,经济又高度依赖资源出口,去年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占了总收入的 40%,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了 60%。
按说不该轻易得罪邻居,可西方给的诱惑实在太诱人:力拓承诺再投 20 亿美元升级铜矿设施,特洛伊拉着欧盟要给蒙古 “基础设施援助”,甚至连 IMF 都松口说要调整贷款条件。
蒙古动心也正常,可问题是,真接了西方的橄榄枝,就不怕中俄那边有反应?
就算蒙古愿意放行,西方还有个绕不开的坎,加工。
去年蒙古试着出口过一批稀土原矿,结果运到欧洲才发现,当地工厂根本没能力分离。
最基础的 “钕铁硼” 分离技术,全欧洲加起来就两家厂,还都是中国企业参股的。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蒙古没出海口,不管是力拓的铜矿,还是未来可能挖的稀土,要运到西方,得先用卡车拉到中国二连浩特口岸,再转火车到天津港,最后装船出海。
这一路上的物流、关税,全得看中国脸色,西方现在忙着在蒙古砸钱,难道就没算过这 “运输命门” 还攥在别人手里?
说到底,西方在蒙古找 “突破口”,更像病急乱投医。
稀土战的核心从来不是 “谁有矿”,而是 “谁能把矿变成能用的材料”。
中国手里的,不只是储量,更是几十年攒下的加工技术和产业链。
蒙古的矿再多,没有加工技术、没有物流支撑,也只是埋在地下的石头。
西方要是真想摆脱依赖,光靠砸钱抢矿可不够,得先补上自己的技术短板 。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