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在骑马山隧道的观景平台,市民正在观赏日落美景。记者陈岩摄
傍晚时分,经开区(头屯河区)万盛大街的车流量增多。夕阳染红了远处的天空,当太阳慢慢与建筑群融为一体时,金红交织的光影为城市披上梦幻色彩。

“落日大道”的美景。通讯员王小满摄
今年,这个被网友们称为“落日大道”的美景,被市民和游客拍成了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成了热点。
这个原本是摄影爱好者自发形成的“打卡地”,其观景平台和周边环境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11月17日,从经开区(头屯河区)落日大道远眺,周边工业园区高楼林立。 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骑马山隧道作为连接骑马山路与万盛大街的重要通道,延伸至经开区(头屯河区)万盛大街的路段,正是“落日大道”的核心观赏区。
11月17日,记者前往骑马山隧道观景台实地探访时发现,周边道路平坦宽敞,拍摄点铺设了花砖,安装了护栏,设置了安全提示牌。在一处围挡上,挂有几张大幅的“落日大道”美景图。

“落日大道”的美景。通讯员王小满摄
虽未到最佳观赏时间,观景台上已聚集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他们将车辆有序停靠在平整的区域,架起长焦镜头或打开手机摄像机,静候最美时刻。
“这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真不错。”市民李亮亮是摄影爱好者。他说,很早之前,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可以拍摄落日时,自己就来过,当时路面不平,不方便行走,今年发现这里不仅人多了,道路也好走了,还方便停车。

11月17日,从经开区(头屯河区)落日大道远眺,周边工业园区高楼林立。 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李亮亮的感受,来自于经开区(头屯河区)城管局多次对这里的基础设施改善和升级。从安全防护到景观美化,从细节优化到功能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安全、更舒心的观景空间。

经开区(头屯河区)落日大道周边的工业园区高楼林立。(11月17日摄) 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经开区(头屯河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单经康介绍,在保障市民和游客安全拍摄的前提下,近期的改造重点是强化了平台区域及周边的防护设施,还新增了人行护栏及网片式围栏,防止市民观景时发生跌落风险,同时,将前期安装的警示牌迁移至更适合的位置。
针对市民和游客停车的需求,经开区(头屯河区)城管局在岳麓山街西侧(大绿谷公园侧)全部调离了140个原有的隔离墩,沿道路边线向西偏移4米,设置252米人车分离护栏,同步释放4米路侧停车空间。

“落日大道”的观景平台周边的停车区。通讯员王小满摄
“护栏按照每24米预留1.6米行人入口的标准设计,市民和游客可以把车辆停放至路侧指定区域后,经专用入口进入行人通道,实现人车安全分流。”单经康说,在岳麓山街东侧(小绿谷公园侧),将106个原有隔离墩全部调离,设置180米人车分离护栏,因路侧不具备停车条件,暂不设置停车位及行人入口。
对于地面花砖,经开区(头屯河区)城管局专门对观景平台区域路面进行了扩建,并铺设花砖457平方米,进一步拓展观景区域。同时还修补并规整道路与观景平台之间的通行小路,顺畅路面与平台的通行衔接。

“落日大道”的观景平台铺设的地砖。通讯员王小满摄
单经康介绍,在观景台周边区域,还安装了混凝土路缘石、路界石近209米;在低洼区域,增设了雨水箅子、排水孔,强化雨水疏导能力,避免积水影响观景体验;对隧道顶沿进行真石漆喷涂美化,并完成截水渠封闭细节处理等,“在新增打卡点标识牌的同时,我们还增设了垃圾桶,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观景环境。”
从一砖一石的规整,到一处一景的营造,“落日大道”的升级,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升级,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生动实践。

经开区(头屯河区)落日大道周边的工业园区。(11月17日摄) 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另外,地砖周边的泥土也进行了翻新,记者从经开区(头屯河区)园林局了解到,“落日大道”观景平台将进行绿化。
经开区(头屯河区)园林局副局长常力文介绍,截至目前,观景平台周边,已完成种植土换填约1200方,绿化管线敷设,根据天气情况,近期将移植灌木,包括密枝红叶李、紫穗槐、黄刺玫、波斯菊等搭配种植。
“希望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既能安心赏落日余晖,也能沉浸式感受我们营造的氛围,以及城市更新的温度。”常力文说。
来源:乌鲁木齐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