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个怪建筑,像被撕碎的日历,我上周路过时看见它立在街边,底座上有弹孔,翻开的页停在9月18日,那一页永远定在1931年,保安说这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不少人看完会红着眼摸碑上的字,我起初也不懂,后来跟讲解员听完整个展览才明白。
那天晚上我站在展厅里,听着扩音器里一遍遍响着炮火声,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军队炸了沈阳附近的铁轨,却说是中国人干的,东北军七千多人守着北大营,可上级下令不许还手,只有少数人偷偷开了枪,。
有个蓝色的布袋子,上面印着英文“TRUTH”,是1932年沈阳九个读书人偷偷收集证据时用的,他们冒着性命危险记下日军干的坏事,还在文件上敢签自己的名字,最后这些材料让国际法庭认定了日本侵略有罪,有个老太太在袋子前站了半小时,后来我听见她小声问女儿,要是现在遇上这事,你会怎么做。
展厅最深处有个冰柜,里头放着杨靖宇将军的遗物,棉衣破得能看见里头的棉絮,鞋子是用树皮缝的,旁边展柜里是他牺牲时胃里剩下的东西,全是草根和棉絮,一点粮食都没有,一个小学生突然哭了,说电视里抗联叔叔好像在吃零食,他妈妈蹲下来给他擦眼泪,说那是他们最后能吃的东西。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赵一曼的日记,她写给儿子的信被做成全息投影,字迹在玻璃上慢慢出来又慢慢消失,妈妈打仗受伤被抓,现在要牺牲了,但你长大得记住,咱们是为国家打的,有个白发老头看完,伸手摸着展柜,小声说,当年我爹就是跟着抗联打游击的,他袖口还别着一枚生锈的勋章。
走出博物馆时,夕阳把残历碑染得发暗,远处施工的轰鸣一声接一声,像是想盖过什么,又像是要把什么叫醒,保安指着碑顶那道裂痕说,这可不是坏了,是故意留的,说明历史没法真好全了,我摸了摸口袋,发现不知啥时候攥在手里的宣传册上,有张照片,是1945年抗联的人举着“胜利”旗,从废墟里走过,那一刻我才懂,这碑立在这儿,就是为了让咱们记住,有些伤不能让它结痂,有些喊声不能让它散了。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