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了个玩笑,第一个倒下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百年中立的瑞士


瑞士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是身为中立国的安全性,是身为银行之都的信誉,当瑞士抛弃中立倒向美国,制裁俄罗斯,其经济衰退似乎已经成为了必然。

今年8月,瑞士央行紧急降息25个基点,试图拯救濒临衰退的经济。这个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如今正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瑞士经济拉响警报,抛弃立国之本又遭美国捅刀

瑞士央行这次真的急了。8月下旬,他们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24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六次降息。央行行长马丁·施莱格尔无奈地表示,低通胀和疲软的价格压力迫使央行做出这一决定。

数据显示,瑞士通胀率在今年5月跌至负值,这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经济学家预测,瑞士2025年平均通胀率将仅为0.3%,2026年也只有0.6%。这种通缩环境对经济来说是致命的。

更糟糕的是,瑞士法郎持续走强,自特朗普4月初宣布对贸易货币大规模加征关税以来,瑞士法郎兑美元汇率已经上涨了8%以上。

作为避险货币,每当全球市场承压时,瑞郎就会升值,这系统性地压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

瑞士危机的根源在于它放弃了持续200多年的中立国立场。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以来,瑞士几乎从未参与任何对外战争,也从不在国际冲突中选边站队。

这一切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改变了。瑞士政府不仅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还公开放弃了瑞士银行一贯的客户隐私保护措施,向西方国家披露俄罗斯政府、企业及个人的金融信息,甚至冻结了俄罗斯在瑞士的存款。

这一举动彻底摧毁了瑞士银行的信誉。瑞士银行协会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外国客户从瑞士银行取出的资金已接近1500亿瑞士法郎。到2025年8月,瑞士银行流失的私人财富总额已达到4800亿美元。

就在瑞士经济岌岌可危之时,美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给了瑞士致命一击。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瑞士征收高达39%的关税,这一税率在美国对全球各国的税率中属于第二高水平。

瑞士联邦主席祖特尔与副主席帕姆兰紧急赶赴美国进行磋商,但最终无功而返。8月7日,美国对瑞士实施的新关税正式生效。

这对瑞士出口来说是沉重打击。瑞士近一半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市场,包括著名的手表、机械和巧克力。

2023年瑞士手表出口额曾高达200亿法郎,但关税一出,订单量锐减,工厂被迫裁员,失业率上升。

难以成功的自救措施,给我们带来的其实

瑞士银行业的崩塌速度令人震惊。随着客户信任度大幅下降,大量资金开始从瑞士流出,转向新加坡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私人银行托管资产增长30%,其中大部分来自瑞士。迪拜更是推出“免税+保密+不问资金来源”的政策,直接抢夺瑞士的客户。

曾经管理全球2.4万亿美元跨境财富的瑞士银行业,如今市场份额从35%跌至25%以下。一位瑞士银行高管私下抱怨:“我们花了百年时间建立的信誉,却被几个月的政策失误毁掉。”

瑞士危机不仅体现在经济和金融层面,还深入到了社会内部。瑞士国内舆论开始分裂,德语区居民支持援助乌克兰,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则更倾向于保持传统中立。

这种民意矛盾让瑞士联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左右为难。一方面要应对国际压力,另一方面要平衡国内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瑞士政府的决策效率大大降低。

更糟糕的是,瑞士的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等级跌至一星。美国司法部在2025年对瑞银开出天价罚单,指控其协助俄罗斯洗钱,导致瑞银私人银行业务被提走1200亿美元资产。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瑞士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自救。今年,瑞士政府宣布计划将部分国有化方案提上议程,但国内舆论强烈反对用纳税人的钱拯救大客户。

瑞士央行则尝试通过技术手段重建信任,如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透明度。但这些“数字化转型”能否挽回客户信任,仍是个未知数。

在货币政策方面,瑞士央行已经将利率降至零,市场开始讨论瑞士央行是否将再度实施负利率政策。

但瑞士央行行长施莱格尔表示:“我们不会轻易做出实施负利率的决定。我们非常清楚,负利率对经济中的许多参与者都是一种挑战。”

瑞士的危机给全球各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一个国家的信誉和立场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一旦失去,很难重建。

瑞士从1815年正式确立中立地位到2022年放弃这一立场,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让瑞士赢得了世界的信任,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但在短短几年内,这一切都改变了。

其他中立国,如奥地利和瑞典,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芬兰在2023年加入北约,瑞士的“中立神话”崩塌后,更多国家意识到:在大国博弈中,真正的中立几乎不可能。

瑞士的遭遇仿佛是一出现代版希腊悲剧:一个国家因为背离自己的立国之本而遭受惩罚。今年8月的降息举措,不过是这出悲剧的最新一幕。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瑞士的中立地位原本是其最坚固的防线。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大国之所以承认瑞士的永久中立,正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小国作为缓冲地带。

瑞士政治家们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瑞士放弃中立立场投向美国,原本指望获得保护,最终却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这对所有国家都是一个警示:在大国博弈中,小国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自主性,而不是盲目选边站队。

瑞士的崩塌过程尚未结束,但这个案例已经足以写入国际关系教科书。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国家的决策者深思。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瑞士央行下调政策利率至0%

2025-06-19 22:47·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乌克兰   瑞士   玩笑   历史   央行   美国   中立国   俄罗斯   银行   经济   大国   客户   瑞士法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