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进口以美元计价的澳洲巨头铁矿石,定价权争夺开始了

全球铁矿石的定价权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1

根据彭博社等一些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本周已要求国内买家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BHP)海运船货。

而对于那些已经通过货轮运到中国境内港口的矿石,则可以正常以人民币计价进行交付。

为什么中国突然要暂停以美元计价的澳洲铁矿石呢?

这可能跟双方新一轮谈判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一些媒体报道的消息来看,目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在跟澳洲的一些铁矿石巨头就新一轮铁矿石合同进行磋商,但双方的争议比较大,至今仍然没有能够谈成。

目前双方的争议主要聚焦在两个地方。

一方面是定价周期。

据说澳洲的矿石巨头仍然坚持他们的一贯作风就是坚持长约 ,比如必和必拓坚持沿用年度长协价,他们要求将2025年报价较2024年上涨15%至109.5美元/吨。

而中方则要求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机制,当前现货价约80美元/吨。

这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定价周期价格相差大约是30美元,这不论是对于澳洲铁矿石巨头还是对于中国来说,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按照必和必拓的报价,我们每吨要多出30美元,这样每年需要多支付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比如2024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大约是12亿吨,其中从澳洲进口的铁矿石大约是7.4亿吨,这意味着如果每吨多出30美元,我们一年就要多支付200亿美元以上,这无形会大幅增加国内钢铁厂的进口成本。

当然站在澳大利亚的角度去看,如果他们接受中方的报价方案,相当于每吨要少赚30美元,一年就少从中国赚200亿美元以上,他们也非常不乐意。

正因为如此,所以双方的谈判一直陷入焦着,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从目前双方谈判的进度来看,双方都没有妥协,也没有让步,都坚持各自的报价方案。

当然除了定价周期之外,双方的谈判还有一个焦点是使用美元计价还是用人民币计价?

从中方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

这样不仅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避免美元波动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但是站在必和必拓的角度去看,他们肯定是更倾向于用美元进行计算,毕竟这么做更有利于定价跟国际挂钩,从而确保他们的利益。

正因为双方的诉求点不同以及出发点不同,所以在新一轮签约谈判的过程当中一直焦着,至今仍然没有达成最终的方案。

我估计澳洲的必和必拓就是想吊着中方,以为中方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非常大,最终只能被迫妥协,就像过去几十年他们所惯用的伎俩一样。

不过这次澳洲明显低估了中方的决心,我相信中国矿产资源交易集团绝对不会做出让步的。

原因很简单,中国能源矿产集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各种矿产资源的定价权。

2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全球各类能源和矿产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石油、铁矿石的消费量更是属于全球前列。

目前全球每年的铁矿石产量大约是25亿吨左右,而2024年中国的铁矿石消费量就高达19.56亿吨,相当于中国每年消费的铁矿石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75%。

正因为铁矿石消费量非常庞大,所以国内的铁矿石产量根本跟不上是需求,再加上国内铁矿石的品相比较低,而且开采成本比较大,所以国内各大钢铁厂更倾向于从国外进口。

2024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大约在12.3亿吨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60%,其中大部分铁矿石都是从四大矿山进口,这里面澳大利亚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力拓、必和必拓以及FMG。

正因为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度比较大,所以一直以来澳大利亚都是有恃无恐,甚至间接操纵全球铁矿石价格,从中获取暴利,然后将风险以及成本转嫁给中国的钢铁厂。

以前中国钢铁厂在进口铁矿石的时候都处于无序的状态,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单独跟澳大利亚的一些巨头谈判,这也让澳大利亚矿石巨头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之下,他们联合日本新日铁等一些国际钢铁巨头联合给中国钢铁厂作局。

在每年新一轮价格谈判的过程当中,新日铁都积极主动上调价格,这种做法表面看,日本铁矿石的进口成本也上涨了,好像对他们不利。

然而新日铁就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成为澳大利亚一些钢铁巨头的股东,这意味着铁矿石涨价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股权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从而弥补铁矿石涨价给日本钢铁企业带来的冲击。

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和新日铁这种双黄戏,直接让中国钢铁厂成为了最大的冤大头,比如从2003年到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每年涨幅分别达到了8.9%、18.62%、71.5%、19%、9.5%和65%。

2016年到2021年又迎来一大波上涨,巅峰时期,我国进口的铁矿石每吨价格超过200美元。

铁矿石成本的快速上涨,导致我国钢铁厂成本迅速上升,利润迅速被削弱,甚至有不少钢铁厂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面对这种困局,中国最开始的时候,由宝钢钢铁厂作为谈判代表,跟澳大利亚进行谈判,试图压低铁矿石的进口价格。

然而宝钢一边在前面跟澳大利亚的钢铁巨头谈判砍价,试图为中国钢铁行业争取更多的利益,另一边国内一些钢铁企业却在背地里搞鬼。

当时在宝钢跟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进行谈判的时候,他们耍了一个阴招,就是威胁减少对中国的出口量。

面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的这种威胁,国内的一些中小钢铁厂开始着急了,他们担心澳大利亚减少铁矿石供应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所以就开始纷选择“私了”

有一些中国钢铁厂就开始自作聪明单独跟澳大利亚一些钢铁巨头进行谈判,试图降低自己铁矿石的进口成本。

看到中国钢铁厂这种内斗,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早就笑开了花,于是他们顺水推舟使出了一个阴招。

他们一边限制铁矿石的出口量,然后联合新日铁在国际市场上炒作不断推高铁矿石价格。

另一边他们跟中国一些钢铁厂私底下签署长协议,有些国内钢铁厂签署长协议之后能够进口更多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囤积一年就可能赚10%甚至20%以上的差价。

于是市场上就催生了一种乱象,很多钢铁厂并不好好去生产钢铁,而是热衷于铁矿石炒作,有些钢铁厂炒作铁矿石有可能比自己生产钢铁要赚更多的利润。

这种做法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于是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钢铁厂加入到这种炒作行列当中,有些钢铁厂为了获取更多的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量就开始纷纷采用各种小动作,私底下讨好澳大利亚的一些铁矿石巨头。

比如将国内一些钢铁厂自己的生产数据财务数据透露给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巨头。

看到国内钢铁厂如此没有节操,当时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首席代表、力拓中国区哈默斯利铁矿业务总经理胡士泰就趁机作乱,他们推出了用商业机密换取铁矿石进口量的歹毒计划。

当时国内有不少钢铁厂为了获取更多的铁矿石进口量,纷纷将行业内甚至行业各种机密文件私底下透露给胡士泰。

胡士泰太拿到这些国内行业机密文件之后,在跟中国钢铁行业协会谈判的时候,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比如中国谈判代表认为国内钢铁厂利润很低,要求降低铁矿石进口价格的时候,力拓以及必和必拓就拿出中国企业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来反驳,认为在他们的定价之下,中国钢铁企业仍然有利润空间,最后很多谈判都不了了之。

这也导致中国的进口铁矿石连续多年上涨,中国钢铁行业一年的利润都可能比不上力拓和必和必拓一年的利润。

3

面对铁矿石进口这种被动的局面,中国也意识到如果任由钢铁厂在私底下自己谈判,或者由行业协会出面进行谈判肯定是行不通的。

毕竟在利益面前很多钢铁厂没有所谓的情怀,他们更多想的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出卖中国整个钢铁行业。

结果导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以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我们却没有什么定价能力,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面对这种困局,到了2022年终于迎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2022年,我国正式成立央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家央企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定价权,尤其是对能源以及铁矿石进口方面进行整顿,避免各大企业各自为战给中国整个行业带来利益的损失。

在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理之后,他就代表中国跟澳大利亚巴西等一些铁矿石主要出口国进行谈判,其他钢铁厂则没有权限。

在谈判权集中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之后,这就能够做到计划统一,目标统一,所以我们才看到,从2022年之后,中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这种回落虽然跟房地产等一些行业需求量下降,导致整个钢铁行业价格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谈判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

在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的实力跟澳大利亚一些铁矿石巨头掰手腕,我们在谈判的时候态度也更加强硬。

比如这次在新合同签署之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明确表示,要按照我们提出的方案,也就是按季度价格进行定价,同时要求提高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如果澳大利亚一些钢铁巨头不同意中国提出的方案,那中国就暂停进口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铁矿石。

面对中国这种强硬的态度,我估计此刻最难受的应该是澳大利亚的一些矿石巨头,包括必和必拓。

这不,在中国宣布暂停以美元计价的矿石之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声称,中方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令人失望”,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而澳洲之所以这么着急,主要是如果中国暂停进口他们的铁矿石,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直以来铁矿石出口都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每年为他们贡献了大量的利润,也是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机。

更关键的是,他们每年出口的铁矿石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运往中国,目前全球海运铁矿石有超过75%的比重都是运往中国的。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大客户捧场,他们的经济等财政收入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基于铁矿石重要的作用,所以澳大利亚反应强烈,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放在以前,澳大利亚的态度可能完全不一样,以前就算中国提出各种抗议,他们基本上都是置之不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拥有绝对的铁矿石定价权,就算中国不乐意,最终还是得乖乖的从他们那边进口。

基于这种定价权,以前澳大利亚一些铁矿石巨头傲慢得很,甚至联合日本的一些钢铁巨头来坑中国的钢铁企业,这让中国钢铁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只能吃闷亏

如今随着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我们在铁矿石进口上面拥有更多的谈判议价能力,这会澳大利亚反而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毕竟中国为了获取更多的铁矿石定价权,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除了将铁矿石进口谈判权集中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之外,我们还积极入股国际上一些铁矿石供应商,通过股权绑定来提高我们铁矿石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除了澳大利亚和巴西之外,最近几年中国也在积极拓展其他铁矿石进口来源,比如中国就亲自参与非洲西芒杜铁矿石矿场,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铁矿石进口来源的多样化。

再一个是中国在积极推动铁矿石定价人民币化,比如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该指数以人民币计价,聚焦青岛、曹妃甸港口61%品位铁矿石现货成交价,旨在构建反映中国实际供需的“价格锚”,挑战现有以美元和海漂货为基准的国际定价体系,这标志着中国在关键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目前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定价权越来越高,未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财经   澳洲   铁矿石   中国   巨头   美元   澳大利亚   钢铁厂   矿产资源   国内   钢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