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逃得过「小时代」的真香定律。
进入 2025 年,大众的生活方式愈发被小格调渗透。短视频、小短剧,充斥着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小杯咖啡、小样化妆品,既满足尝鲜心理,又具备性价比优势;《我在岛屿读书》《我在故宫修文物》《浪浪山小妖怪》等一众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也在从宏大叙事的文化表达、英雄叙事,转向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这场「小时代」的浪潮,正把消费与文化推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真”的全新阶段。而白酒「小时代」也在来临!但它并非简单的包装缩小或营销把戏,而是一场由消费主权驱动,涵盖产品、渠道、产区与营销的全面价值重构。
一、小酒货架崛起,催生消费场景变革
「小时代」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消费场景的颗粒度变得前所未有的精细。
在便利店、超市的货架上,白酒专区悄然发生变化。以往占据主导的 500ml 及以上大瓶装白酒旁,如今专属小酒货架日益显眼。其他终端渠道包括零食店、潮牌店,乃至KTV,小酒规格丰富多样,从 100ml 的迷你装到 250ml 的常见小瓶,包装设计或简约时尚,或复古俏皮,吸引着消费者目光。
在小酒馆里,小酒同样唱主角。年轻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整瓶白酒豪饮,而是更倾向按杯点单,或选择不同品牌、风格小酒组成的品鉴套餐。
抖音平台上,“小酒微醺”“小酒推荐”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相关视频播放量数以亿计,内容涵盖小酒开箱测评、调酒教程、微醺生活记录等。屏幕一端,年轻人分享着小酒带来的愉悦体验;另一端,品牌方和渠道方紧盯流量,试图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
同时即时零售的兴起,更为白酒「小时代」添柴加薪。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下单,半小时内,小酒便能送货上门,真正实现“想喝就喝”。便利店不再只是传统零售终端,更成为“迷你调酒吧台”,消费者可在此选购小酒,搭配软饮、零食,自制专属鸡尾酒。
二、小酒 2.0:从 “青春小酒“到“场景刚需”
在白酒「小时代」的版图中,小酒的演进是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2012 年,江小白以“小瓶+语录” 的组合打破白酒与年轻人的隔阂,开启了青春小酒时代,让“小酒”从行业边缘话题跃升为热门赛道。一时间,众多酒企纷纷推出二两装小酒。
然而,这场狂欢很快显露出短板。江小白过度依赖营销,将资源集中在广告与情感文案上,忽视了产品品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广受诟病。同时“小瓶+文案”的模式迅速被模仿,市场陷入同质化困境,消费者审美疲劳,小酒也被贴上 “小众、低端” 的标签,最终逐步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在这场竞争中,仅有小郎酒、红星二锅头(绿瓶金帽)等少数产品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如今,消费主权时代小酒再次翻红。但其核心差异就在于,本次小酒不再是单纯迎合年轻人的“青春小酒”,而是转向“价值重构”,真正瞄准了消费者的“场景化刚需”。
首先是规格更适配。小酒不再是单一的 100ml 小瓶,而是细分出了 50ml “独酌装”、150ml “双人分享装”、200ml “家庭小聚装”,比如飞天茅台 100ml 小瓶、五粮液 100ml 小瓶、 古井贡酒250ml老玻汾, 100ml 29 度“舍得自在”、211ml洋河光瓶酒等等,真实满足悦己消费人群“精、悦、质、感”的自在消费。
另一类是风味更精准。除了一些进口小酒,那些白酒小酒也逐步摒弃了高度烈感,而是偏向“轻负担、易入口” 的低度化、柔和化表达,如泸州老窖的“黑盖小瓶”主打43 度绵柔口感,茅台推出的“茅台 1935 小瓶版”弱化了辛辣感,更适配自饮、佐餐、混饮以及女性消费需求“小聚、小饮、小酌”等轻松场景。
最后是场景更细分。小酒不再局限于年轻群体,而是覆盖了“加班后独酌解乏、周末家庭轻饮、旅途便携分享、晚安酒”等多元场景及多元消费人群。小瓶的便携性、低容量的低压力,让白酒从“正式场合的仪式感饮品”,变成“日常场景的陪伴式饮品”。值得一提的是,红标劲酒(125ml)在2024年逆势增长50%,单品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成为露酒领域首个百亿大单品。
三、“小产区”突围,挖掘风味宝藏
长期以来,白酒行业长期依赖“大产区”的光环效应。
如川酒“六朵金花”依托四川盆地的水、土、气候优势,构建起“浓香白酒核心产区”的认知;贵州茅台镇凭借“走出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独特地位,成为酱香型白酒的“黄金产区”;山西杏花村则以“清香鼻祖”的身份,奠定了清香型白酒的产区地位;更有苏鲁豫皖共同组成的“黄淮名酒带”,以及还有“黄河名酒带”等等。大产区的背书,确实为酒企提供了品质信任状,但也让行业陷入“产区同质化”的困境。
消费者提起浓香就想到四川,提起酱香就想到茅台镇,中小酒企若没有大产区加持,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但近年来,聚焦“小产区”的价值挖掘成为行业新的价值增长点。2025年,特色美酒产区的概念由中国酒业协会首次提出。而后,每个酒企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小产区”概念,试图挖掘自我产品不可复制的“小众风味密码”。
如山东云门酱酒的“青州”产区,作为大曲酱香的源头所在,其“陈甘净柔”的独特风味,让它不再是茅台的追随者,而是为北派酱香树立了一面旗帜。再如渑池的仰韶陶融香美酒,正立足当地7000年仰韶文化,以“陶”为特色,树立高端文化白酒旗帜;再如江西樟树的“四特酒”,凭借当地特有的“整粒大米酿造” 工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香型”白酒,再如皇沟馥香的河南永城产区也在围绕“汉文化、汉酒”积极探索......
这些颇具自我特色的酒企,不再依赖“大产区”的集体背书,而是深耕本地的风土、工艺与文化,将“小产区”的不可复制性,性转化为“小众风味”的竞争力。
四、小内容共鸣:营销深耕精准触达
过去,白酒营销依赖大规模广告投放,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牌等随处可见白酒广告。线下则通过举办大型品鉴会、经销商大会、促销活动等,广泛覆盖消费群体。但在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分散,这种“大撒网”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酒企开始转向“小内容”深耕,如转向抖音小课堂、小红书种草、温情短片等形式,它们通过场景化、私域化、互动化的内容,融入生活细节,并在小圈层里与消费者做朋友,从而建立情感共鸣和信任。
比如国窖1573冰·JOYS“灵感发酵局”空降北京798艺术区,今世缘的“家庭团圆”小短片,汾酒抖音小课堂,习酒“窖藏里的三餐四季”,牛栏山的“牛碧桶”,引发众多网友通过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调酒与品鉴经历......白酒已经从“说教式营销”转向“生活化融入”。
当酒桌文化退潮,白酒「小时代」,正成为消费需求升级与行业自我革新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形态与规模的调整,更是价值理念的重塑。
而那些真正能够放下身段,真诚地洞察并满足消费者每一个“小需求”,尊重每一处“小风土”、用心创作每一段“小内容”的企业,才能真正与时代共舞,赢得下一个风口。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