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和风扇哪个更养人?三伏天别光顾着凉快,身体最怕这件事


家住苏州的刘大爷每年入伏就犯愁。白天还好,晚上怎么睡成了难题。

开空调吧,早上起来肩膀酸,嗓子干。只开风扇,又热得睡不踏实,一晚上醒三次。

身边的亲戚也没个准主意。有人说空调先进,温度稳定;有人说风扇天然,没副作用。真相没那么简单。到底该选哪个,不是比凉快,而是看身体怎么回应。

空调和风扇,差别不是“冷热感”

大多数人理解空调是制冷,风扇是吹风,听着没错,但用在睡眠状态下,差距远大于这个定义。

空调是一种主动降温的装置,通过压缩机制冷,能迅速让室内温度降到设定值,并带走空气中的水分。

研究显示,当室内湿度降至50%-60%,人体表皮的蒸发效率大幅提升,大脑温控中枢工作压力会下降,有利于入睡。

风扇完全不同。它并不改变空气温度,只是让空气流动起来,靠风加快皮肤表层的热交换。人在热的时候,皮肤会通过毛细血管扩张、出汗来降温,风扇吹风会加强这个过程。

而夜间是神经系统调节修复的黄金时段,身体会自动降低核心体温,大约在睡后1-2小时下降0.5℃左右。这是为了进入深睡眠。空调若设定太低,可能让核心温度下降得太快太多,扰乱生理节律;风扇若没有降温能力,睡眠深度也难以维持。

三伏天,到底该选空调还是风扇?

空调的优势在于降温快,除湿明显。一个实验数据显示,在环境温度32℃、湿度80%的情况下,开启空调后30分钟,室内温度降至26℃,相对湿度降至58%,大部分被试者在40分钟内成功入睡。

而不开空调,仅使用风扇的同组,超过60%的被试者入睡时间超过90分钟,还有人彻夜辗转。

但空调不是万能的。如果整晚维持低温、不开睡眠模式,大脑的交感神经就会持续兴奋,误以为处在“寒冷刺激”状态,这种觉醒信号让人睡不深、易醒、早上乏力。

风扇则更适合用于局部调节和通风。在室温尚可的前提下,比如夜间降到27℃以上,风扇可以帮助身体维持皮肤温差,但需要注意不要直吹同一部位,避免肌肉长时间受凉后出现紧张、酸痛。

一个比较安全的办法是,将风扇调至摆头模式,远距离设置;或者在空调开启时配合风扇使用,加快空气循环,避免冷风直吹。

晚上睡觉该怎么处理室内温度?这3个核心要点要掌握

一是温度不要一成不变

睡眠不是静止状态,而是有节律的波动过程。

大脑在夜间会分阶段切换生理机制,若外界温度固定在24℃以下,容易打乱体温节律。推荐使用定时调温的空调,前半夜设为25-26℃,后半夜升至27-28℃,帮助身体自然过渡。

二是湿度控制比温度更关键

很多人以为温度降了就万事大吉,忽略了空气湿度的作用。湿度过高,汗液蒸发缓慢,身体感觉闷热;湿度过低,容易口干、皮肤干裂。

研究建议,最适合睡眠的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空调的除湿功能能维持这一区间,远优于风扇。

三是风感不可持续强刺激

长期对着风扇直吹,会让皮肤传感器持续接收到风速信号,大脑误判为外界不稳定,进入浅睡状态。风扇夜间使用时,尽量定时关闭,或让风速自动减弱,避免干扰深睡期。

还有一个很被忽视的要素——空气流通。若空调长时间运转、门窗紧闭,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会上升,氧气下降,会让人凌晨醒来后出现头晕、心慌的感觉。

这时建议每天固定通风时间,或者安装新风系统,保障氧气供应。

最后说一句

空调也好,风扇也罢,都只是工具。关键是能不能帮助身体稳定节律,让神经系统从白天的兴奋状态切换到夜间的修复状态。

真正健康的做法是,温度缓降、湿度适中、空气流通、风感温和,这几项配合得当,才是让身体安心入睡的关键。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养生   养人   伏天   风扇   身体   空调   温度   湿度   节律   睡眠   夜间   空气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