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7月15日爆料,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将放弃自研方案,转而采用三星显示(SDC)的现有技术,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这一决策背后,藏着苹果对技术风险的妥协与产业链博弈的深意。
一、自研折戟:专利壁垒与良率困境
早在2024年,就有数码博主在微博透露,苹果因铰链强度问题可能被迫采用友商方案。
华为、荣耀、三星在铰链领域的专利布局近乎垄断,仅三星Galaxy Z Fold7的铰链就包含198个精密零件,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
苹果若强行自研,不仅可能面临侵权诉讼,还需从头突破水滴型铰链的应力分散难题——这种设计要求金属支撑板与屏幕贴合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而三星通过激光钻孔技术已实现微米级精度。
二、三星方案的"降维打击"
三星显示此次提供的方案包含两大杀招:一是UTG超薄玻璃盖板,厚度比传统CPI薄膜减少40%,透光率提升至92%;
二是Fine M-Tec定制的金属支撑板,采用激光钻孔工艺替代传统蚀刻,单价从20美元跃升至35美元,却能将折痕深度从0.15毫米降至0.08毫米。
这种"屏幕+铰链"的打包方案,让苹果省去了至少18个月的技术磨合周期。
三、产业链重构:三星吃肉,谁在喝汤?
Fine M-Tec无疑是最大赢家,预计2026年出货1300-1500万个铰链,占据80%以上份额。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星为满足苹果要求,将在越南工厂新建激光钻孔产线,这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高端铰链产能向三星系倾斜。
反观国产供应商,蓝思科技虽已为国内厂商批量供应UTG玻璃,但在苹果供应链中仍处于验证阶段。
四、市场暗战:15000元定价能否破局?
按照郭明錤的预测,折叠iPhone初期出货量约700万台,定价或达15000元,直指华为Mate X系列。
但市场对其前景分歧巨大:一方认为iOS生态对折叠屏的适配将带来革命性体验;
另一方则质疑,当国产折叠机已实现"几乎无折痕"时,苹果的溢价空间还剩多少?
更关键的是,三星Galaxy Z Fold7刚以215克机身刷新轻薄纪录,苹果能否在两年内实现技术反超?
折叠屏iPhone若真能实现无折痕,你愿意为它买单吗?还是更期待国产折叠机的突破?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