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熠被打11比0不到48小时,恶心一幕上演,暴露一个圈子的恶俗

文|迢千

编辑|影娱先锋


30天前,她还是在美国大满贯赛场上淘汰孙颖莎的“天才少女”。

30天后,她被申裕斌打出11-0的悬殊比分,成为国乒近期最刺眼的“爆冷”。

而这场近乎屈辱的“零封”战局,打破了乒乓球赛场“让分”的潜规则。

而在赛后的24小时,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从陈熠“不承认对手强,只怪自己失误”的发言被批“情商低”。

到韩媒《首尔体育》高调喊话“11-0干得漂亮”,为舆论场又添一把火。

一场单纯的竞技失利,迅速演变成夹杂着指责、嘲讽与对抗的闹剧。

01命运反转

美国大满贯的灯光下,陈熠曾把“黑马”的故事讲得掷地有声。

她从资格赛一路过关斩将,四分之一决赛中更是以3-2险胜世界排名第二的孙颖莎,成为赛事最大冷门。

当时的媒体盛赞她“技术全面、心理素质过硬”,球迷们甚至将她视为“孙颖莎接班人”。

谁能想到,30天后的乒超赛场,画风会变得这么快。

首两局陈熠打得顺风顺水,11-5、11-7 拿下时,她甚至隔着球台冲对手笑了笑。

她的正手弧圈球势大力沉,反手快撕角度刁钻,完全压制住了这位韩国“一姐”。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又是一场国乒新星碾压外协对手的常规剧本时。

从第三局申裕斌8-7领先开始,风向变了。

有个球她明明占据主动,却因为犹豫了半秒,被对手得了分。

第四局被追平后,决胜局的陈熠彻底成了另一个人。

从正手进攻打飞,反手推挡下网,一次次的失误让她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此时陈熠的额头已渗出汗珠,眼神里的锐利渐渐被慌乱取代,决胜局也成了“断崖式下跌”。

当比分跳到10-0时,前排有观众站起来喊“让一分吧”,声音混在加油声里格外清晰。

但申裕斌没有,只见她手腕一翻,陈熠扑过去救球,可惜11-0,比赛结束。

场边的国乒教练脸色铁青,而韩国队替补席则爆发出欢呼。

这场“天才少女”的比赛,以最戏剧化的方式写下了结局。

这场决胜局的悬殊比分,瞬间引爆各大社交平台。

02争议不断

比赛结束的新闻还没发全,最先炸的是“让分”那茬:

“如果是国内选手,肯定很懂事的10比1胜出”

“这只是大家的默契,又不是规则”“没毛病,实力不行回家练练”。

一时之间,网络上多种声音此起彼伏,那么11-0该不该让分?

有人翻出曾经张怡宁故意发球下网的视频,配文“这才是大国风度”;立刻有人回怼“规则没说必须让,凭什么道德绑架”。

更有人截取申裕斌10-0时的表情特写,“你看她那眼神,就是故意的”。

在中国球迷的认知里,乒乓球从来不是“赶尽杀绝”的运动。

多数中国选手在结束比赛前会主动让出一分,从而避免零分的“尴尬”。

这种不成文的默契,被视为“大国风度”的体现。

申裕斌的选择打破了这种默契。

但说到底,乒乓球是一项竞技运动,让或不让都是对方的选择。

也有许多的专业运动员都会觉得让的那个球是耻辱,还不如不让。

甚至在比赛中10-0落后时是主动失误,因为这样至少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就像2019年世锦赛时,刘诗雯对战丁宁也打出了11-0的对局。

当时的丁宁可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不需要故意“放水”。

刘国梁主动站出来回应:刘诗雯做的没错!

可这边还没吵完,陈熠的赛后采访又点燃了新战场。

“不是对手打得特别好,主要是我自己犯了太多错误,心态起伏大,出手不够坚定。”这句话,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有人盯着她低头的样子骂“情商低”,“输了还嘴硬,承认别人强很难吗”。

还有网友嘲讽“竞技运动,不是因为对手打的好?那因为什么”。

也有人翻出比赛录像逐帧算:决胜局15次主动失误,申裕斌主动得分才8次。

回击道:“人家说的是实话啊”。

最刺眼的是韩媒《首尔体育》的报道,"11-0!对战中国选手,干得漂亮"。

国内论坛上,有人把这段话翻译成中文,下面跟着几百条骂街的评论。

连带着"韩国队往届摔拍""故意拖延时间"的黑历史都被扒了出来,活像场跨越国界的"网暴狂欢"。

正反两面吵得不可开交。

申裕斌的11-0或许不够“体面”,但国际乒联的规则里,从来没写过“必须让分”;

陈熠的发言或许不够圆滑,但19岁的姑娘在输球后,憋着眼泪说出的“继续努力”,也比任何漂亮话都实在。

03从惨败中成长

近年来,随着马龙、许昕等老将逐渐淡出,国乒加快了新老交替的步伐,但年轻选手的成长速度却参差不齐。

这场11-0,对陈熠和国乒都是“警钟”。

对陈熠而言,惨败暴露的不仅是心态问题,更是技术短板。

反手防御薄弱、面对节奏变化调整能力不足,与孙颖莎、王曼昱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就意味着在关键分上,她缺乏可靠的“杀手锏”。

更重要的是,她的战术单一,过于依赖“拼速度”,一旦被对手适应就容易陷入被动。

培养“六边形战士”,既需技术打磨,更需心理韧性。

对国乒教练组而言,年轻选手的“抗压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可比起技术漏洞,更让人揪心的是舆论的“冰火两重天”。

赢了就捧成“天才少女”,输了就踩成“扶不起的阿斗”,陈熠夹在中间像被架在火上烤。

可19岁的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成长,而这场11-0的惨败,或许会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一课。

正如网友所说:“今天的眼泪,或许会成为明天的勋章。”

结语

乒乓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国球”,不仅因为无数冠军荣耀,更因为它传递出的拼搏精神和人文关怀。

其实无论是陈熠的成长阵痛,还是申裕斌的“零封”选择,本质上都是竞技体育魅力的一部分。

最后,不妨把目光放得更远。

在追求胜利的路上,我们该如何平衡竞技精神与人文关怀?

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需要怎样的土壤和养分?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比一场比赛的胜负更有意义。

部分参考资料:

东方网|从乒乓摇篮走出的“黑马”陈熠:闯入WTT大满贯女单决赛

1点资讯|乒超二阶段收官!申裕斌轰陈熠11-0,王楚钦避战林诗栋致魏桥首败

网易|陈熠0比11惨败后接受采访:承认失误,对手表现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体育   恶俗   圈子   小时   对手   乒乓球   主动   韩国队   竞技   正手   比分   默契   选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