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中国如意,特朗普喊话阿富汗,与此同时中国大量抛美债

前言

9月18日,中国单月减持美国国债高达257亿美元的惊人规模,直接将持仓量推至7307亿美元,达到了16年来的谷底。

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在伦敦突然对阿富汗问题发声,声称试图重新夺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理由竟然是"距离中国核设施太近"。

一边是金融市场的美债抛售,一边是地缘政治的强势夺取。这种同步性,绝非巧合

作者-常

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

257亿美元,足够买下三个迪士尼乐园。当美国财政部公布这个数字时,华尔街的交易大厅一片寂静。

7307亿美元,这是中国目前持有的美债总量。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中国还是美债的最大买家,持有量曾经高达1.3万亿美元,如今跌到7000亿出头。

简单说就是,中国在过去几年里,悄悄地"清仓"了将近6000亿美元的美债。

这不是心血来潮的投资调整,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布局。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直言,这是基于风险管理的理性选择。美债向来被看作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但现在连这个"最安全"都要打个问号了。

美国国内政治撕裂加剧,债务上限危机隔三差五就上演一次。

更关键的是,美联储的政策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今天加息明天降息,搞得投资者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择逐步减持,完全是为了规避风险。

同期数据显示,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占比已经升至7.3%。

这个动作的信号意义更加明确:中国在做准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外汇储备去美元化趋势明显加速。中国的这番操作,不是孤军作战,而是站在了历史潮流的前头。

更有意思的是,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举动,无疑给全世界上了一课:美元体系也可以被武器化

中国作为美国眼中的"战略竞争对手",不得不未雨绸缪,防范类似的极端情形。

当特朗普重提阿富汗,背后藏着什么算盘?

就在中国抛售美债的消息传出同一天,特朗普突然把话题转向了阿富汗。这个时机选择,绝对不是巧合。

特朗普在伦敦记者会上的表态很有意思,他说要重新夺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理由是这个基地"距离中国核武器设施太近,只有一小时车程"。

这个说法完全是胡扯。巴格拉姆基地位于阿富汗东部,距离中国边境少说也有3500公里就算坐飞机也要三个多小时,哪来的"一小时车程"?

但特朗普为什么要说这种明显不符合事实的话呢?答案很简单:他需要给自己的行动找个正当理由。

阿富汗这张牌,对美国来说确实很重要。这个国家地处中亚要冲,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

如果美国能重新在阿富汗站稳脚跟,就可以在地缘政治上给中国制造麻烦。

问题是,塔利班不是好惹的。当初美军在阿富汗血战20年,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撤了。现在想回去,谈何容易?

路透社的分析很直接:如果特朗普真想夺回这个基地,只能派兵。五角大楼的内部人士透露,至少需要1万名士兵才能拿下这么大一个空军基地。

这等于又要在阿富汗开战,那之前撤军的意义何在?

更何况,阿富汗有"大国坟场"之称,历史上没有哪个外来势力能在这里长期站稳脚跟。

中国的应对则显得更加沉稳。一方面,中国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和基建合作,与阿富汗新政府保持着务实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持续强化与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的合作,构建起战略缓冲空间

沙特阿拉伯最近宣布,将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交易的比例提升至30%。这种务实合作,比军事威胁更有说服力。

美国的尴尬:想要却得不到的无奈

说起来有些讽刺,美国现在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边想要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一边又受制于国内的重重矛盾。

特朗普的这次表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尴尬。他一边对中国抛售美债表示不满,一边又希望能访华寻求"金融维稳"。

这种矛盾的心态,暴露了美国经济政策的被动性。想用关税打压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维持美债市场的稳定。想在军事上施压,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决心。

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要花掉近1万亿美元

这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要背负超过10万美元的债务,差不多够买两辆特斯拉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从36万亿到37万亿,只用了9个月时间。

美国富商马斯克最近发出严重警告:再这么下去,美国就要走向破产了。

他算了笔账,现在美国政府支付国债利息的钱,占到了税收收入的25%。如果不想办法解决,以后国防保障、社会保障都会受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只能暗中出手维稳。数据显示,仅在一周内,美联储就买入了436亿美元国债,目的就是防止市场恐慌。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左手倒右手,治标不治本。

与此同时,中国减持美债的钱并没有闲着。大部分资金被转向"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和新兴市场债券。这种资金流向的改变,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平行于美元体系的新金融网络。

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纷纷与中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绕开美元进行贸易结算。

全球超过40个国家在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后,都加速了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

当主动权悄然转移,世界格局正在重写

这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更是整个世界秩序的重新洗牌。过去几十年,美元一直是全球金融体系的"话事人"。但现在,这种绝对主导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70%下降到目前的59%,创下20年来新低。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破坏者,而是建设者。

通过减持美债释放出的资金,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往来,为各国提供了美元体系之外的选择。

这种做法的智慧在于,它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建设性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支付占比已经升至12.7%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大,但要知道,几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3%。

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贸易基础上的,不是人为推动的结果。

当沙特开始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当巴西将人民币储备比例从5%提升至20%,当印度试点卢比-人民币直接兑换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雏形。

这种变化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选择更多了。以前做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结算。现在可以用人民币,可以用欧元,甚至可以用数字货币。

竞争带来效率,垄断只会导致僵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是有益的。

当然,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金融霸权,中国也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结语

这场博弈的精彩之处在于,双方都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出牌,而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当数字成为武器,当基地成为筹码,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场博弈,更是历史的转折点。智慧和耐心,正在战胜冲动和霸道。

这场世纪博弈还远未结束,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判断。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中国   阿富汗   如意   美国   美元   人民币   外汇储备   国债   数字   俄罗斯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