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一大,饭量变小,走两步就喘,越来越多人担心自己是不是“瘦得不健康”。也有人担心体重太重,容易伤心又伤骨。尤其是65岁以后,体重到底多少才算健康?长寿的人,是不是都有一个“黄金体重”?这件事情,比你想的要重要很多。
说到这,您肯定不禁想到:我现在的体重合适不合适啊?该减点,还是该补点呢?慢慢看下去,老中医教您怎么看体重养生。
一、老人该瘦点?还是胖点?
人老了,身体代谢比年轻时慢多了。瘦一点,容易骨质疏松、抵抗力差;重一点,心脏、血压、关节又吃不消。到底该咋办?
简单说:不是胖瘦的问题,而是“稳住”的问题。
轻微偏胖的老人,比偏瘦的长者,存活率更高。这在中医学上,也能找到依据。《黄帝内经》讲,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气不足者,补之以味。意思就是,太瘦的人,往往是“气虚血少”。而中老年,最怕“没气”。
有没有一种可能,老人瘦骨伶仃,不是健康,而是“耗干了”?想一想,是不是您身边的老人,越瘦,越容易累,胃口差,还动不动低血压?
保持略偏胖、身体有肉,耳不聋眼不花,这种“实在”才是长寿的底子。
二、怎样才能知道“黄金体重”是多少?
有的人65岁,120斤看着刚好;有的人110斤就显胖。这是因为,体重不能单看“斤数”,得看身高比例。
一个简单公式可以参考:身高厘米数 -105=基本体重。
当然啦,这是通用估算。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是“看得舒服、动得利索”。如果你走路费劲,临睡呼吸重,坐久吃力,那可能是脂肪压身;反而如果坐下来,屁股没肉,起身吃力,那可能是太瘦了。
嘿,您可以模仿一下自己每天上厕所、上楼梯的状态,是不是轻松?就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情况如何了。
三、吃出好体重:重养而非减
很多人一看偏胖,就吓得不敢吃油,三餐清淡如水。其实老年人忌“过清”、宜“偏暖”。
适合老人调体重的饮食建议里,这些食物很适合加入日常:
粗粮杂豆,比白米饭更扎胃;
红枣桂圆黑芝麻,补气养血;
秋冬喝些羊肉汤或骨头汤,抗寒补阳;
每天一小撮坚果或核桃仁,润肠有益脑。
哈,别小看这些细节,体重稳,靠的往往就是这些饮食上的一点点“精打细算”。
四、体重不可急变,缓调更适合
任何超过5%的减重改变,都不利于身体平衡。尤其老年人,瘦得快,健康滑得也快。
想把体重调到理想值,需要“慢工出细活”。
动不动饿两顿,跳个广场舞就大汗淋漓,虽然瘦得快,但气也耗得快。这样的“消耗式减重”太伤人。
试试每天散步半小时、饭后走动十分钟,让身体自然地调整,不去强求。“养”出健康体重,比“夺”来强得多。
大家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月体重波动多少?是否比上月强壮、走动更稳?说明身体在慢调了。
五、别忽视的隐藏信号
有些人看起来体重正常,其实身体已经在发出“干瘦信号”:
这些就是身体在“缩水”,表面上没瘦很多,实则气血在走下坡路。别被“体重假象”误导。真正健康的体重,是要看肌肉、精神和气色统一表现的,不只是数字上的好看。
六、体重稳住,好气色自然来
适当的体重,是“养出来”的,而不是“扛出来”的。就像锄头太轻砍不断柴火,太重反而撑不住。中医讲究“形神一体”,“气足则形壮”。
这不是虚话。当您体重到位了,您会发现:
身体好不好,体重先说话。如果现在的状态不满意,不妨从眼前的三餐走起,好好吃,好好调。
最后叮咛一句话:长寿不靠瘦得透,也不靠肥得壮,而是活得稳、吃得香、走得快。体重,不在斤两,在调和。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