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公为何提出将四川省一拆为二?背后的决策基于现实考虑

1985年1月19日,一句话改变了中国版图。

81岁的邓小平听完三峡工程汇报后说:“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就这一句话,12年后重庆直辖了。好好的四川为什么要拆?邓小平这么做,有什么深谋远虑?

先说说当年的四川有多大,只人口就1.1亿,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加上浙江省的人口总和,占地5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四川省还要大一圈,是全国管县最多的省。

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蒲海清自己都说:“我在四川当了11年副省长、副书记,连所有的县都没走完。”

邓小平早就看出了问题,多次提到,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一个省长要管1.1亿人,平均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关注?政策从省里到县里要过多少道手?消息传达要多长时间?这样的省份,想发展快都难。

1985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7年,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红红火火。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现代化城市,上海重新焕发活力,广东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西部却还是老样子。

邓小平心里着急,原本的思路就是先让东部富起来,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帮助中西部也走向富裕了。现在第一步基本完成,该考虑第二步了,不过问题是,西部这么大,从哪里突破?

邓小平的眼光瞄准了重庆。为什么是这座城市?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它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当地人很有闯劲,历史上一直是对外开放的先锋,重庆当时只是四川的一个城市,受着管辖,发挥不出来应有的本事。

1985年,大家讨论起三峡工程,移民是个大问题,100多万人要搬家,85%都在重庆地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李鹏的想法是成立“三峡省”,专门管这事,邓小平看得更透彻,他一下子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移民问题确实要解决;第二,四川太大的问题也要解决;第三,西部发展的问题更要解决。

来一个“四川分两省”的方案,三个问题不就一起解决了吗?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成立,此时邓小平已经去世了,但这步棋的威力才刚刚开始显现。先看数据,重庆人均GDP从1997年的5253元涨到2017年的63689元。20年时间,翻了12倍。

重庆直辖后,西部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龙头城市,不再是“老大哥”四川省的一个小弟,而是直接对标北京、上海、天津的存在。

邓小平做出这个决定,是多次到重庆视察后,深思熟虑的结果。1958年,他发现重庆副食品供应紧张,当场决定把巴县、綦江、长寿三个县划给重庆。这一招,既解决了重庆的吃饭问题,又促进了这三个县的发展。

1965年,邓小平在重庆待了8天,深入考察军工企业。1980年,他坐船从重庆到武汉,一路考察三峡,为后来的三峡工程做准备。这些细节说明什么?说明邓小平对重庆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拍脑袋,而是经过深入调研的。

邓小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要过很多年才能看出其价值,重庆直辖就是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现实   重庆   城市   西部   人口   工程   上海   綦江   不便   移民   巴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