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号探秘人
编辑|2号探秘人
《南京照相馆》的热映,让中国人再一次真实看到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让无数观众落泪。
但这部基于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历史事实创作的电影,竟遭到众多日本网民的无端质疑。
不少日本网民质疑这一历史事件:
“中国宣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而当时南京的人口只有20万,因此这一数字值得怀疑。”
然而,事实是战前南京有百万人口,即便在战火之下,据战时留守的国际人士和中方机构估算,城内外的军民总数依然可达五六十万。
日方所提及的 20万,仅仅是日军占领后在极小范围“难民区”进行的单方面人口登记数据,根本不能代表南京全城人口数量,以此来否定30万遇难者的存在,无疑是自欺欺人。
还有部分日本网民声称,中国强调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这一数字,是为了在宣传上与广岛原子弹爆炸死亡人数大体相当,是一种所谓的“宣传行为”,甚至认为是“反日宣传”。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是不可磨灭的反人类罪行,怎能与旨在结束战争的广岛原子弹事件相提并论,又怎可被恶意揣测为宣传手段?
更可恶的是,一些日本网民宣称“进入南京的外国媒体没有一个亲眼目睹屠杀过程”“日军当时物资匮乏,没有弹药浪费在屠杀上”,以此来坚称南京大屠杀是“宣传捏造的虚构事件”。
但他们却对留守南京的西方外交官、教授、牧师和红十字会工作者等冒着生命危险用日记、信件、照片和胶片记录下的数百件日军暴行证据视而不见。
同时,太田寿男等日军人员的供词也清晰表明,他们亲手处理了大量尸体,铁证如山,岂容否认?
新当选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的参议员初鹿野裕树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称:
“竟然还有人相信南京大屠杀确实发生过,真是令人悲哀,日本军队是世界上最有绅士风度的军队,恪守‘不烧、不奸、不杀’三戒”。
日本网民的这些荒诞发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部分势力对历史教育歪曲、对侵略罪行否认的结果。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掩盖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逃避历史责任。
但历史不会因他们的否认而被改写,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不容置疑,不容忘却!
电影里有10个隐喻,看懂之后细思极恐。
细节一:编号 1213
影片中,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他的编号是1213,门牌号1937,对应了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期,1937年12月13日。
阿昌带着这个编号,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见证着日军的暴行,也见证着同胞们的苦难。
这个编号不仅仅是他身份的标识,更是历史的烙印,是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铭记与警醒。
细节二:日本摄影师
日本摄影师伊藤,他在拍摄时曾表示,战争结束后想拍电影。
这一情节暗示了现实中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在1937-1939年期间,作为日本华中派遣军直属军部野战瓦斯部队第二中队的一员,参与了侵华战争,他所在部队在南京外围投放催泪弹,为后续屠杀开路。
影片中的伊藤,就像是小津安二郎的化身,他表面上文质彬彬,拿着相机记录着一切,实则是日本侵略罪行的参与者和帮凶。
细节三:八纮一宇塔与城墙砖
“八纮一宇塔”的建筑材料来源于日本从世界各地掠夺而来的贵重石材。
在影片中,日本冲印师试图将南京城墙的砖块撬下,运回日本修建这座塔。
而南京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
宋存义举起城墙砖砸向侵略者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细节四:“打疫苗”
影片中,日军闯进安全区医院抓人时,对美国医生声称要组建临时医院,为人们 “打疫苗”,而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令人发指的罪恶——人体实验。
日军在南京设立细菌战部队,将无辜民众作为实验对象,用“打疫苗”的幌子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生物武器实验。
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军的残忍和邪恶。
细节五:百人斩竞赛
影片揭示了日军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参与的 “百人斩竞赛”,他们在南京街头以杀人为乐,竞相记录自己的杀人数量。
这一情节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暴行。
细节六:戏服和假象
高叶饰演的林毓秀被迫穿着戏服与日军拍摄全家福,这一场景充满了讽刺意味。
日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和平”“亲善”的假象,掩盖他们的侵略罪行。
然而,林毓秀脸上的无奈和恐惧,以及背后的断壁残垣和尸横遍野,却揭示了这一假象背后的残酷现实。
细节七:照片与枪
电影开头,相机拍照和子弹上膛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快门声与枪声同构,这种蒙太奇手法寓意深刻。
“在那个战场上,一张照片就如同一颗子弹。”
日军用相机记录他们所谓的 “战果”,试图宣扬他们的侵略行为;
而中国百姓则用相机记录下日军的暴行,将照片作为罪证,用来揭露日军的罪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细节八:小狗与百姓
日本摄影师拿着白米饭喂小狗,嘴里说着 “我们是朋友”,然而旁边却是小狗主人的尸体,镜头一转,更是残垣断壁和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
在侵略者眼中,中国百姓的生命如同蝼蚁,他们可以随意打杀,而对待一只小狗却表现出所谓的“友善”。
日本摄影师最后对王广海说的那句“不听话的狗”,将侵略者的伪善和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九:毓秀的遭遇
给日本人唱戏之前,她妆发整齐。
回来的时候,却衣衫不整、满脸伤痕。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刚开始的时候,老金媳妇嫌她脏,不让她睡床,可她非要睡到床上。
去日本人那里之后,她就睡到了地上。
没有太多的解释,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她的经历。
当被问到为什么将“凌虐戏”拍得如此隐晦时,导演申奥坚定地说: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
因为他不想让历史上的女性再次受到伤害,他也不会以此作为宣传噱头。
细节十:幸存的人
影片中,幸存走出南京城的主角团,是有林毓秀和老金儿子小豆子。
他们一个姓金,一个姓林,也就是金陵(南京)。
女性和儿童,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是最脆弱的群体,却也代表着延续和未来。
这或许就是《南京照相馆》最深刻的告白:幸存者的意义,从来不是遗忘伤痛,而是带着千万人的记忆,走向没有战争的明天。
《南京照相馆》删掉了很多暴力镜头,小朋友去看也没有问题。
但是另外一部电影《731》却因为有不少的血腥场景,一直没有上映,甚至本该在今天上映的,却突然撤档。
背后也有日本人在搞动作。
日本外务省向中方递交 3条外交照会,要求将“731部队”改称“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减 70% 敏感内容,甚至威胁召回驻华大使。
日本右翼团体也在雅虎日本发起“停止历史歪曲”请愿,8.3 万人签名,并通过海外 IP 组织180万条模板化举报,理由包括 “血腥影响青少年”“破坏中日友好”等。
历史就是历史,它不会被改变。
不管日本人再怎么否认,我们中国人不会忘记、不能忘记,更不敢忘记。
就像电影里那句让人震撼的话:
我们不是朋友。
永远也不会是。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欢迎关注@2号探秘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电影《南京照相馆》
观影人次突破1000万!《南京照相馆》细节隐藏真实历史伤痕——光明网
环球时报社评:坚决反对一些人网暴《南京照相馆》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