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又一个超大核电站开工,总投资1252亿,年发电量520亿度

要说现在中国能源界最有看头的大工程,非陆丰核电项目莫属了。总投资1252亿、年发电量520亿度,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手笔”——这是拿电力缺口当对手,一上来就亮出底牌。

广东,这个用电界的“超级大胃王”,每年愣是吃掉9121亿度电,自家却只能“做饭”做出6955亿。缺口2200亿度,光靠火电、风电、太阳能,根本救不了场。

于是,陆丰核电带着“清洁能源界的扛把子”身份闪亮登场,目标明确:把广东的电力供需天平拉回来。

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中广核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完成吊装

从缺电到核电,这盘棋中国下得并不简单

广东缺电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种“电力高消费”区域,工业、服务业、居民用电都在飙升。

2024年全省用电量涨到了9121亿度,是全国第一个冲上9000亿的省份,但发电却跟不上节奏,年年为电发愁。

电从哪来?从外省“借”?代价高不说,还看人脸色。所以广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了当务之急。

陆丰核电项目的选址位置——广东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田尾山,距离市区只有26公里,靠海边,方便冷却水供应,也离珠三角不远,送电更高效。

这不是随便找个地儿建核电站,而是按着“电从哪来、送到哪去”的逻辑精心布局的。而且这里地质结构稳定,是搞大型核电的“优等生”地段。

说白了,这是广东拿出真金白银,把能源命脉抓在自己手里。项目规划建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装机总量747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的三分之一。

全部投产后,一年发电520亿度,相当于广东缺口的四分之一。这不是补丁,这是换主板。

而且核电不是烧煤,不靠天吃饭。不像风电怕没风、光伏怕下雨,核电稳定得像老黄牛,一年365天,几乎全天候输出。

陆丰核电一旦全面投产,对广东而言,不只是“电够用”这么简单,更是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一跃。

技术路线“双保险”,安全性写在基因里

陆丰核电不是一味走“量大管饱”的老路,而是在技术路线上玩了个“双保险”组合拳。

1号和2号机组用的是CAP1000技术,5号和6号机组则是“华龙一号”。两个都是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一个强调被动安全,一个突出自主可控。

CAP1000是美国AP1000的“中国升级版”,主打“断电也安全”,靠自然循环来冷却核心区域。

就算啥都不做,它也能“自己熄火”,72小时内不需要人工干预,安全等级比老技术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它还省工期、低辐射、可预制,建一个相当于少熬不少夜。

另一边,“华龙一号”就更有意思了。这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明星技术”,能抗9级地震、大飞机撞击,安全壳比保险柜还坚固。

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用业内话说,这是“核电界的国产旗舰”。陆丰核电的5号和6号机组正是靠它打头阵。

2025年7月,6号机组完成了穹顶吊装,这一步可是核电建设的“成人礼”。

一个275吨重、直径45米的大铁帽子,要在几十米高空实现毫米级对接,不能歪、不能偏、不能抖,全靠三维仿真、气象监控、有限元分析等一整套高科技保驾护航。

说它是“高空版的精密手术”,不过分。

这些技术的背后,其实是中国核电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缩影。不同技术路线的同步推进,不光是技术储备的体现,更是国家能源战略的体现。

今天CAP1000在陆丰落地,明天“华龙一号”在海外开花,背后是一整套可复制、可输出的中国方案。

从一座核电站,看见广东、看见中国的能源野心

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造电站就是盖房子”的认知里。但陆丰核电不止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它是把核技术、数字化、智能建造、绿色发展揉到一起的“超级工程”。

从2022年5号机组动工,到2025年1号机组开建,再到现在6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整个进度稳得像高铁时刻表。

8月21日,5号机组汽轮发电机定子吊装完成;7月16日,厂房结构全面封顶。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卡得死死的,背后靠的是模块化施工、自动化焊接、数字化建造等一整套“智慧工地”体系。

这些新技术不只是“高大上”,它们带来的效果是真金白银的——建造周期缩短、施工效率提高、运行维护更轻松。说得再直白点:省钱、省时、省心。

而且别忘了,建核电不是只靠几台机器,背后是一整条产业链在动。每建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就能拉动300亿元产值,带动钢铁、机械、运输、工程服务等多个行业。

陆丰核电一动工,周边县市的就业、交通、培训、服务业全都跟着活跃了。核电站还没发电,当地经济已经“来电”了。

项目建设期,不只是大企业在忙活,当地村民也没闲着。有人进场务工,有人参与后勤保障,有人学了新技术,变身“准专业工人”。

这不是简单的经济拉动,而是社会结构的优化和技能层级的跃升。

而在环保上,陆丰核电也没拿“清洁能源”的帽子走形式。冷却水循环后处理达标排放,避开了生态敏感区,周边农田、渔业基本不受影响。

年减碳4269万吨,等效于植树11.7万公顷,这样的数据不是讲环保故事,而是拿硬指标说话。

从电力补给,到技术储备,再到产业带动和生态保护,陆丰核电把一座发电站变成了一本厚厚的“能源教科书”。它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广东、乃至中国能源安全的一颗“压舱石”。

这场以1252亿为筹码、520亿度电为目标的能源突围战,已然打响。从陆丰出发,一条稳定、安全、绿色的能源通道正向粤港澳大湾区延伸。

而这,不只是广东的胜局,更是全国能源转型的“示范走位”。核电站的高塔林立背后,写着的是中国掌控未来能源主动权的决心和实力。

资料来源:

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 | 2025年07月14日 17:00:08来源:央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发电量   核电站   我国   陆丰   核电   广东   机组   中国   能源   技术   穹顶   缺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