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云贵咖路相逢·双冠啡同凡响”网络传播创享会在贵阳举行,围绕贵阳如何讲好咖啡故事这一命题,《新周刊》首席主笔何雄飞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在场嘉宾描绘了一幅咖啡与城市相融共生的生动图景。

“在贵阳,大家的语言是咖啡。”这句简洁的开场白,道出了咖啡在这座城市中超越饮品之外的深层意义。
何雄飞敏锐地捕捉到贵阳饮品文化的代际特征:“中年人的茅台,年轻人的咖啡”。这一精妙的对比,不仅点明了两种饮品所代表的不同生活方式,更揭示了咖啡在当代贵阳年轻人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他看来,咖啡早已成为“一张递给世界的味道名片,一种精神共识的载体,一种情感的接头暗号,一种无需翻译的方言”。
与一线城市将咖啡视为“牛马的续命水”不同,何雄飞用“小巷生活家的精粮”来形容贵阳的咖啡文化——很市井,很随性,随时就能来一场折耳根、木姜子、刺梨的味觉冒险。这种独特的味觉体验,让贵阳的咖啡文化充满了在地特色与创新精神。

今年,《新周刊》将Z世代最爱的城市命名为“第Z城”,而贵阳凭借其在生活、工作、玩乐等多个维度的出色表现,成为当之无愧的当选者。何雄飞观察到,“年轻人在哪里,哪里就是顶流”,越来越多以咖啡为语言的年轻人正奔赴贵阳,成为“山地部落的游牧一族”。这些年轻人不愿再做“城里的一匹牛马”,而是渴望成为“花果山里自由自在的‘泼猴’”。
“贵阳,正用满城的咖啡香,为你输入‘可以坐着绝不站着’‘快乐比赚钱重要’的松弛哲学。”何雄飞认为,这座城市通过咖啡传递的生活态度,不是“快点,跟上”,而是“慢点,生活”。在他看来,“城市的最高成就,不是摩天大楼的高度,而是让每个人能安然享受一杯咖啡的温度”。
对于如何具体讲好贵阳的咖啡故事,何雄飞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见解:让贵阳的咖啡走出去,通过品牌跨界与联合,使“山地风味”成为中国味觉体系中的独特标签;同时让外面的人走进来,手持山野味觉地图,走街串巷体验咖啡、美食与山寨的风土之旅。
他特别建议推出“观瀑特调”等限定款产品,打造“日咖夜酒”模式,叠加民谣、脱口秀等文艺元素,塑造永不打烊的体验之都。此外,何雄飞还鼓励创作以咖啡为引子的微短剧、纪录片或系列vlog,通过讲好主理人故事,让咖啡成为贵阳的城市代言人。这些建议不仅为贵阳的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城市的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在何雄飞的描绘中,咖啡已不仅仅是饮品,而是连接城市与世界的桥梁,是传递生活态度的媒介,更是贵阳向世界展示其独特城市个性的重要载体。这份关于咖啡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用咖啡香书写新故事的城市,一个正在重新定义生活与成功的新贵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