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厉叔的这篇文章阐述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消费了。
一线大牌们最近很头疼,总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捂紧了钱包,不消费了。
但另一边,从工厂直供的冲锋衣到按成分买的驱蚊水,年轻人的购物车其实一直都没空过。
他们不是不花钱,只是花钱的方式让品牌方看不懂了,这届年轻人到底是在做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心理已经完全变了,他们不先去搜什么牌子,而是先打开地图。
很多人对一件商品的老家在哪儿,比对品牌故事感兴趣多了,不管是衣服,家电还是别的什么,总能想办法挖到最开始生产它的那个工厂。

这背后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在一个地方,同一个工厂出来的东西,料子,款式都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那块小小的商标。
他们想明白了,既然大品牌能去工厂挑货,那为什么不能直接跟工厂买,把中间商的钱给省了?
因为这个想法,网上出来特别多的代工厂指南,把哪个大牌是在哪个地方的哪个工厂生产的,列得一清二楚。

年轻人就拿着这些指南,专门去找那些没贴牌但质量一样的产品。
在他们眼里,东西都是一个地方生产出来的,那就是一样的,没道理为了一个牌子多花好几倍的钱。
冲锋衣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典型,以前玩户外装备的,特别讲究品牌,瞧不上杂牌的,顶级的和普通的牌子,价格能差上百倍。

但现在,年轻人开始自己动手拆掉这套规矩,最直接的就是直接找冲锋衣的源头工厂。
圈子里有个叫台州鸟的说法,指的不是一个牌子,而是中国最大的冲锋衣生产地,浙江台州的三门县。
当地有个说法,市面上每10件冲锋衣,就有6件是从三门出去的,数据也能证明,在1688这个批发平台上,冲锋衣每天的搜索量超过1万次,比去年多了47%。

很多人平时穿冲锋衣就是为了上下班挡个风,根本用不着那么专业的功能,那从工厂直接拿货,价格便宜,东西又够用,简直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直接找工厂的买法,不仅省了钱,还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以前大家聚会,可能会聊聊新买了什么大牌,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比的是谁能找到更源头的工厂,谁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好东西。
当买东西的链条被压缩到只剩下买家和工厂两头的时候,过去靠信息差赚钱的中间环节就没用了。

年轻人不再关心品牌讲了什么故事,他们只关心产品本身到底怎么样,甚至开始像专家一样研究产品成分。

现在这些研究工厂货的年轻人,在买东西之前,会把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有效成分研究得透透的。
因为广告可能会吹牛,评论区里也可能有托儿,但写在标签上的参数和成分是做不了假的,毕竟乱标这些东西是要被处罚的。

在很多东西上,功能好不好用是第一位的,只要参数过关,别的都好说,牌子再响,也顶不过实打实的数据。
就拿防晒服来说,国家有标准,UPF值,也就是防紫外线的能力,必须达到一个数,才能叫防紫外线产品。

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数字就是硬道理,牌子值多少钱,在这个数字面前不重要。
1688平台的数据显示,防晒服每天的浏览人数有4.2万,比去年多了60%,这背后就是大家对能不能有效防晒这个核心功能的追求。
这股风气下成分党的队伍越来越大,而且早就超出了护肤品的范围,他们喜欢把一个产品拆开来看,研究里面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然后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

当年轻人学会了看透产品的本质,不再被品牌和品类限制住的时候,一种更厉害的省钱方法就出现了。
他们发现,很多东西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功能其实差不多,但价格却差得离谱,材料,形状,用途都类似,就因为贴的标签不一样,一个卖得很贵,一个却很便宜。

年轻人在跟商家斗智斗勇这么多年后,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换个关键词搜,价格能便宜一半。
这招在买小家电的时候特别好用,换关键词搜索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下意识动作,
这个思路一打开,就发现生活中没什么东西是不能替代的。

买家里的收纳盒,就看材质,如果是装吃的,认准304不锈钢和PP塑料就行。
同样是防尘防虫的储存桶,印着猫粮专用的就要比普通的米桶贵好几倍,很多人就用更便宜的米桶来装猫粮,效果一模一样。
这种跨品类的替代,有时候还很有意思,大家可能想不到,有些买老头衫的,其实是喜欢它舒服透气的JK少女。

他们不再管这件东西本来是卖给谁的,只关心它对自己有没有用,这种买法,核心就是不管品牌给商品贴了什么标签,只看它最基本的功能。
只要功能满足需求,它叫什么,属于哪个品类,根本不重要,这种对商品价值的重新定义,不只是为了省钱,它还改变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以前朋友圈里流行晒新买的名牌包,限量鞋,现在风气变了,年轻人的社交圈里,开始流行晒省钱攻略。

分享自己从工厂挖到的好东西,或者交流某个大牌的平替心得,成了一件很酷,很值得骄傲的事。
大家对消费的评判标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买得贵不再是让人羡慕的事,买得值,买得巧反而成了一种能力的证明。
在年轻人看来,靠自己的本事,花更少的钱买到一样好的东西,这种赚到了的感觉,比拥有一个logo带来的满足感要强得多。

一种新的攀比方式也出现了,朋友之间会开玩笑地问,你这东西多少钱包邮的? 我好像买得比你还便宜点。
他们比的不是谁的钱多,而是谁更会过日子,谁的信息渠道更广,这不是很多人说的消费降级,或者不花钱不消费了,而是一种消费意识的觉醒。

年轻人不是不花钱了,而是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这根本不是什么消费降级,而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全面升级,他们只是不想再为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故事和广告费付钱了。
大家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只为产品本身的价值买单。
与其说是不消费了,不如说是他们拿回了消费的主动权,给自己买来了真正想要的生活。
厉叔认为,如今的年轻人不是不花钱了,而是学会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了,不再被那些营销和品牌效应带着走了,对此你们怎么认为?
信源
封面新闻
2024-12-04新消费观察丨年轻人在淘工厂刮起省钱新潮流,用多口袋马甲做廉航神器
新浪财经2025-03-252025,年轻人重建省钱消费观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