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打响“战略对决”,中国下手打这么重,是对特朗普失去耐心?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功夫鱼

前 言

凌晨突发的100%关税威胁,三分钟蒸发7000亿市值的美股,中国商务部平静回应后藏着的两大反制杀招,最近中美这波博弈,看得不少人直呼“要打起来了”,港媒说中国对特朗普没了耐心,国外分析师喊着“战略对决已打响”,但真就这么简单?

中国的稀土牌、船舶费,看似突然出手,实则早埋了五年伏笔,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看似凶狠,却连美国财长都忙着圆场,这背后到底是情绪对抗,还是另有深层布局?更让人好奇的是高盛说中美要进入“永久冻结”的休战状态,可美国国内的经济烂摊子还没收拾,中国又凭什么能稳坐钓鱼台?

特朗普的“关税杀手锏”是救不了美国的“政治表演”

先说说特朗普这100%关税的“杀手锏”,看着挺吓人,其实早就露过怯,今年4月的时候,他就试过一次把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到三位数,结果美股一周之内蒸发1.5万亿,美国国内的零售商集体抗议,说进货成本涨了太多只能涨价,最后消费者把怨气全撒到了特朗普身上。

没过多久他自己就悄悄把关税又降了回去,这次故技重施,连美国财长都赶紧出来打圆场:“大家别慌,100%关税不是马上落地,还在研究阶段。”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特朗普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把关税拉满,受伤的首先是美国自己。

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早就不是几年前了,联邦政府停摆了快一个月,几十万公务员拿着白条上班,连机场的安检都快没人干活了,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经花,超市里的牛奶、面包价格涨了又涨,消费支出一路下滑,要知道消费可是美国GDP的核心引擎,这引擎一弱,整个经济都跟着打蔫。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债务窟窿,现在每三个月就新增1万亿美元,光利息支出就比军费还多,只能靠“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9月份刚降了息,可通胀一点没下来,反而陷入了“降利息怕通胀,不降又怕经济滑坡”的两难境地,这种时候跟中国打贸易战,就像一个病人刚做完手术,就非要去跑马拉松,纯属自找苦吃。

早布局五年的棋才不会慌

再看中国这边所谓的“反制措施”,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就拿稀土这事来说,很多人以为是临时想出来的“秘密武器”,其实中国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了,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现代科技的“命门”,小到智能手机的芯片,大到导弹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它。

但中国早就说了,管控稀土不是不让出口,而是不能让它用在不该用的地方,比如有些国家想把稀土拿去造武器,那肯定不行,但如果是用来做手机、新能源汽车这些民用产品,只要合规,该出口还是出口。

这次更狠的是把稀土开采提炼技术也给管住了,以前美国还想着“我不从中国买稀土,找其他国家合作总行吧”,可现在才发现全球90%以上的稀土提炼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里,就算从澳大利亚、缅甸弄来了稀土矿,没有中国的技术,那些矿就是一堆废土,根本没法用。

有美国企业老板无奈地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在非洲建了个稀土厂,结果炼出来的产品纯度根本不达标,最后还是得找中国企业帮忙,现在技术出口一卡,我们这厂算是白建了。”

至于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这事更不是中国主动挑事,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就先对中国海事、物流企业下手,搞了个所谓的“301调查”,还单方面加征了港口相关费用,中国当时没立马反击,而是派了好几波人跟美国沟通,希望能好好商量,可美国那边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干脆不搭理。

直到确认美国根本没打算讲道理,中国才出手反制,你能对我加费,我凭什么不能对你收?这叫对等不是挑衅。

其实从一开始,中国就没把“跟美国拼情绪”当回事,特朗普喜欢用“极限施压”那套,今天威胁加关税,明天又说要禁运软件,可中国从来没跟着他的节奏走。

就像下棋,对方一上来就猛冲猛打,中国却不急不躁,先把自己的棋走稳,这些年一直在慢慢调整外贸结构,以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东盟早就取而代之,半导体领域也在加快自主研发,不再怕美国卡脖子,连进口大豆,都逐渐从美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美国豆农哭着说“我们的大豆堆在仓库里都快发霉了,中国订单一年比一年少”。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国这么有底气,为什么不早点出手,其实这正是中国的定力所在。外交部早就说过“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中国做事讲究“谋定而后动”,不会像特朗普那样一时兴起就拍板,就拿稀土管控来说,从制定规则到逐步落地,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期间还多次跟其他国家沟通,就是为了让整个过程合规、透明,避免落下“搞贸易保护”的口实。

再看看美国那边的操作,就显得粗糙多了,今年9月美国突然搞了个“50%规则”,只要一家企业有50%以上的业务跟中国沾边,就会被列入制裁名单,一下子把好几千家企业都卷了进来。

结果美国自己的汽车厂商首先受不了了,“我们的电池供应商被制裁了,新车根本没法生产,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最后没办法,只能偷偷给这些企业开绿灯,制裁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更可能是“温水煮青蛙”的较量

现在全球都在讨论中美会不会陷入“全面对抗”,但高盛最近出的一份报告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中美正在进入“永久冻结”的休战状态,也就是说大的冲突不会有,但小的摩擦会一直存在。

因为经过几次谈判,双方都摸透了对方的底线,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绝不让步,美国也清楚真要跟中国彻底撕破脸,自己的损失只会更大。

就像这次特朗普取消APEC峰会的中美会晤,表面上看是“谈不拢”,实际上是双方都知道“暂时没什么好谈的”,中国这边该布局的早就布局好了,稀土、船舶这些反制措施,既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又没突破“正当防卫”的边界,美国那边则忙着处理国内的烂摊子,通胀、赤字、政府停摆,哪一件都比跟中国较劲更紧急。

可能有人还是会觉得中国这次下手这么重,肯定是对特朗普没耐心了,但其实反过来想,如果真的没耐心,早就跟美国硬拼了,何必花几年时间做铺垫、搞布局,中国真正的逻辑是:我不主动挑事,但也不怕事;你要是敢来惹我,我就用最精准的方式反击,既让你疼,又不让局势失控。

就像稀土管控看起来是“卡脖子”,实际上是在倒逼全球产业链更规范,那些想把稀土用在歪门邪道上的国家,自然会被限制,而真心想搞民用科技合作的,中国依然欢迎,这种“有放有收”的操作,比一味的“对抗”要高明得多。

再说说美国船舶的特别港务费,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全球航运,但实际上中国早就留了口子:只要美国船舶遵守中国的港口规定,该享受的便利一点都不少,反倒是美国之前加征的港口费,搞得全球航运公司怨声载道,最后只能自己悄悄降低标准。

结语

现在回头看从特朗普喊出100%关税,到中国出台反制措施,再到美股暴跌、美国企业抗议,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大戏,但戏的背后,是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逻辑,美国喜欢用“情绪化施压”来争取利益,中国则擅长用“冷静布局”来掌控节奏。

所以别再被“中国失去耐心”的说法带偏了,中国不是没耐心,而是根本没把“拼耐心”当成目标。这盘棋的核心,从来不是谁先发脾气,而是谁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美国现在面临的是“内忧外患”,而中国则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巩固自己的优势,东盟市场越来越稳,半导体自主越来越近,稀土话语权越来越强。

未来的中美博弈,可能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对决”,更多的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较量,谁能在经济、科技、产业链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谁就能在这场较量中笑到最后。而中国现在做的,就是把每一步都走扎实,既不被对方的节奏带乱,也不轻易打破自己的布局,这哪里是没耐心,分明是胸有成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中美   中国   耐心   战略   美国   稀土   关税   反制   布局   船舶   通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