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人物既能打仗又善内政,可谓是出将入相。他们在外能够统领大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又能改革内政,辅佐帝王。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九位这样的人物(以下是按照历史时间排序)。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早年经商,后经鲍叔牙推荐辅佐齐桓公,任相国四十余年。军事上推行"尊王攘夷"战略,前681年主持北杏会盟,以周天子名义协调诸侯纠纷,通过经济制裁与联合军事行动压制不臣之国,避免大规模战争。内政方面创立"三国五鄙"制度,将行政与军事结合,推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等级征税,设立盐铁专营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三选法",从基层推荐贤能。其政策使齐国迅速发展为最强诸侯,促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主持诸侯会盟九次,稳定东周政局。管仲的治理思想收录于《管子》一书,涉及经济、法律、军事等领域,其盐铁专营、平准均输等政策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被誉为中国古代改革家的典范。
管仲
吴起是战国时期军事家与政治家,生于卫国左氏,早年师从曾申习儒术。前410年任鲁国将军,以弱胜强击退齐军。前409年转投魏国,受李悝推荐任西河郡守,创建"武卒制"选拔精锐步兵,依体能标准配备铠甲兵器,实施阶梯式军功爵制。驻守西河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场,全胜六十四场,迫使秦国不敢东进。著《吴子兵法》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军事思想。前387年受排挤投奔楚国,任宛守一年后升令尹,辅佐楚悼王推行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裁减冗官,迁贵族至边地垦荒,强化王权集中。变法使楚国军力迅速增强,前381年大败魏军于州西。楚悼王死后遭贵族追杀,伏于王尸而亡,变法随之废止。其军事改革与商鞅变法并称战国两大制度创新,提出的"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思想影响深远。
吴起
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与军事家,155年生于沛国谯县,20岁举孝廉入仕。192年收编青州黄巾军为"青州兵",奠定军事基础。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任司空执掌朝政,推行屯田制招募流民垦荒,恢复中原农业经济。200年在官渡之战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统一中国北方。207年北征乌桓平定边患,208年任丞相,同年南征荆州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213年晋封魏王,颁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打破汉代门第观念重用寒门士人。216年改革赋税制度,抑制豪强兼并,加强中央集权。治军方面注兵法研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理论作品。220年病逝于洛阳,终年66岁,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其推行的屯田制、九品中正制等政策为魏晋南北朝制度奠定基础,文学成就以《蒿里行》《观沧海》等乐府诗著称,被收录于《魏武帝集》。
曹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军事家,181年生于琅琊阳都,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214年助刘备取益州,221年任丞相录尚书事。军事方面,225年率军南征,采取"攻心为上"策略平定南中叛乱,改善民族关系。227年起主持五次北伐曹魏,期间发明木牛流马解决粮运难题,改良连弩与八阵图战术,在卤城之战中大败司马懿。内政方面推行"务农殖谷"政策,都江堰设堰官,开发汉中屯田,使蜀汉"田畴辟,仓廪实"。法治严明,制定《蜀科》做到"赏不遗远,罚不阿近"。228年上《出师表》奠定"北定中原"战略,234年八月病逝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其"鞠躬尽瘁"精神成为忠臣典范,治国方略载于《诸葛亮集》,发明成果体现古代科技应用,治蜀成效保障了弱国长期对抗强敌的军事能力。
诸葛亮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治家与军事家,325年生于北海剧县,少时家贫好学。357年经吕婆楼推荐辅佐苻坚,任中书侍郎。军事方面,367年平定五公之乱,370年统兵六万攻灭前燕,于潞川之战大破慕容评三十万大军,次年俘燕主慕容暐,完成北方统一。内政方面推行全面改革:创立"荐举赏罚制"整顿吏治,镇压豪强樊世、强德;广设学堂弘扬儒术,每月亲临太学考校生徒;推广区种法增产粮食,兴修泾渭水利工程。任丞相十五年使前秦出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景象,兵力增至百万。375年病逝前谏阻苻坚南征东晋,遗言"晋不可伐"。苻坚追赠武侯,以诸葛亮之礼治丧。其改革措施被纳入《秦记》,治国方略深刻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成为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成功的典范案例。
王猛
李靖是唐初军事家与政治家,571年生于京兆三原,精熟兵法。617年投奔李渊,参与唐朝开国战争。621年率军平定荆州萧铣,统水陆十二军顺江东下,迫萧铣出降。623年讨灭辅公祏叛军,平定江南。629年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三千精骑夜袭定襄,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解除北疆威胁。635年以高龄西征吐谷浑,克服高原缺氧环境,远程奔袭至青海湖击溃伏允可汗。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其军事思想强调奇正相生、虚实结合,所著《李卫公问对》探讨阵法与兵法原理,列入宋代《武经七书》。晚年主动交还兵权,闭门谢客。649年病逝,享年79岁,陪葬昭陵。其一生指挥大型战役十余次皆胜,实现中原王朝首次控制河西走廊与漠南地区,唐太宗誉其"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成为唐代武将功成身退的典范。
李靖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与文学家,989年生于苏州吴县,1015年进士及第。1040年西夏战争爆发后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策略,修复堡寨、招募土兵、兴办营田,组建"康定军"稳定边防,西夏军叹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重点整顿吏治与科举制度。新政受阻后外放邓州、杭州等地任职,期间兴建学校、赈济灾民。文学成就卓著,创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大夫精神,开创豪放词风。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号"文正"。其军事防御体系为后世范雍、韩琦延续,教育改革推动宋代儒学复兴,政治思想收入《范文正公集》,成为北宋理学发展的重要先驱。
范仲淹
于谦是明朝中期政治家与军事家,1398年生于浙江钱塘,1421年进士及第。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后,任兵部尚书主持危局,否决迁都南京提议,拥立景泰帝稳定政局。十月指挥北京保卫战,集结二十二万军民死守九门,亲自督战德胜门,以火铳伏兵击退也先主力,血战五日迫使瓦剌退兵。战后改革京营制度,创立团营制强化中央军力,整顿边防屯田。1457年英宗复辟后遭石亨等人诬陷,以"谋逆罪"被处死,1475年弘治帝平反追谥"忠肃"。其军事指挥避免明朝重蹈北宋靖康之耻,政治举措延续了王朝命脉,《明史》评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著作《于忠肃集》收录其治国方略,北京保卫战战术成为古代城防作战经典案例。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现存于谦祠墓,杭州西湖畔有于谦故居纪念。
于谦
曾国藩是晚清政治家与军事家,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1838年进士及第。1853年奉旨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创立"结硬寨打呆仗"战术体系,强调深沟高垒与后勤保障。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军收复武昌、九江等重镇。1861年攻克安庆后设立内军械所,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武器。1864年指挥湘军攻破天京,终结太平天国运动。战后推动洋务运动,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支持容闳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治理两江期间整顿盐政、兴办书院,其家书与日记体现"修身齐家"的理学思想。1872年病逝于南京,谥号"文正"。其创建的湘军体系影响清末兵制改革,洋务实践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文学成就收录于《曾文正公全集》,治军理政思想成为清末中兴名臣的典范。
曾国藩
小结:
这九大人物,管仲以“尊王攘夷”战略辅佐齐桓公称霸,创盐铁专营与三国五鄙制;吴起推行武卒制与楚国变法;曹操实行屯田制与唯才是举,统一北方;诸葛亮五次北伐并治蜀有方;王猛辅佐苻坚统一北方及汉化改革;李靖平定东突厥与吐谷浑,著《李卫公问对》;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并巩固西北边防;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挽救危局;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并开启洋务运动。他们兼具军事统帅与治国能臣的双重角色,在外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内能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其军事思想、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深刻影响历代王朝兴衰,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出将入相”治国理念的典范实践。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