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尼泊尔王宫血案:狗血虐恋引发的血案

2001年6月1日晚,尼泊尔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里,一场原本寻常的王室家宴,最终演变成了震惊全球的血腥惨案。

比兰德拉国王、艾什瓦尔雅王后,还有多名王室成员倒在血泊中,而扣动扳机的,竟然是国王的长子、王储迪潘德拉。这起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彻底打破了尼泊尔的安稳,更直接加速了这个国家延续200多年的沙阿王朝走向覆灭。

第二天凌晨,中国驻尼泊尔使馆就接到了尼泊尔朋友的通报。当时我作为驻尼大使,刚听到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惨剧会发生在尼泊尔王室。我立刻召集政务参赞、武官等人紧急开会,让他们第一时间去核实情况、跟踪当地媒体报道。

同时,我也拨通了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的电话,他的话证实了惨案的真实性,国王、王后等王室成员中枪后被送往陆军医院,不少人已经没能抢救回来。挂了电话,我没敢耽搁,马上把情况电告国内。

后来通过多方信息汇总,我们才理清了惨案的起因。说到底,还是王储迪潘德拉的婚姻问题引发的矛盾。迪潘德拉和女友德芙雅尼相恋十多年,感情一直很深,但国王和王后却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原因很简单,德芙雅尼的家庭和印度渊源极深,她的母亲是印度中央邦的王宫贵族,舅舅还是当时印度主要反对党的领导人之一。在尼泊尔,印度一直是个敏感存在,两国关系看似密切,实则矛盾不断,国内反印情绪也很强烈,王室自然不愿意让一位有印度血统的女子成为未来的王后。王后为了拆散他们,还专门为王储物色了另一位名叫苏普里雅·沙阿的女孩,可迪潘德拉根本不喜欢。

老实讲,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和国王夫妇后来的“最后通牒”也有关系。据说在惨案发生前四天,国王和王后给了迪潘德拉两个选择:要么和王后选的女孩结婚,允许他私下和德芙雅尼保持关系,这样还能继续当王位继承人;要么坚持娶德芙雅尼,但必须放弃王位,让他弟弟尼拉真王子继承。

迪潘德拉对德芙雅尼是真心喜欢,根本做不到移情别恋,而德芙雅尼出身名门,也只愿意明媒正娶,不愿做情人,她的家人也坚决反对这种安排。如此一来,迪潘德拉算是被逼到了绝路,最后才在酒精的刺激下,做出了这种玉石俱焚的极端行为。

6月2日当天,除了核实惨案情况,还有一件事特别紧急,就是了解尼方对国王葬礼的安排,尤其是会不会邀请外国领导人参加。毕竟这关系到国内能否及时决策,是国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来想早点从尼泊尔外交部拿到准确信息,可当天上午我多次打电话过去,得到的回复都是“葬礼安排由内政部负责,外交部不清楚”。

直到下午一点半,尼泊尔官方才通过电视台发布消息:确认比兰德拉国王等8人在6月1日晚去世;按照宪法程序,昏迷中的迪潘德拉成为新国王,暂由贾南德拉亲王摄政;当晚还会举行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的葬礼。

紧接着,尼泊尔内政部又发了紧急通告,说下午2时30分要在陆军医院举行国王和王后的遗体告别仪式,邀请尼政府高级官员和外国驻尼使节参加。到这时,葬礼安排才算明确,而且确定不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我赶紧把这些信息报告给了国内。

当时加德满都的局势其实挺紧张的,王宫血案引发了不少骚乱。好几万群众涌上街头,聚集在王宫门前的大道上,为遇害的国王和王后哀悼。

因为政府迟迟没就事件发表声明,一些愤怒的青年还聚众示威,喊着反政府口号,上千人在首相府附近和警察发生了冲突。本来想考虑安全问题暂时不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但转念一想,中尼两国一直是友好邻邦,这种时候更该表达我们的哀悼之情,所以我还是决定带着夫人一起去。

下午从使馆出发时,沿途的商店大多关着门,街上行人、车辆都很少,主要路口的军警比平时多了不少,气氛很压抑。

两点半左右,我们乘坐的插着中国国旗的黑色奔驰车到达陆军医院,主楼前已经站满了尼泊尔的高级军政官员。我下车后和几个熟识的内阁大臣握了手,大家脸上都是震惊和悲痛,没什么人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说实话,当时除了联合国开发署的代表,没看到其他国家的驻尼使节。

医院主楼院子里临时搭了两座帐篷,国王和王后的遗体分别放在里面。等文武百官都到齐,大概3点钟,军乐队奏起哀乐,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了。我和夫人按照尼方礼宾官的安排,排在内阁大臣后面,慢慢走到帐篷前,向王后和国王的遗体告别。我们按照尼泊尔的礼节,献上鲜花,双手合十鞠躬致敬。

看到国王躺在绿叶和花丛中,面容还算安详,可王后全身和左脸都用鲜花盖着,后来才知道,王后头部中枪,左脸被严重毁容,只能看到右脸,而且她的右眼还圆睁着,透着惊恐。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三个月前,我还陪着国王和王后从海南到北京、杭州、上海,全程陪同他们访华;半个月前,还在王宫参加过他们为总理举行的晚宴,他们的样子还清晰地在我眼前,可现在却阴阳相隔了。

因为尼方没邀请外国使节参加之后在帕苏帕提神庙前的火葬仪式,告别仪式结束后,我们就驱车返回了使馆。回到使馆,我打开电视,看完了送葬和火化仪式的全程直播。下午4点左右,送葬队伍从陆军医院出发,王室成员、军政要员还有各界人士好几万人都在队伍里。

走在前面的是仪仗队、军乐队和王宫卫队,后面是身穿白衣的婆罗门僧侣抬着国王和王后等人的遗体。送葬队伍沿着市区几条主要街道行进,长得有好几里地。沿途数十万加德满都市民站在街边、阳台和窗口,队伍经过时,很多人往灵床上抛撒鲜花和哈达。那种万人空巷送国王的场面,真的让人特别感动,可乐队奏起的哀乐,又让人忍不住为国王的悲惨结局叹息。

送葬队伍走得很慢,到达城东的帕苏帕提纳特寺时,天已经黑了。寺前巴格玛提河边的五座火化台上铺满了鲜花彩带,送葬的官员们肃立在河边的台阶上。婆罗门僧侣抬着国王、王后的遗体,绕着火化台走了三周,然后把遗体放到台上。

晚上9时50分,火化仪式开始了。一名男性王室成员双手捧着火把,也绕国王的火化台走了三周,做了祈祷后,把火把放在了遗体颈部。这时,尼泊尔国歌奏响,所有人都肃立着,军警将官敬礼,士兵们朝天鸣枪致敬。

五座火化台上的火焰熊熊燃起,把巴格玛蒂河岸都映红了。紧接着,礼炮响了起来,一共56声,代表着比兰德拉国王56年的生命,每一分钟响一声,沉重的炮声在加德满都的夜空里回荡,一直到午夜。

当天,除了向国内报告葬礼情况和各方对惨案的反应,我还建议以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名义给尼方发唁电。比兰德拉国王在位近30年,一直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为中尼友好合作关系做了很多事,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

1974年,他还调动皇家军队,围剿了盘踞在尼北部边境的数千名西藏叛匪,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让中尼边境恢复了安宁。他这辈子一共访华十次,最后一次是在2001年2月26日到3月4日,作为唯一的外国元首和特邀嘉宾,参加了在海南博鳌举行的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之后还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同年5月15日,他和王后还在王宫会见并宴请了对尼正式访问的中国总理夫妇,那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待外国政府首脑。所以,尼泊尔发生这样的惨案,中央肯定会高度关注。6月3日,中国领导人和总理就分别通过发表谈话和致唁电的方式,对比兰德拉国王的不幸罹难表示深切哀悼,还高度评价了他为中尼睦邻友好关系所做的贡献,说中国人民会永远怀念他。

6月4日凌晨,只当了三天名义上国王的迪潘德拉,因为伤势太重,在医院去世了。当天,之前摄政的贾南德拉就继承了王位。我离任前,去给贾南德拉国王做辞行拜会。聊天时,他除了说会继续执行对华友好政策,还提到了对国内局势的不满,言语间透露出可能会采取镇压反对派、恢复国王实权的强硬手段。

当时我听了就特别不安,本来想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可后来仔细琢磨,觉得我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王室血案已经让尼泊尔失去了比兰德拉国王这样有威望、能稳定局势的领导人,国王的权威和王室的声望也受到了重创,而贾南德拉的威望根本比不上比兰德拉,如果他真的用强硬手段,只会让国内矛盾更激化,尼泊尔的君主制恐怕很难保住。后来我在离任报告里,也把这些分析和看法写了进去。

果不其然,贾南德拉继位后的第二年,就真的解散了内阁,推迟了大选,还亲自执掌政府,甚至派军队直接镇压尼共(毛派)的武装斗争。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国内矛盾越来越激烈,政局也一天比一天恶化,最后他没办法,只能下台。到了2008年5月,尼泊尔宣布建立联邦民主共和国,正式废黜了国王。至此,尼泊尔的君主制彻底终结了。

回头看这起王宫血案,它不只是一场王室内部的家庭悲剧,更成了尼泊尔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比兰德拉国王的离开,让中尼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友好使者,但两国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此中断。如今,尼泊尔在新的政治体制下不断发展,而中尼之间的友好合作,也在新时代里继续向前推进,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历史   血案   尼泊尔   王宫   世界   国王   王后   王室   德芙   遗体   加德满都   惨案   印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