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育友好政策的引领下,妇联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本栏目将深入挖掘这些故事,展现生育友好的生动社会实践。

上海市妇联创新推出“生育友好岗”,让爸爸成为家庭育儿的“共同责任人”。
文 | 小林
在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妇联大力推广 “妈妈岗”就业模式,以灵活工时、多元岗位为特色,有效搭建起女性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的平衡桥梁。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妇联深入探索,试点推出“生育友好岗”。它不仅面向妈妈,也将爸爸纳入其中。这一创新尝试,以更全面的制度保障、更人性化的工作安排,为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创新实践和有力支撑。

奶爸也能“弹性带娃”
2025年3月的一个早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人才公司的员工陆续到岗。新入职的数据管理员王先生正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键盘敲击声清亮而富有节奏,如溪水跳跃般“嗒嗒”作响。“叮咚”,手机的消息提示音打破了王先生的专注。他放下鼠标,拿起手机一看,是大宝班主任发来的微信:“明天下午学校将有公开课,邀请您前来参加……”王先生迅速回复:“收到,准时参加!”这看似简单的一幕,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感慨。
王先生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夫妻二人只能轮流在家照顾孩子。大宝出生后,妻子毅然辞去工作做了全职妈妈,直到孩子上小学。二宝出生时,王先生心疼妻子,主动提出让她回归社会、重拾事业,自己则辞职留在家里,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如今,二宝上了幼儿园,王先生在白天终于有了些许空余时间。看着妻子在职场上拼搏,扛起家庭经济的重担,王先生心里满是愧疚和心疼。他萌生了回归社会的想法,然而,自己在岗时间很有限,这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事情出现转机。2024年,上海市妇联、上海市人社局专程奔赴广东省中山市开展调研,学习“妈妈岗”工作经验,深入探讨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有效路径。同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妇联,充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用人单位将部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在上海市妇联等单位的努力下,从政策出台到首个“生育友好岗”亮相,仅用了短短十几天。2025年1月3日,浦东新区2025年就业援助月主题日专场招聘会现场,多家企业积极响应政策,推出数据管理、社群销售、线上运营等“生育友好岗”。它们大多以项目制、结果考核为导向,摒弃了传统的坐班打卡模式,以方便劳动者在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寻求平衡。随后,在全市各区招聘会上,陆续出现了“生育友好岗”专区。
王先生成功入职,找到了一份“生育友好岗”工作。“公司针对员工孩子年幼的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我可以灵活选择上班时间。比如早上我送完两个孩子上学后,再来单位上班,按时完成当日手头工作,赶在孩子们放学前下班。”王先生还提到,有时遇到孩子生病的情况,公司还鼓励远程办公,确保员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兼顾工作。他感慨地说:“感谢政策,让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推动社会观念转变
“生育友好岗”的实施,为参与育儿的男性提供了同等就业支持与便利。它特别强调“爸爸”的角色,打破了传统育儿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固有模式。这样的举措不仅为育儿家庭提供了实际支持,更在推动社会观念转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上海市妇联、人社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不少社区就业服务站推出“生育友好岗”服务专窗,接待有就业意向的宝爸宝妈,同时还组建了“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联盟,向辖区内的宝爸宝妈们伸出就业“橄榄枝”。“我们妇联要做的是将这些岗位挖掘出来,匹配给有需要的宝爸宝妈。”妇联工作人员介绍说。
正因如此,不少新手奶爸得以实现“带娃办公两不误”的理想状态。沈先生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他希望能为妻子多分担一些育儿压力。然而,工作忙碌的他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2025年年初,沈先生所在的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将20%的技术岗转为“生育友好岗”,允许远程办公与弹性考勤。他成为公司第一位“上岗”的宝爸。如今,沈先生的工作时间被重新切割,比如一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上午专注处理核心代码;下午与项目团队连线沟通;晚上等孩子入睡后,他再加点班就能把项目进度追上来。沈先生说:“‘生育友好岗’不仅让我的事业稳定发展,也能让我有时间照顾家里,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同样是新手爸爸的龙先生也因“生育友好岗”而受益。这一政策为他提供了一段宝贵的时间,让他能够在妻子生产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的照料之中。他不仅精心照料妻子的饮食起居,还在情绪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安慰,用耐心和陪伴帮助她度过产后这段特殊的时期。龙先生感慨地说:“正是因为有了‘生育友好岗’政策,我才能在成为爸爸的那一刻起,就少了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地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更好地履行了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以南东社区就业服务站为例,前来咨询“生育友好岗”的爸爸占了四成。这一比例既令人欣慰,也反映了社会对男性育儿角色认知的转变。他们不再是“辅助者”,而是家庭育儿的“共同责任人”。
为持续推进 “生育友好岗”工作,上海市妇联还采取三大举措: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挖掘“生育友好岗”,做好岗位收集与招聘组织服务,扩充岗位供给,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聚焦典型案例挖掘,密切关注“生育友好岗”推广进程,开展“生有所依,育见未来”案例征集项目,总结上海特色的“生育友好岗”类型;三是广泛倾听民意,积极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强化与人社部门、总工会的沟通协作,合力构建配套政策与支持体系。
同时,上海市妇联还依托妇女儿童中心、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之家、“家+书屋”等阵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家庭教育、儿童关爱、心理疏导等支持服务,通过“岗位+服务”双轨模式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目前,上海市各级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已组织线上线下“生育友好岗”招聘专区189场次。据上海市人社局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4000多人成为“生育友好岗”的受益者。正如妇联的工作人员所言:“当尿布台前不再只是母亲的剪影,才是生育友好社会的生动写照。”
(感谢上海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