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九十大寿还没开始,人却先没了。1799年正月,89岁的乾隆皇帝突然去世。前一天,他刚喝完养生药、吃完鹿筋羹,还亲自圈改了寿礼清单,嘱咐工部再精细点。
第二天早上,太监端来药汤,他接过碗,还没喝完,就没了脉。太医院翻遍药案,也找不出一个明确病因,只能写上“心气不足,神气恍惚”。
如果一个89岁的老人,在临终前一天还能安排活动、吃饭、批文件、看图纸,你会觉得他快死了吗?乾隆在1799年正月初二这天,确实干了这么一整天“正常人的事”。
先说他早上干了啥。乾隆在清晨照例服用“生脉饮”,这是太医院给他开的滋补方,用的是上等人参、麦冬和五味子,调气补虚。
他已经连续喝这个方子喝了359次,总共用了“三十七两九钱”的人参,属于“每天早上一杯养生茶”的级别。而且这天他喝完药还特意让人把新写的万寿寿匾拿来宫里看一眼。
这块匾,是准备挂在他九十大寿宴上用的,工部刚送来样稿,他还圈了两个字:“再精致”。
到了中午,午膳吃得也很素雅:一盏燕窝羹、一碗粟米粥、半碟炖鹿筋。从御膳房档案看得出,乾隆这顿饭不但吃得干净,还夸了句“软烂适口”。这位爷一向节食,每顿不过七八样菜,重养胃、不贪口,不管过节不过节,从不多吃一口肥腻之物。
到了下午,乾隆还在“办公”。他亲自审了一份关于九十大寿仪式的奏折,上面写着大朝会的流程、各王公贝勒的朝贺名单,还有内务府拟好的寿礼品种。他看完以后,给三处地方画了圈,还写了四个字:“务合朴雅”。
晚上,他安排侍从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香料与衣物。这不是他一个人拍脑袋瞎忙活,整个紫禁城的人都知道,太上皇要办大寿,整个清朝的礼仪班子都得上阵。
太和殿已经初步布置完毕,乾清宫内墙的“万寿无疆”寿屏也已竖起。乾隆甚至还让人查明次日是否有风,说“风大则旗角不挺”。
这些细节,可以在内务府清单、太医院药案、御膳房记录里看到。乾隆这天没喊头晕、没喊胸闷、没让人搀扶,他神志清醒,饮食正常,说话有条理。
但到了第二天——正月初三辰时,乾隆突然去世。他在太监刚刚递过药碗的时候,呼吸突然消失,嘴角还残留着药汤。
他死得太突然,宫里人甚至以为他只是“打盹”。可等太医赶来一查,已经没了脉象,也没有一点挣扎的迹象。
这就是乾隆生命的最后一天:一边喝药,一边筹寿,一边吃饭,一边写字,没有一点“该死”的迹象。
乾隆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写得含蓄,说是“年老气衰”,太医院则给出八个字的说法:“心气不足,神气恍惚”。光听这个,谁都懵圈。这算什么?到底是病,还是不是病?
先从这个“生脉饮”说起。资料记载,乾隆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每天喝这个药,一直到驾崩,共计服用359次。
这药是属于“日常养命”的保养品,主要作用是补气提神、防虚脱。乾隆能吃、能写、能走,说明身体各项机能正常,吃这个药是为了“稳态”,不是治病。
那问题出在哪?我们得看太医院对他死因的描述:“夜间少寐,心气不足,神气不收”。说白了,是“真阳衰竭”,也就是俗话说的“灯油耗尽了”。
乾隆死前没有体温异常、没有呕吐、没有抽搐,死后身体软而不僵、面色如常,这都是典型的“气绝而亡”特征。从太医角度讲,他是神气慢慢熄灭了,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器官或系统先崩塌。
这跟现代医学里的“猝死”不一样。猝死往往伴随器质性损伤,比如心梗、脑出血。但乾隆这里,没有病理记录,没有胸闷或晕厥症状,御医和太监甚至都没来得及反应,他人就没了。
再往深里看,乾隆身体太过“保守”也是一个原因。从年轻到晚年,他生活极规律,饮食过于清淡,体力活动有限,精神负担倒是一直不小。
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精致自控”状态,一旦出现气机松懈,就容易“神气散乱”。
生脉饮在乾隆身上,不是起死回生的药,而是一根细细的吊命线。他用它补气,用它维持一个“接近但不越线”的生命状态。结果,他用得太久,吊线断的时候,身体连个预警都不给。
还有个细节。乾隆喝药那天早晨,手上刚接过碗,还没来得及喝下去,就眼神模糊、气息散乱。太监扶他靠在床柱,发现他呼吸已微弱,脉搏极细,到辰时彻底停止呼吸。
乾隆能活到89岁,真的不是侥幸。他是个非常“有计划”的人。他把“活得久”当成一场工程,一步一步去完成。
从饮食上说,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吃得极其清淡。宫廷膳房记录显示:他主食多为粟米、红豆、薏仁等粗粮,配菜常见鹿筋、山药、百合、银耳等养脾安神之物。大鱼大肉从不出现在他的正餐里,即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象征性夹几筷子。
从起居上说,他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中间不午睡,每天绕中轴线走两圈。而且还要写字、读书、审章奏。
他对“延寿”的态度也很清楚——不能靠丹药,必须靠自己节制。太医院曾建议他服“千年黄精丸”,他一听成分太玄,立马驳回,说:“朕不靠物,靠身心。”
更值得一说的是,乾隆对“死”这件事有安排感。他知道自己活得够久,也知道自己必须有体面。
他在86岁时就主动退位,把帝位让给嘉庆,自己当了三年“太上皇”。但他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直“远看不插手,近事常掌握”。
他安排了九十大寿,就是想完成人生的“最后一站”。内务府为此准备了“九样寿礼”,从金寿桃到寿佛摆件,再到御前赐宴名单,每一样都要他亲自过目。
但他没等到。他死在筹备中,没吃上寿桃,也没坐上寿宴的大位。
乾隆活到 89 岁,这么长寿是偶然的吗?. 澎湃新闻.2024-01-09
清朝人怎么过生日?比现在热闹多了.澎湃新闻.2022-01-10
揭秘乾隆皇帝的真相死因 老死只是表面原因.趣历史官网.2025-05-19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