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3%!从全国第一到跌幅第一,民营经济第一城都经历了什么?

温州这座城市,在房价这事儿上,简直就是中国楼市的一个活生生的教科书。回想2011年,那时候温州房价在全国内地城市里头拔尖,市区平均每平方米三万三千块钱左右,有些高端楼盘甚至冲到十万以上,比杭州、宁波、北京、上海都高。不少人当时觉得温州人钱多,炒房团到处扫货,民间资金像不要钱似的往里砸。结果呢,从那高峰开始,一路下滑,到现在2025年,累计跌幅达到了63.14%,成了全国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这中间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泡沫吹得太大,政策一收紧,资金链一断,市场就崩了。

先说说房价怎么涨起来的。温州人做生意有名,早从2001年就开始组团去上海买房,那年温州晚报搞了个活动,157个人当场成交49套,总共6500多万。这事儿一火,炒房团就壮大了,2001到2004年,三大报纸组织了近百次外地看房团,会员破6000人。大家玩的是快进快出,用民间借贷加杠杆,规模买房。温州本地房价也跟着飞,2006年市区均价8045元每平方米,到2011年飙到34674元,涨幅超330%。绿城鹿城广场那种项目,单价过十万,简直离谱。但这背后是民间金融在撑腰,农村里的“老太太银行”把闲钱集起来,高息贷给炒房的人,杠杆玩得飞起。

可好景不长,2010年国家调控政策密集出来,限购限贷直接戳中要害。温州炒房模式太依赖杠杆,资金链一紧就出问题。2011年成了转折点,那年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好多企业主跑路,债务连锁反应。炒房的人资金回不来,只能集中抛售房产,踩踏效应来了。数据显示,2011年高峰三万三,到年底就滑到两万八左右。

法院查封的断供房至少3000套,报纸上整版登拍卖广告。2012年更惨,信贷继续收紧,银行不良贷款率升到5%,暂停房产抵押。春节后,炒房团抛售外地房产,本地供应大增,鹿城区高层小区均价破两万五,原业主亏20%以上。司法拍卖超500套,起拍价七折。夏天政府试着稳市,降税费,但投资客跑光了,瓯海区二手房跌到一万八,同比掉30%。年底成交量腰斩,库存八万套。

2013年,全国楼市有点回暖,但温州泡沫太大,恢复慢。年初法院处理断供房过千套,拍卖会每周开,竞拍人少。永嘉县工业园周边从一万五跌到八千,工厂关门人口流出。民间借贷利率从月息三分掉到一分,资金转银行存款。温州大学调研显示,居民买房意愿低点,家庭还贷负担超50%。夏天成交停滞,烂尾楼出现。龙湾区机场附近跌到一万二。秋天调控放松信号有,但市场信心没了,投资客去周边城市。二手挂牌增20%,议价空间15%。年底均价一万八,全年从高峰算跌超40%。

接着2014年,深度调整。银行恢复贷款但首付40%,审批严。温州松绑限购,允许外地人买,但没人响应。苍南县沿海别墅从五万跌到两万五,业主资产大缩水。司法拍卖累计三千套。企业重组多,房产变现需求大。夏天成交月均不足两千套。瓯江口新区项目延期,周边房价掉10%。秋天全国房价稳,温州均价一万六。商会呼吁稳市,民间资金仍谨慎。年底库存消化周期24个月,开发商破产案多。

2015年终于触底,均价一万六千九百七十六,从2011腰斩。国家降准刺激,成交小回升。瑞安市乡镇稳定一万。法院拍卖减到月两百套。夏天试探性购买,核心区二手微涨5%。但整体跌幅定型。

后来几年,温州房价波动小。2016后小幅震荡,2017调控加剧限售。2018棚改推局部上涨。2019疫情影响,成交暂停后恢复。2020均价回两万。2021调控紧,核心区从三万跌到郊区一万五。2022库存压大,跌幅扩。2023二手同比降10%。2024经济普查后,市场信心弱,继续滑。2025上半年,市区均价约一万二,累计跌63.14%,全国之最。这跌幅不光是楼市,还拖累经济,好多资金卡在房产里,实体融资难,转型耽搁。

话说温州为什么叫民营经济第一城,得从它的根说起。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作坊兴起,生产皮鞋、打火机、低压电器,出口全球,形成集群。90年代,温州商人网络扩,资金靠民间渠道循环,年利率常超20%。2001年媒体推购房活动,资金分流房产。2005后房价涨脱离产业,制造业成本升,企业移内地,外来工人收入低,人口减,需求弱。产业单一,劳动力密集型工厂面临升级压力,深圳苏州靠科技高端制造超车,温州优势弱化,对房价支撑不足。

楼市崩盘后,温州经济受重创。2011到2013,老板跑路、资本出逃,中小企业超1.2万家资金问题倒闭。产业转型错过窗口,GDP到2024才近万亿门槛,而杭州宁波早进万亿俱乐部。房价暴跌重创民资雄厚形象,逼退资本,关键节点上落后。

不过,温州没就这么趴着,这些年转产业升级,抓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2024年,第五次经济普查修正数据,GDP9718.85亿,排非省会地级市前十。2025上半年,GDP4831.89亿,增533.89亿,全年破万亿没悬念。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全省领先。汽车制造涨25.1%,计算机通信20%,电气机械1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6.3个点。高新技术产业增12%,战略新兴12.6%,高端装备13.6%,数字经济核心制造14.2%,都超平均。外贸强,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9.7%,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六行业两位数增长。温商网络帮忙,竞争力回升。

数字经济也亮眼,2025报告排全国百强城市第20位,连续三年升位。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培育双轮驱动,“5+5”集群规上工业增12.4%和12.9%,成GDP领跑全省引擎。装备制造增16.9%,船舶58.8%,汽车27.7%,企业如恒力重工、中远川崎、奇瑞产能释放快。

基建上,温福高铁是重头戏。2025年9月29日开工,全长302.4公里,温州段99公里,时速350公里,投资734.5亿,建期5年。建成后,温州到福州1小时,缩短与珠三角、粤港澳时空距离,承接产业辐射。

温州东站与龙湾机场联动,换乘3分钟,建空铁超级枢纽。周边50万到70万平方米站城综合体,发展临空制造、跨境电商、国际会展,到2030年新增5万就业,千亿集群。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温州从边缘变枢纽,吸引宁德时代资源外溢,正泰集团新能源中心、远景能源零碳园落地,建先进制造体系。

温州这经历,给其他城市提了个醒。房地产不能当核心,炒房推高房价是无源之水,环境变泡沫破,资产缩水挤占实体资源,拖累转型。绝大多数地级市,高房价脱离产业是负担。产业才是竞争力,温州调整后聚焦制造高新,实现复苏,证明实体是本。苏州无锡实践也一样,扎牢产业根基,经济稳增长。

找准定位借区域协同也关键。温州高铁融入沿海网,定位枢纽和制造基地,避免同质竞争。这路径,其他城市可学。从房价巅峰到转型,温州在房地产与实体间找平衡。现在摆脱地产依赖,向万亿GDP和制造基地迈进,提醒更多城市,夯实产业、准确定位,才可持续。

这事儿说到底,温州民营经济韧性强,从跌幅第一爬起来,靠实打实转型。房价暴跌是痛,但逼出新生路。未来看,温州经济节奏会跟上,房价稳住,产业领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跌幅   全国   温州   房价   资金   产业   民间   房产   经济   二手   楼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