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口干舌燥,建议:多补津液、少喝水,水水润润过燥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进入秋天以后,天气慢慢就变了,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早晚凉,中午又有点热,天气明显也干燥了。你有没有发现,早上起床总忍不住清嗓子,夜里翻身心烦口干,连皮肤都比夏天粗糙了些。

这是因为秋天空气湿度骤降,加上“秋老虎”的余威未散,体表水分蒸发变快,身体里的津液像没关紧的水龙头,悄悄流失却难察觉。所以,很多人常常会出现咽燥、干咳、口干、胃热、尿少、便秘以及皮肤干燥瘙痒、头屑较多、脱发较多、流鼻血等情况,这些都是“秋燥”引起的。

很多人觉得这种情况要多喝水,但无论喝多少水都不能缓解,这是因为白开水虽能补充水分,但缺乏滋养脏腑所需的营养成分,难以直接转化为津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津液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津液不足导致的“假渴”,单纯多喝水无法起到滋润效果,还可能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功能。

从中医五行理论中讲,秋季在五行中属金,与肺相应,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喜润厌燥。一旦津液不足,肺脏易受燥邪侵袭,就容易出现鼻干咽燥、皮肤干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症状,故秋季需着重补津液以滋养肺脏。

那怎么样才能补津液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3种食谱,口舌生津,水润过燥秋!

一、米汤冲鸡蛋

这个补津液、去火的食谱,我之前推荐过很多次了。如果你总感觉嘴巴干,喝好多水还是干,缺的不是水而是津液。津液就像身体的润滑剂,塔滋养五脏六腑。而米汤冲鸡蛋,能够缓解津液不足,是清火滋阴好方法!

这两个食材结合,既能通过米汤护脾以“生津”,又能通过鸡蛋滋阴以“降火”,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是秋季补津去火的好食物。

具体做法:

1、大米冷水下锅,水开以后小火再煮15分钟。

2、热水烫碗,烫好的碗里打入两个鸡蛋,将鸡蛋搅匀,打出泡泡。

3、滚烫的米汤冲入搅拌好的鸡蛋液中,搅拌均匀。加入少许香油和少许白胡椒粉即可。

二、玉竹粥

从中医角度来讲,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能够滋阴润燥、生津止渴。而秋季“燥邪当令”,最容易损伤肺津和胃津,而玉竹能针对性滋养这两大脏腑的津液,既能润燥又不会过于寒凉伤脾,避免了秋季脾胃虚弱时受寒凉刺激的问题,尤其适合秋燥导致的津液不足。

具体做法:

1、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洗净的燕麦、玉竹、枸杞,快速搅拌匀。

2、盖上盖,煮沸后用小火煮约30分钟,至米粒熟透。

3、揭盖,加入适量蜂蜜拌匀,转中火,略煮片刻至其溶化,关火后盛出即可。

三、银耳百合羹

秋季有很多滋阴润燥的食物,其中银耳和百合绝对是经典搭配,它们对秋天都有一定“润”的效果。银耳,质地柔润,能直接濡养肺津,缓解秋燥引发的干咳、咽干、皮肤干燥等情况;而百合既能辅助银耳滋养肺津,缓解燥咳、咽干,又能通过“清心润燥”改善秋燥带来的轻微心烦、失眠,避免“燥火”耗伤津液。它们两个是协同作用。

具体做法:

1、银耳用清水泡发,去除根部杂质,撕成小朵;百合洗净备用。

2、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至银耳软糯。

3、再加入百合继续炖煮20 分钟左右,最后放入冰糖和枸杞,搅拌至融化即可。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养生   津液   口干舌燥   秋季   建议   银耳   玉竹   米汤   滋阴   鸡蛋   百合   肺脏   脏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