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施一公砸200亿建西湖大学,放话15年比肩清华,如今咋样

放着好好的清华大学副校长不当,却偏偏要另起炉灶创办西湖大学?

斥资300亿,还放话15年内让西湖大学与清华比肩。

六年过去了,西湖大学真的已经步入正轨吗?

要在15年内比肩清华

2018年,西湖大学在杭州挂牌成立。

施一公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15年内比肩清华。

作为一个新兴大学,西湖大学的资金问题成了一个巨大的考验,第一笔真正的捐赠来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施一公和马云的会谈,两位在各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坐在一起,谈的是教育未来,谈的是科研创新。

当施一公打开话匣子,向马云提出对西湖大学的支持时,马云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建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施一公的回答简洁而坚定:“我们有世界级的学术团队,最前沿的科研平台,学生将能从中获得与世界顶级大学同样的培养。”

马云最终决定向西湖大学捐赠第一笔巨额资金——10亿人民币,这笔资金为西湖大学的启动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学校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缺乏知名度,师资队伍还不完善,连教室和实验室的设备都十分简陋,这样的条件下,施一公如何带领学校前进呢?

招募世界顶尖人才的“赌注”

资金的保障解决了学校成立初期的一些问题,但接下来的“招募难题”才是真正的挑战。

施一公意识到,想要让西湖大学快速崭露头角,最重要的就是要吸引全球一流的学者和科研人才。

于是,施一公放弃传统的“招聘模式”,而是亲自出马。

2019年,施一公带着自己的团队飞往美国、欧洲,寻找那些能够推动西湖大学快速发展的顶尖科研人才。

面对着世界名校里已经有了稳定职位的教授们,施一公的说服之路并不顺利。

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位神经生物学家——张博士的拒绝。

张博士拥有哈佛大学的全职教授职务,每年薪资不菲,研究条件也非常优越。

在一次私人会谈中,施一公耐心地说:“你是世界级的专家,来西湖大学,你将能够带领学生走在科研的最前沿,享受全球顶级的科研支持。

”张博士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西湖大学虽好,但我需要的是更成熟、更有保障的科研平台。”

尽管遇到如此冷淡的回应,施一公依然没有放弃。

在一次与李彦宏的长谈中,李彦宏向施一公建议:“你要改变招募的策略,给顶尖人才更大的自由,提供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一样的资源和支持。”

终于在施一公的坚持下,西湖大学吸引了几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

2020年西湖大学迎来了一批海外顶尖学者的加盟,这标志着学校在科研方面的起步。

挑战与质疑的声音

即使在科研上逐步取得了突破,西湖大学依然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便是——“西湖大学能否打破中国教育体系的桎梏?”

2021年,西湖大学举办了首次全校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大量媒体和教育界的专家。

活动结束后,部分评论员开始提出批评,西湖大学的精英化招生模式,是否过于排斥大众化的教育?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种高门槛的选择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

更有声音认为,西湖大学虽然在科研上有一定的突破,但作为一所全新大学,它的教育质量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面对这些质疑,施一公依旧保持沉默。

他不急于回应,只是在自己的团队内加快了学校教学体系的改进。

接下来的几年里,西湖大学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

它不仅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硕士和博士生,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了学校的科研实力。

施一公也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专注于学校的内部建设和提升。

7月1日,申仲伟全职加入

7月1日,杭州西湖大学又迎来位厉害的新成员。

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申仲伟全职加盟,成了理论科学研究院的数学讲席教授。

这位湖南衡阳学霸可不一般,14岁就考上北大数学系。

1978年高考时,还是高一学生的他,受《哥德巴赫猜想》里陈景润故事的感召,把北大数学系填成第一志愿。

靠着自学薄薄的高中教材,竟然真的考上了,他总说 “自己很幸运”。

后来他在中科院拿了硕士,又去美国读博,1989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之后在普林斯顿等名校任教,1995年加入肯塔基大学,还当过系主任,2016 年成了该校文理学院杰出教授。

他研究的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这些领域,都是数学界的硬骨头。

如今这位 “数学大牛” 选择西湖大学,这所2018年成立的新型高校,不光是这所学校师资力量的贡献,也是对其实力的认可。

西湖大学的未来

如今六年过去了,西湖大学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国际化的视野、精英化的教学模式和一流的科研平台。

这所新兴大学距离施一公当初的目标——“15年内比肩清华”,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或许对于施一公而言,教育的目标,不是争谁更强,而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番话也许正是西湖大学未来的写照。

尽管施一公的初衷是让西湖大学与清华比肩,但他更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西湖大学自己的道路。

也许未来的西湖大学不会成为“第二个清华”,但它一定会在教育和科研的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文/编辑:财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西湖   清华   年前   大学   科研   学校   学生   哈佛大学   美国   年内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