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都早逝,丈夫又太苍老,81岁刘兰芳现仍卖力商演不敢退休

在评书艺术的长河里,刘兰芳是一座无法绕过的丰碑。这位 81 岁的国家一级演员,本该在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却因接连失去两个儿子、丈夫年事已高且身体渐弱,至今仍活跃在商演舞台上。她的坚持,既是为了维系家庭生计,更是为了守住评书这门古老艺术的火种,这份执着里藏着岁月的重量与生命的韧性。

耄耋之年的 “忙碌日常”:舞台与生活的双重坚守

2025 年 9 月,《北京日报》记者探访刘兰芳位于北京的居所时,推开房门看到的场景颠覆了人们对 “耄耋老人” 的固有想象。她身着素色中式上衣,指尖涂着一抹显精神的红色甲油,腰杆挺得笔直,说话时声音洪亮底气足,完全看不出已是 81 岁高龄。身后的丈夫王印权比她大四岁,头发早已全白,身形微微佝偻,却始终用温和的目光追随着妻子,那眼神里的宠溺,是几十年相伴沉淀下的默契。

这套三室两厅的老北京住宅,没有华丽的装修,却处处透着生活的温度。门口挂着端午节没来得及摘下的艾草,叶片虽有些干枯,仍残留着淡淡的清香;角落的置物架上堆着新鲜的南瓜和洋葱,是老两口日常做饭的食材。客厅中央没有气派的大茶几,只放着一张圆形小木桌,桌面上摊开着刘兰芳刚写完的评书手稿 —— 字迹密密麻麻,页边和行间满是修改的墨迹,有些地方还贴着小纸条补充情节,能看出她对每一段内容的较真。

“快进来坐,地方不大,别见外。” 刘兰芳热情地招呼着,说话间还随手拿起桌边的折扇,即兴展示了一段评书基本功。只见她手腕轻转,折扇在手中灵活翻飞,时而化作劈砍的刀,时而变作横扫的棍,动作行云流水,一套下来脸不红气不喘,扇面开合间还带着恰到好处的节奏。一旁的王印权看着她,嘴角始终挂着微笑,偶尔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珍宝。

当记者问起是否该歇一歇时,刘兰芳笑着拿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的日记本 —— 翻开才发现,里面根本不是日常随笔,而是密密麻麻的工作行程表。“你看三月份,从河北雄县的巡演,到河南社旗的文化活动,再到重庆、山东青岛的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中间就没空过。” 她指着行程表上的标注,语气里带着一丝忙碌的无奈,却更多是对舞台的期待,“累肯定是累,但一想到能上台说评书,就觉得心里踏实。”

上半年的日程表更是让年轻记者都自愧不如:沈阳 “曲苑流芳” 专场演出、河北柏乡、博野的基层巡演、“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论坛…… 除了演出,她还坚持每天伏案创作,要么打磨新的评书片段,要么整理旧稿。到了晚上,这位 “老顽童” 还有个特别的爱好 —— 看网络穿越小说,每天都会给喜欢的作者固定打赏 50 元,还常跟王印权开玩笑:“你别觉得这是新鲜玩意儿,其实跟咱们老祖宗的《聊斋》《封神榜》一样,都是换了个壳子的故事,里头的人情世故没变。”

艺术生涯的高光:《岳飞传》里的时代记忆

刘兰芳对评书的热爱,从年少时就扎下了根。上世纪 70 年代末,收音机还是家家户户最主要的娱乐工具,1979 年,她与王印权共同整理创作的《岳飞传》在广播里播出,瞬间掀起了一股 “评书热”,成为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符号。

那时他们住在一间只有 10 平米的小平房里,白天要去单位演出、上班,只能等到晚上孩子们睡熟后,才能在饭桌前开始整理书稿。昏黄的灯泡下,刘兰芳趴在桌前逐字逐句梳理情节,王印权负责核对历史细节,常常是王印权熬不住先趴在桌上睡着,刘兰芳还在借着微弱的灯光修改台词,有时写到凌晨,手指都因为握笔太久而僵硬。

就是这样呕心沥血创作的《岳飞传》,播出后创造了奇迹 —— 每天广播响起的时间,街头的商店会暂停营业,工厂的车间会暂时停工,就连放学的孩子都早早跑回家,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都传出刘兰芳铿锵有力的声音。她的评书吐字清晰,擅长用不同的语调塑造人物,讲岳飞的豪迈时声音激昂,说岳母刺字时又带着细腻的情感,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此后,刘兰芳又推出了《杨家将》《呼家将》等经典作品,每一部都大受欢迎。她的表演打破了传统评书的性别局限,既有女性的温婉细腻,又有男性的豪迈大气,开创了评书艺术的新风格。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她的影响力堪比如今的顶流明星,不仅多次登上春晚舞台,还斩获了中国曲艺界最高奖 “牡丹奖”,“国家一级演员” 的称号对她而言实至名归。

命运的重击: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然而,命运却在刘兰芳最辉煌时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与王印权共育有三个儿子,原本和睦的家庭,却接连遭遇丧子之痛。早在 1990 年代,年仅 25 岁的三儿子王鹏就因重病离世,那段时间刘兰芳几乎崩溃,每次上台前都要躲在后台调整很久情绪,才能强撑着拿起折扇开口。

本以为时间能抚平伤痛,可 2023 年 11 月,次子王玉的离世再次将她推入深渊。王玉是相声名家侯耀文的弟子,与郭德纲是师兄弟,在曲艺圈小有名气。他 16 岁就加入鞍山曲艺团,和搭档宋德全合作的《网友》《说谚联》等作品多次登上央视,还拿过不少曲艺奖项,前途一片光明。可天妒英才,王玉不幸患上胃癌,经过四年多的顽强抗争,病情还是恶化成食道癌,最终在 55 岁这年离开了父母。

两次丧子之痛,几乎压垮了这个家庭。如今 60 岁的大儿子王岩成了老两口唯一的依靠,他继承了父母的曲艺事业,在二炮文工团表演快板,也曾代表母亲参加单田芳先生的追思会。但王岩的事业发展平平,收入仅够维持自己小家庭的开销,有时甚至需要刘兰芳夫妇补贴。正是这样的家庭状况,让本可安享晚年的刘兰芳不得不继续奔波 —— 多演一场,就能多攒点钱,既不给儿子添负担,也能让自己和丈夫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相濡以沫与艺术传承:岁月里的温暖与坚守

这些年,刘兰芳的生活始终围绕着 “演出、创作、照顾老伴” 三点展开。每次出门参加商演,王印权都会坚持送她到门口,帮她拎着演出用的折扇和手稿,反复叮嘱 “路上小心,到了给我报个平安”;等她演出归来,总能看到王印权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等候,手里还端着一杯温好的茶水。刘兰芳也总记着丈夫的喜好,到各地演出时,会特意买当地的特色小吃带回来,比如天津的麻花、山东的周村烧饼,每次都能让王印权笑得像个孩子。

在刘兰芳看来,评书不仅是谋生的手艺,更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绝不能在自己这代人手里断了。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里邓力群、高元钧、赵玉明、袁阔成等 11 位艺术界大家齐聚一堂,如今照片里的人只剩下她还健在。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她都会更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还能开口说,我就不能停下,得把评书的根留住。”

如今,81 岁的刘兰芳依旧奔波在各个演出场地,有时是大型的曲艺专场,有时是基层的文化活动,无论舞台大小,她都会提前到场彩排,认真对待每一次表演。舞台上,她握着折扇,一开口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舞台下,她牵着丈夫的手,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背影里藏着岁月的沧桑,却也透着无人能摧的坚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娱乐   个儿   卖力   苍老   丈夫   刘兰芳   评书   演出   曲艺   折扇   都会   舞台   艺术   儿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