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专家劝莫迪投降:中国有战略资源,咱没有,得拉拢美国对付中国

据《The Print》8月5日报道,布朗大学教授阿肖托什·瓦什尼撰文分析印度在特朗普经济战威胁下的处境。

文章认为,印度出口结构缺乏不可替代品,美国一旦加收额外费用,印度很难找到有效对策。

同时,印度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来制衡中国,无法像中国那样对抗特朗普。

瓦什尼强调,特朗普的逻辑并非经济,而是政治,既对敌人,也对盟友统一施压。

文章表面上是在提醒莫迪政府清醒认清国际现实,但实质上却在暗示: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没有选择,唯一的道路就是忍受。

这种分析实际上就是在劝莫迪不要抵抗,把妥协粉饰为理性选择,其内核是对美国的退让。

印度国旗和美国国旗

瓦什尼在文中用中国作为对照,解释为什么中国能够顶住美国压力,而印度却做不到。

他指出,中国凭借对稀土资源的“几乎不可替代的控制”,在经济战中有硬刚美国的底气。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战略资源,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放弃从中国获得供应,这使得特朗普在对华经济战中,不得不退让。

与此相比,印度出口的商品大多可被替代,没有任何一项能让美国企业或消费者无法舍弃。特朗普一旦加收额外费用,美国可以立刻转向其他市场,印度的出口就会受到沉重打击。

此外,印度安全环境恶劣,长期需要依赖外部大国来平衡。

冷战时期,苏联是支撑印度安全的重要力量,而现在的俄罗斯已无力扮演那个角色。

这种背景下,印度在对美关系中天然处于劣势。

瓦什尼的逻辑就是,既然印度没有中国那样的战略筹码,那就不能学中国硬刚美国。

特朗普和莫迪

文章还提到,如果过去三十年里,印度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能像中国那样快速崛起,就无需依赖美国,如今也能堂堂正正地独立行动。

但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虚构的幻想。

把当下的困境解释为没赶上中国,实际上是推卸责任,避免讨论印度当下可以采取的政策选择。

即便国力不及中国,印度依旧可以通过多边外交、区域合作和产业升级来积累筹码,而不是完全依赖美国。

更关键的是,国际关系从来不是静态的。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依然凭借战略定力和艰苦奋斗逐步提升地位。

瓦什尼却暗示,除非印度重演中国式崛起,否则就只能依赖美国。

这种历史假设实际上是把退让合理化,把依赖包装成无可奈何的宿命,否认了印度当前依旧有谋求战略主动的可能性。

莫迪

归根结底,这篇文章代表的就是一种精致的投降主义。

精致之处就在于它不直接喊投降,而是用学术理论和现实主义分析,把屈从说成冷静,把妥协描绘成成熟。

它将印度的结构性弱点绝对化,宣称出口无不可替代品、安全必须依赖美国,从而剥夺了抵抗的可能。

同时还把主动权转移给外部,提出只有美国法院或消费者才能迫使特朗普让步,让印度放弃自主作为。

而且还刻意抹去印度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比如与欧盟、东盟深化合作,或在新兴产业培育类似稀土的战略筹码,而是把所有路都堵死,只留下依赖美国一条。

因此,看似客观中立,实则是在暗示:接受不公才是理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战略   专家   资源   印度   稀土   经济   筹码   暗示   替代品   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