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医生呼吁:老年人宁愿早上躺着不起,也千万不要多做这3件事

清晨6点,窗外的鸟鸣刚刚划破夜色。70岁的王伯,像往常一样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家里的老伴早已劝过他:年纪大了,别起得那么急,慢慢来。但王伯自认为自己身子硬朗,走到哪儿都爱夸一句“老人嘛,就是要锻炼,越早越好!”可没想到,这个习惯却在某天害得他一阵头晕眼花,险些栽倒在卫生间。社区医院的李医生检查后,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很多老年人早上‘太勤快’,反而给身体埋下了大隐患,有时候,早上多躺一会比什么都强。”

生活中,类似王伯的情况屡见不鲜。你是否也觉得,老了应该坚持早起多运动、多做家务、多折腾?但实际上,多位医生与权威专家都已经多次提醒,中老年人清晨最好“宁可躺着不起”,绝不能随意多做这3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又是哪三种常见的“过度勤快”行为在悄悄损害着健康?尤其是第三点,很多人多年一直在做,可能还毫无察觉。我们一起揭开晨起健康的“误区门帘”,看看到底哪里做错了。

“晨起头晕,竟然不是小事?”医生揭秘清晨健康风险

很多人早上起床后会出现轻微头晕、心慌、无力感,认为这是正常的“起床气”。其实,医学研究早已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清晨猝死和意外跌倒的发生率要比其他时段高出近38%(数据来自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而根本原因,就在于清晨时人体的心脑血管应激反应最为脆弱

清晨四五点,人体的交感神经悄然苏醒,血压会上升8-10mmHg,血管骤然扩张,此时血液黏稠度也比白天稍高。老年人心脏功能逐渐减弱,血管弹性降低,一旦过于急躁地“活动”起来,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血压剧烈波动,脑梗、心梗、跌倒骨折等意外风险大幅上升

就连被普遍推崇的晨练,在中老年人群体中,也被许多医生明确提醒:“不宜过早、不要操劳、切忌不断加码”。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开披露的研究显示:超72%的老年心脑事件都在清晨、活动初期阶段发生,其中1/3与晨起高强度运动有关。由此可见,清晨“多做一步”,风险可能正悄悄逼近。

多名医生提醒:这3件事清晨千万别多做,尤其是第3个最易被忽视

医生们一再强调,中老年人清晨宁愿适当延迟起床,也绝对不能过度追求“早起多做”,尤其以下3件事千万要警惕:

一、多做高强度晨练:健康,并非越早动越好

很多人喜欢一睁眼就出门晨跑、打太极,甚至拿着哑铃举起几十下。可殊不知,清晨6-8点是心脑血管最易“出事”的高峰期。同期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因清晨运动导致猝倒的事件比傍晚多出近26%。原因就在于夜间人体水分减少,起床后血液处于相对黏稠状态,突发性大幅活动,加重心脏负担,稍有不慎就容易诱发心梗、脑梗、晕厥等急症

医生建议,老年人晨练时间以晨起后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强度不要过大,以快走、广场舞等低冲击有氧运动为主,慢慢热身。睡醒后建议先在床上做做简单关节活动,比如握拳、屈伸脚踝、缓慢转腰,为身体预热。

二、多做家务和弯腰动作:小动作,大风险

许多老人一大早“闲不住”,拿扫把扫地、弯腰拖地、爬高擦窗,认为做家务能“活动筋骨”。但高频率的弯腰、搬抬、爬高等动作,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短暂性黑蒙。部分研究表明,老年人清晨因家务等意外导致跌倒比例为19.7%,其中骨质疏松、平衡力减弱的长者尤为危险。

尤其要提醒老年人,清晨刚起床时,脑部供血还未完全恢复正常,弯腰过度、蹲起过快、站立瞬时用力,都易造成血压骤降,猝不及防就会摔倒、骨折,后果不堪设想。

三、多喝冷饮、空腹进食过快:肠胃、血压“警报”高发

很多老年人觉得一夜未进食,早上应该“抓紧补一口”,于是大口冷牛奶、凉豆浆,有的甚至喜欢“空腹吞枣”,或者猛灌一大杯凉茶润喉。其实,这些冷、快、硬的食物对空腹的肠胃极为刺激。协和医院2023年健康追踪数据显示:晨间空腹进食冷饮、油炸甚至硬果类食品,会使65岁以上人群肠胃不适发作率增加17%,高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问题也在清晨阶段高发。

建议清晨起床后, 空腹饮温水100-200ml,再等10-15分钟后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做早餐,如小米粥、杂粮馒头、温开的牛奶或豆浆,切忌冷烫勾兑或冲食。切记“细嚼慢咽”,保护肠胃,减轻负担。

科学守护晨起健康,记住三招,让健康每一天从“多躺一会”开始

医生们建议:为了真正守住清晨健康防线,尤其要做好下面三点:

第一,充分热身,慢起为先。 睡醒后可以先在床上轻轻伸伸腿、转转肩、活动脚踝和手腕,躺着做2-3分钟,感受到身体状态稳定后再缓慢坐起、下床,如此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和头晕风险

第二,晨练晚半小时,优选轻度活动。 最佳晨练时间为6:30-8:00,待晨雾散去、阳光略灿时再出门,选择快步走、八段锦、广播体操等,不要勉强、量力而行,中途如有不适即刻休息。

第三,早餐温和有序,戒冷戒快。 建议起床后先小口喝温水,10分钟再进食温热流质食物(如杂粮粥或软面包),避免所有冷饮、油炸、硬食同步入口。坚持细嚼慢咽,降低胃肠和心脑突然负担。

多名医生共同强调:年纪大了,不拼“勤快”,拼“稳健”与细致

其实,医生们反复呼吁的不是让老年人变“懒”,而是提醒大家,身体有节律,起居需顺应。清晨阶段,更适合“静养”,让身体平稳过渡,从容启动,而不是一味追求“勤快多动”。

很多老人盲目追赶“早起打卡”的风潮,甚至觉得“多做就多赚健康”,却不知动作稍有疏漏,反而埋下大祸根。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里。从早上多休息一会,慢慢活动身体,科学吃早饭开始,才能让晚年生活安稳无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慢病生活调整指南》 3.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人晨起健康风险分析(2023)》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老年人清晨猝死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5. 哈佛大学医学院.《晨间运动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性研究》 6. 《老年之窗-离退休职工工作处》 7. 《多名医生呼吁:老年人宁愿早上躺着不起,也千万不要多做这3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养生   老年人   早上   医生   清晨   健康   风险   身体   勤快   肠胃   老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