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院长送给老人五句话:很多病或都不算病,正常衰老罢了

清晨,社区公园里,王阿姨和赵大爷一起做着广播体操。两人谈笑风生,可话锋一转王阿姨便叹起气:“最近睡觉越来越浅,总觉得是不是身体出毛病了?”赵大爷也直点头,“我有时候一口气还喘不上来,儿女老是劝我赶紧去医院,可总觉得和以前大不一样。”

公园里,一群老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各自的“小毛病”。就在这时,社区健康讲座开始,北京医院院长亲自来到现场,送给大家五句“掏心窝子”的话:“许多困扰你们的,其实并非‘病’,只是身体该有的老化。别总是拿年轻时的自己比,不必为这些变化过于焦虑。”

相比一味为每个新出现的小不适担忧、四处求医,其实理解身体的正常衰老过程,接受、顺应,是更科学且温暖的选择。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许多“病”查不出具体原因,却让人日益焦虑、暮气沉沉?今天这篇文章,就替你解开“老年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到底是真的生病,还是“正常衰老”罢了?又有哪些现象,专家建议无需过度恐慌?

老年人常挂在嘴边的“我是不是哪儿生病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对衰老症状的误解。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教授反复强调,约60%~80%的常见老年症状,是身体自然走向衰老的表现,并非真正的疾病。

比如,夜间睡眠变浅、入睡难,并不一定是严重的失眠症,而是褪黑素分泌减少的生理现象。根据中华医学会数据,50岁以后人体褪黑素水平每10年下降约15%,导致睡眠较浅,这是人体新陈代谢减缓后的自然结果。

再比如,饮食变差、食欲不振,多数情况下是口腔咀嚼与胃肠消化功能的下降。胃肠爬动能力随年龄递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整理显示,65岁以上人群消化速度较40岁段平均慢25%,个体化波动属正常范围。

除此以外,不少老人反映走路容易气喘、活动耐力减弱。这正是呼吸系统弹性下降、肺活量逐步减少。有研究发现,70岁以上老人肺活量一般较中青年减少35~40%,属于正常生理变化过程。

而类似便秘、骨质疏松、前列腺肥大、偶尔心脏早搏等,也是医学公认的“老化伴随症状”:

长期便秘:多因肠道蠕动与饮水量减少,适当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效果明显;骨质疏松:35岁后钙流失加速,常规补钙可减缓骨密度下降,日常注意防跌倒;前列腺肥大50%以上的60岁男士有此现象,大多无需特殊治疗;偶发心脏早搏:80%的老人出现过,只要持续监测,并非绝对危险。

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疾病发作,而是自然老化过程的提示,并不意味着大病临头。

别再用年轻时的“标准”苛责自己,健康判断要“因时制宜”

许多老人喜欢和年轻时的数据较劲:“为啥我的血压、血糖、血脂都比年轻时高?是不是大病找上门?”但医学专家一再提醒,衰老的本质,是生理系统由盛转衰,指标波动不可避免。如果太纠结于年轻时的“黄金数据”,不仅无益于健康,更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权威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男性体重平均比青年时期下降58公斤,女性下降47公斤,血压、血糖常有轻度升高。但只要控制在合理区间,无实质性器官损伤,就是“健康老化”

健康老人的评判标准已调整没有重大疾病(比如中风、心梗、癌症等)困扰;即便有“小毛病”,只要控制平稳、生活能自理,就是健康;能正常思考、判断,具备基本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心态积极,能坦然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主动参与日常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更科学:“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换句话说,别一味追求‘零异常’,而要衡量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

王院长建议,面对身体各项“新变化”,学会正视与接纳,“衰老不是一夜之间的病变,而是生命节奏的缓慢‘转场’。

顺其自然,科学应对:院长的“五句话”送给每位老人

理解并接受衰老,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北京医院院长送给每位中老年人的五句“科学箴言”:

第一句:你这不是病,是老了。
别把所有小症状都当成病来治。老年人的很多现象,比如体力减退、睡眠变浅、记忆力下降,极可能是生理变化,无需病急乱投医。

第二句:很多你以为的‘病’,其实是身体的信号。
比如偶有心慌、便秘、骨头疼痛,或许就是衰老的提示,无需过度担忧。若无法判断,可定期体检,和医生讨论,不要自行用药或盲目恐慌。

第三句:不要和年轻时比,标准该“松绑”了。
身体数据变化是规律,只要大毛病没有、生活自理,便是“合格的健康老年人”。

第四句:面对身体小毛病,重在平衡管理而非彻底治愈。
适度活动、均衡饮食、心理疏导、规律生活,是应对衰老的“黄金组合”。学会与不适共处,反而更容易安然无恙。

第五句:每个人的衰老节奏不同,顺应变化、维护心态才是长寿之本。
身边有“永远不老”的人吗?其实没有。正确认识自身状态,适应身体变化,不因虚无的‘完美健康’给自己压力,反而有助于长寿与自在。

专家还温馨提醒,如果出现新近开始的,或者迅速恶化的症状(如剧烈疼痛、严重记忆丧失、功能丧失)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定期体检是智慧之举,但多一分顺应、少一分紧张,生活质量会显著提升。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老年医学标准与常见功能变化》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2022修订版)》

《骨质疏松与钙代谢老化研究进展》

《前列腺健康科普及常见误解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养生   北京   衰老   医院院长   老人   健康   身体   年轻时   老年人   长寿   症状   生理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