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催你“戒酒”的5个信号,若你全占了,就必须要考虑戒酒了!

有些事身体比大脑还诚实。有时候,嘴上说着“没事,小酌怡情”,可身体早就悄悄举起了“警告”的牌子。

问题是很多人看不懂这个信号,还以为就是年纪上来了,或者天冷了、压力大了,结果一错再错,把问题拖成了慢性病。

其实身体在提醒的方式,说白了也不复杂,只是很多人都懒得去察觉,或者根本不想面对。

酒这东西,对身体没有一点点“温柔”。别被一些流传的说法迷惑了,比如“喝点酒能活血化瘀”、“饭前一小杯有益健康”,这些在没有医学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安全饮酒量”,酒精对健康的影响是累加的。饮得越久、喝得越频,伤得越深。

别总想着自己身体好、代谢快,能喝不怕。长期饮酒带来的身体损伤,是“积蓄型”的,不吭声、不冒头,一旦爆发,基本就是不可逆了。

比如早上醒来手在抖,不少人都觉得是没睡好、血糖低,实际上这往往是酒精依赖性在作怪。身体已经在习惯性索要酒精了,和吸烟会上瘾一个道理。

这种抖和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脑中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的区域,受到酒精反复刺激之后,调控能力会变弱。

一些研究指出,长期饮酒者早起手颤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且多与饮酒年限、饮酒量直接相关。不是老年人特有的“帕金森”,而是酒精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

这种时候,继续喝酒只会加重问题,断酒虽然痛苦,但不断酒,会越来越痛。

再看看脸色发红这事,有人喝酒容易脸红,反倒被当成“酒量好”的表现,真是大错特错。脸一红,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东西。

这种酶负责分解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乙醛在体内堆积,不仅让脸红,还会增加致癌风险。有数据表明,脸红型饮酒者患食道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

亚洲人普遍有这个基因缺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喜欢“拼酒量”。脸红的背后,其实是身体在拼命排毒,但排不出去。

肝脏在撑、心脏在抢救、血管在绷紧,这时候还说什么“没事”,那真就是拿身体赌明天。

眼白泛黄这点,很容易被忽视。不少人以为是熬夜太多、睡眠不好,眼睛疲劳了,但真正的可能是肝脏已经发出“求救信号”。眼白泛黄,在医学上叫“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表现。

长期饮酒会造成肝细胞损伤,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就会沉积在眼球巩膜、皮肤等地方。

这时候黄疸只是“冰山一角”,往往伴随着肝功能异常,甚至发展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后一步一步拖成肝硬化。

肝没有痛觉神经,等到真感觉不对,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所以一旦发现眼白发黄,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和酒精有关,别还傻乎乎去买什么“清肝明目”的保健品,治标不治本,误了正事。

胃总是隐隐作痛,不少人一开始都归咎于饮食不规律,结果吃了半个月胃药不见好,其实是酒精作祟。

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非常强,尤其是空腹饮酒时,胃液分泌增多,胃黏膜直接裸露在刺激物下,轻则引发胃炎,重则出血、穿孔。

胃黏膜修复需要时间,可喝酒的人往往不等它好,就又“进攻”一次。慢慢地,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出现慢性胃炎或者糜烂。

特别是那种饭后总感觉胃胀、嗳气、烧心的,很可能是胃酸逆流在作怪。临床上常见慢性酒精性胃炎,就是反复折磨、不好根治,断酒是唯一有效办法。

记忆力下降,不少人以为是年纪到了,或者压力太大,其实有时候和饮酒直接相关。

酒精对大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只是控制平衡的区域,像是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形成和巩固,也是重灾区。

经常喝酒的人,在学习新东西时效率下降,短期记忆紊乱,想不起来刚发生的事,却记得二十年前的片段,这是酒精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

再发展下去,就是早发性痴呆。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两到三倍,且男性更严重。

一些看起来“还年轻”的人,三十出头就开始出现健忘、情绪不稳等情况,深挖原因,多半有长期饮酒史。

除了以上几个信号,情绪反复无常也很典型。饮酒影响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血清素这些和情绪密切相关的物质。短期看酒后可能有兴奋感,但这是暂时的“骗术”。

一旦代谢完,反而让人情绪低落。时间一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控制不住。这种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人际关系、工作状态,甚至诱发焦虑、抑郁等更严重的精神问题。

有些人自己也察觉到了不对劲,明知道喝完会难受,还停不下来,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心理依赖,和物质依赖一样危险。

免疫力下降,经常生病,这事听起来挺“宽泛”,但却是最常被忽视的酒精后遗症。酒精会直接影响白细胞功能,削弱免疫反应。

一些细菌、病毒原本能轻松应对,结果长期喝酒后,动不动感冒、发烧,或者小伤口难愈合。甚至有些人总是反复感染、肠胃菌群紊乱,免疫系统被压得喘不过气。

这种“慢性疲惫”状态,很难被准确识别,但长期堆积下来,身体整体抗病能力就是在往下掉。

特别是换季时期,别人没事,自己连着咳嗽半个月,那可真不是“体质虚”,而是酒精已经把免疫大门踹了一脚。

其实不少人不是不清楚这些危害,而是不愿承认,觉得自己“没那么严重”。但身体不会说谎,表现出来的每一个小异常,背后都可能是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营养学会. 酒精摄入对健康的影响[J].营养学报,2024,46(1):17-24.
[3]黄艳, 李虹. 酒精性肝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33(5): 321-326.
[4]刘娜, 胡璟. 长期饮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5,38(4):265-270.
[5]张浩, 王磊. 酒精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探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5,45(3): 190-19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养生   信号   身体   酒精   乙醛   眼白   情绪   肝脏   紊乱   神经   胆红素   酒精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