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美制裁中国!荷兰冻结我国30个半导体项目,中方:绝不姑息

编辑|影子红了

文|影子红了

曾被视为商业伙伴的荷兰,如今竟对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痛下杀手,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国家安全,对于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我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安全这把万能钥匙

荷兰这次出手堪称一场教科书式的“组合拳”,司法与政府部门一道命令下来,安世半导体遍布全球的大约30个运营主体,资产与知识产权瞬间被冻结一年。

每日经济新闻

紧接着荷兰企业法庭一纸裁决,将母公司闻泰科技指派的首席执行官直接停职,这还没完,法庭还强制要求为安世任命一位新的外籍董事。

这位空降的董事可不是什么顾问,他手里握着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公司的控股权被实质性接管,更有报道指出,安世高达99%的股权都被强制置于托管之下。

这套操作行云流水,与其说是商业监管,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豪夺”。

当然任何“抢劫”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荷兰方面给出的官方解释,是那个我们已经听得耳朵起茧的词——“国家安全”。

可笑的是安世半导体多年来一直是荷兰当地的纳税大户,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如今一块贡献巨大的核心资产,突然就变成了“安全威胁”。

这种以“安全”为名,行掏空产业根基之实的做法,我们并不陌生。

美国那边就曾屡试不爽,动辄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或者让主要在线零售平台下架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的销售页面,理由同样是模糊不清的安全考量。

其实波兰也曾上演过类似戏码,他们以“俄罗斯无人机入侵”这种听起来颇为离奇的借口,悍然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这直接切断了中欧班列的一条陆路大动脉:马拉舍维奇口岸。

要知道,那里曾承载了中欧班列约九成的过境运输量。

波兰此举无异于将自己最重要的地理枢纽优势当作向西方献媚的“投名状”,可代价是什么?

每天高达2亿欧元的经济收入打了水漂,而他们最终换来的,不过是些象征性的援助,所谓的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无论是荷兰的技术节点,还是波兰的物流枢纽,一旦被政治化,其作为可靠商业伙伴的价值便开始急剧贬损,那个被当作杠杆的支点,本身已经摇摇欲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面对这种极限施压,被针对的一方难道只能束手就擒吗?恰恰相反,外部的封锁非但没能达成预期,反而倒逼着被封锁方开辟出全新的路径,并找到对方的软肋,实施精准的非对称反击。

当年波兰关闭陆路通道,以为能拿捏住中国的物流命脉,但中国的应对,不是在那个口岸上反复纠缠,而是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地球。

北极航道被激活并投入使用,一条全新的、更稳固的立体物流网络就此构建,波兰的“卡脖子”行为,瞬间变得滑稽且毫无意义。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中美博弈的牌桌上,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百分之百的惩罚性关税,一边又通过副手释放信号,说什么只要中方“理性”就愿意谈判,言行充满了矛盾。

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宣称民众已为贸易战做好万全准备,可一旦被记者追问细节,语气又会不自觉地缓和下来。

这种虚张声势的背后,是自身产业链的脆弱,中国没有选择在所有领域都“以牙还牙”,而是瞄准了对方的要害。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的技术、设备及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招精准地打在了西方高科技产业链的“七寸”上。

央视新闻:商务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特朗普政府对此的反应极其激烈,将其形容为“非常奇怪且充满敌意”,这种气急败坏的措辞,恰恰暴露了他们在高科技供应链上对中国的依赖,也彻底打乱了其原有的极限施压节奏。

事实证明,每一次外部封锁,都成了被封锁方进行压力测试和系统升级的绝佳机会,杠杆的另一端不仅没有被撬动,反而触发了千钧之力的强力反弹。

关上门反倒逼出个武林高手

这种“经济武器化”的策略的后果,是它从根本上消解了施压方未来的影响力,试图利用技术依赖来控制别人,最终的结果是彻底摧毁这种依赖关系。

观察者网: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在很多人看来,恰恰会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每一次外部的打压,都在为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添砖加瓦,都在提醒我们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光刻机等核心装备的研发上正不断提速,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比例持续提升,这正是对外部封锁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应。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战略层面进行调整,致力于推动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单一国家的贸易机制,比如构建“全球减一(美国)”的经贸体系。

这种做法的本质,就是从根源上增强整个经济系统的韧性,消除未来被别国“卡脖子”的风险。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荷兰,当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最终建成完整生态,不再需要阿斯麦的光刻机时,荷兰政府如今在安世事件上取得的政治“胜利”,将会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阿斯麦公司高管曾私下表达过对失去中国庞大市场的忧虑,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荷兰政府的政策也并非铁板一块。

就在2023年,他们就曾因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对光刻机出口政策进行过调整,这表明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可能亲手埋葬自己未来市场份额的道路。

真正的国家实力,从来不在于能否一时“卡住”别人,而在于能否构建一个让自身持续发展,且无法被别人轻易“卡住”的坚实根基。

当尘埃落定,荷兰或许会悲哀地发现,它费尽心机抢走的,根本不是中国的发展机遇,而是它自己的未来。

文章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半导体业务核心资产突遭荷兰政府冻结一年 闻泰科技:坚定维护权利,呼吁尊重商业规律和产业共生关系

央视新闻:商务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观察者网: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科技   荷兰   中方   半导体   中国   我国   项目   波兰   政府   光刻   中欧   中国企业   稀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