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声明发布,美方让步程度出乎全世界意料!对华称呼也变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美方在此次做出了堪称“史诗级的让步”,不仅对华关税骤降至10%,而且对华态度也有所转变,称中国为“合作伙伴”。

关于美方态度的转变,究竟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对国际局势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动?

中美经贸关系转折

5月12日,一场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磋商会议有了结果,中美两国发布的《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为基调,不仅将两国平均关税从145%降至10%,还难得一见的使用了“合作伙伴”这一称谓。

这一突破打破了双方贸易战以来的僵持局面,其影响深度与广度远超关税数字本身。

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取消了2025年4月8日和9日行政令加征的91%关税,暂停实施4月2日行政令中24%的“对等关税”,仅保留10%的基底税率。

中国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税率,这种“镜像操作”看似对等,实则暗藏玄机。

美方的让步并非全面妥协,其保留的10%关税主要针对半导体等战略产业,而暂停的24%关税恰好覆盖美国中期选举前的关键窗口期,明显将经贸议题政治化。

而且美国未提及芬太尼相关商品的关税调整,这一领域仍维持30%的综合税率,显示出美方在敏感议题上的底线。

对此,中国的应对堪称精准反制,除关税调整外,中方在声明中强调“暂停或取消”非关税措施,为稀土出口管制、政府采购清单等反制工具保留了弹性空间。

这种“留一手”的策略,既展现合作诚意,又确保在谈判破裂时仍有筹码可用,除此之外,美方称中方为“合作伙伴”,简直让各界大开眼界,这与美方此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美方这一转变背后是经济现实的倒逼,美国企业因对华关税增加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同时,美国通胀压力迫使特朗普政府寻求缓和。

但话语转变不等于战略转向,声明仍保留“对等关税”条款,且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关税未完全取消。

这些都显示出美方在战略竞争领域的底线未变,不过对全球经济方面还是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全球连锁反应

中美内瓦声明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欧盟在声明发布前的5月8日公布了950亿欧元的对美关税反制清单,涵盖民用飞机、汽车、农产品等领域,并向WTO提起诉讼。

日本、印度等国也要求美国取消对其关税,形成“多米诺效应”,这种连锁反应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关税政策的全球反噬。

不难看出,受制于美方“关税大棒”,就连美盟友也有诸多不满,看似是市场乐观情绪,实则暗藏风险。

若90天缓冲期后谈判破裂,暂停的24%关税可能重新生效,加剧企业不确定性,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规则重构。

所以要注意到当前协议本质是给高烧40度的中美经贸关系打了针退烧药,关于未来的走向还需要谨慎。

最好的方式,便是双方借磋商机制重启BIT谈判,将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议题纳入框架,形成“竞合新范式”。

次之就是维持现状打打停停,将矛盾拖至2025年后,这种情况下,剩余10%关税可能成为长期谈判筹码,不过也意味着技术壁垒可能卷土重来。

而最差的导向,就是因某个突发事件直接掀桌子,导致关税战重启甚至更广泛冲突,这都不是大家想要看见的局面。

不过无论哪种路径,中国已展现出强大的博弈能力,通过稀土管制、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非对称反制”,中方在谈判中掌握了主动权。

因此,这次的磋商不仅是让美方意识到,也是让国际社会意识到,重视经贸往来与多边合作才是破局之道。

结语

日内瓦声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全球已在期待90天后的磋商结果,这场“带着镣铐跳舞”的博弈,不仅是对两国的考验,更将决定着全球经济版图的走向。

中美能否从“竞争性共存”走向“合作性竞合”,或许是这个时代最紧迫的命题。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环球网2025-5-13关于《外媒: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将“炮火”转向欧盟》

原文记载于光明网2025-5-9关于《欧盟将对美国关税准备反制措施并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

原文记载于中国日报网2025-5-12发布关于《中方发布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财经   中美   美方   全世界   程度   声明   关税   美国   反制   中国   日内瓦   对等   稀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